国内
2015-01-01
国内
■上海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取消GDP增长目标继续强化自贸区建设
2015年1月25日,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正式开幕。会议为新一年度设定了“经济平稳增长,结构继续优化,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首次取消了GDP增长的具体指标。
此次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不见以往必提的全市生产总值预期增速,取而代之的是以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科技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等几方面的具体目标和数字指标。据了解,在上海“两会”召开前,包括浦东新区、静安区等上海市多个区县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都已明确取消了2015年GDP增长的具体目标。
■上海推进建设5个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
近日,上海市金融办、上海市经信委会同浦东、黄浦、嘉定和长宁四区召开上海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合作共建推进会,正式推进建设5个在吸引、集聚和服务互联网金融企业方面已具备一定条件、积累一定基础的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并将联手打造互联网金融产业基本地联盟。这5个基地分别为浦东新兴金融启航基地、黄浦宏慧·盟智园、长宁虹桥互联网金融财富天地、嘉定工业区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以及张江互联网金融园。5个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各具特色,可以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产业背景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差异化需求。
推动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建设对上海打造互联网金融产业高地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整合各方资源,全方位提升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服务水平,集中力量营造发展环境,促进互联网金融产业合理集聚,形成品牌效应、规模优势、完善行业生态链,更好创新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应对互联网金融领域潜藏较多风险的情况,集中预警、及时发现、妥善处置风险苗头,从而更好地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
上海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将从市级层面积极完善政策措施、创新管理服务方式,支持各产业基地做好企业引进孵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基地内具备条件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在金融创新方面探索、尝试,并将在人才环境、信用环境、法治环境建设及金融风险防控等方面健全机制、搭建平台、加强协同,共同做好服务,为上海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服务环境。
■ 江苏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6.51万亿 人均GDP超8万
2015年1月27日,江苏省省长李学勇在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表示,2014年江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1万亿元,总量折合超过1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万元。
2014年,江苏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233.14亿元,税收占比达83%;全社会研发投入163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7%和10.6%;城镇新增就业138.34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2%;民生十件实事全面完成。在地区生产总值的组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4%,消费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5%,服务业投资占比突破50%,民间投资比重达到67.6%;进出口总额增长2.3%,其中出口增长4%,对外贸易实现稳定增长。
李学勇表示,2015年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2%,节能减排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2017年广东将培育建设10个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近日,广东省经信委发布《关于加快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计划到2017年,广东将培育建设10个智能制造示范基地,云服务产业规模达到1600亿元,云终端制造产业规模达到4000亿元。
《意见》表示,广东将提升信息技术服务水平。推动物联网发展和智能制造,鼓励物联网技术应用,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促进信息消费和智慧城市建设;鼓励应用机器人装备,实施“机器换人”智能化改造,推进工业无线传感网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应用,拓展3D打印技术应用范围,加快培育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加强软件开发,建设自主时空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云计算发展,建设面向工业生产的在线监测、远程诊断、修理维护、检验检测、产品认证等功能性云计算服务平台。推动大数据管理应用,建设企业情况综合大数据库。此外,广东还将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加强供应链管理、完善节能环保服务、推动服务外包和品牌建设等。
■深圳着力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
日前,深圳市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30年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核心城市。
据深圳市副市长唐杰介绍,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深圳已跻身全球城市30强。作为改革开放重要前沿,深圳具备特区、湾区叠加优势,完全有条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意见》提出,到2020年,深圳将与沿线国家在经济贸易、基础设施、文化交流等重点领域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30年,建成创新能力卓越、产业层级高端、交通网络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全球一流湾区城市,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核心城市。
《意见》提出,深圳要围绕增强“桥头堡”开放引领、创新辐射、要素集聚、互联互通、基础支撑等五大功能,开展5方面的具体措施。一是打造湾区合作交流新优势,构建海上丝绸之路经贸合作枢纽,建设服务国家南海开发的战略基地,推动粤港澳世界一流湾区建设,促进前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支点。二是打造湾区创新驱动新引擎,强化湾区自助创新基础能力,优化湾区自主创新生态体系,建设面向全球的创新策源地。三是打造湾区高端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金融贸易核心功能业态,高端技术研发业态和高端价值服务业态。四是打造湾区多港联动新格局,着力强化世界级海港枢纽地位,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充分发挥多港联动效应,拓展湾区发展战略纵深。五是打造湾区城市环境新品质,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环境、城市环境和国际化氛围。
■ 北京国税2014年税收7840亿元 同比增11.8%
2014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金融企业利润下滑和结构性减税等诸多不利因素,北京市国税局较好的完成了收入任务,全年共组织税收收入7840亿元,同比增长11.8%,高于全国平均增幅3.1个百分点。数据显示,2014年北京市国税局全年组织税收收入7840亿元,同比增长11.8%,高于全国平均增幅3.1个百分点。其中,中央级税收完成6444亿元,地方级税收完成1396亿元。
对于2015年的税收,一方面,受经济由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加之营改增和税收优惠等改革和政策性因素的影响,将使税收收入由高速增长向个位数增长转变;另一方面,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首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质、科技创新驱动会催生一批新业态、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将为税收收入增长提供税源基础。
■福州自贸区建设瞄准重点领域全面提速
近日,福州市积极推进56项自贸区重大项目建设,做好做实自贸区项目支撑工作,初步拟定了五大类41项试验任务,自贸区建设进入全面提速阶段。
据福州市自贸区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福州自贸区的功能定位以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海丝”建设重要平台、两岸服务贸易与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为目标,力争在先进制造业基地、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平台、两岸电子商务试验区、两岸服务贸易合作示范区、两岸金融创新示范区、两岸人文融合示范区等领域取得突破,将自贸区打造成为福州新区开放开发的新引擎。
与此同时,在率先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14项监管创新制度和6项检验监管创新制度基础上,福州市正加快研究制定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促进海关监管信息化、智能化和便利化。在创新海关监管模式与制度方面,有望推行进口货物先征放后审核、简化保税料件串换审批手续和允许开展寄售业务,消费者所购商品在自用合理范畴内可免税出区。在创新国检监管模式和制度方面,有望实现两岸往来交通工具快速通关模式、对台湾入大陆食品农产品先行先试开展“源头管理、口岸验放”工作模式、进口台湾动植物及其产品检疫分级管理制度等,推动两岸双方口岸、检验检疫互认。
■福建为海洋渔业“走出去”描绘蓝图
日前,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印发了《福建省海外渔业发展规划 (2014年~2020年)》(以下简称 《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现代海外渔业产业体系。《规划》的实施,对于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促进国际海洋领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规划》,到2017年,福建省远洋渔船规模达到700艘,年产量60万吨,产值80亿元;建设海外养殖基地7个~10个,产量10万吨,产值14亿元;初步建成4个省内远洋渔业基地和11个海外渔业综合基地。到2020年,全省远洋渔船规模达到850艘,年产量75万吨,产值100亿元;建设海外养殖基地10个~15个,产量15万吨,产值21亿元;建成8个省内远洋渔业基地和15个海外渔业综合基地,基本形成远洋捕捞、海外养殖、加工物流并举,布局合理、装备精良、配套完善、管理规范、支撑有力的现代海外渔业产业体系。
■香港大屿山东涌设立就业中心
2015年1月26日,为加强对居住在大屿山一带的居民的就业支援,香港大屿山东涌就业中心正式成立,这是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处成立的第13间就业中心。
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在主持开幕典礼时表示,行政长官梁振英在发表的《施政报告》提及到对大屿山的规划、保育、经济及社会发展拟备策略性的建议,发展将带动商机,同时带来很多就业机会,东涌就业中心即可担任一个重要角色。
由于东涌有很多新移民、弱势社群,特别是少数族裔人数偏高,在当地就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成立就业中心,相信会对将来推动就业和舒缓大屿山一带企业的人手短缺有重要的作用。东涌就业中心将积极与区内团体及组织加强协作,包括投入服务前与居民团体见面,了解区内求职人士的需求,与服务区内有特别需要人士的非政府机构建立联系,以加强双方为区内求职者提供就业支援服务的合作。
东涌就业中心自2014年10月20日开始试业,运作畅顺。目前已有约6100名求职人士到访,即平均每日约100个访客,使用各项求职设施及就业服务。中心还举办了7个分区招聘会,为求职人士提供了约860个空缺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