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研究及其对语言综合能力培养的意义
2015-01-01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文理学院
李 昂/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文理学院
搭配研究及其对语言综合能力培养的意义
李 昂/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文理学院
从语言的符号本质属性看,语言是音和意的结合体。根据名与实的辩证关系,形式的音代表着实质的义。真实语境中的词语搭配必须接受各种意义的强有力的制约,因此搭配归根到底是意义的属性。意义分为词汇意义、语法意义、修辞意义。本文从语言的本质分析出语言搭配的根本条件,概论了各个语言学派对搭配研究的角度和成果,进而说明搭配研究对学习者语言综合能力的作用。
搭配研究;语言综合能力;培养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词汇语法体系。”作为体系,语言内部各组成要素间必定存在纵横交错的关系,音和义的结合以及词汇语法不同层次是这个体系的核心因素。语言的最小单位是音义结合体,单位与单位的关系也是音义结合体。音义结合体的意义不是空洞无物的,是指语言与外部世界所建立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才获得意义。客观外部世界虽然独立于人类的主观认识之外,但对外部世界的描写和认识离不开语言的概念和表意系统。语言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其能指和所指的结合是通过人脑的认知过程和结果发挥作用而建立的。脱离意义,语言便失去其符号本性,也失去其作为交际工具的价值。在语言中,形式和意义是一种约定。从Saussure的横向线形的组合关系和纵向聚合的联想关系可以看出词语和词语的关系受约于形式和意义。Chomsky(1965)在生成语法中也区分了两个重要概念:“词类选择”(C-select)和“语义选择”(S-select),前者是对形式而言,后者是对词汇概念意义而言,并对词语的合格组合提出选择限制条件。
一、语言的搭配研究
搭配研究由来已久。文献记载最早的搭配研究可追溯到公元前300多年的古希腊斯多葛学派(Stoicism)(Robins1979:18),该学派认识到词义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随搭配对象不同而异,并指出词语再搭配后获得了搭配的单位意义。受到当时认识广度和深度的局限,搭配研究并不系统。我国较早关于搭配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马建中(1983:11)在《马氏文通》中提出关于词语搭配问题:“字类既判,而联字分程庶有定准,故以论句读终焉。”这里的“联字”就是“搭配”。马氏强调词语的搭配需遵循一定得标准,但他并没就此展开实质性的讨论。
一般认为将搭配作为专题研究是从英国伦敦学派代表人物Firth开始,还有欧洲功能学派的Halliday,Sinclair,以及美国生成学派的Bolinger,Cowie等语言学家。
伦敦学派的研究。关于搭配,Firth指出“Youshouldknowawordbythecom panyitkeeps!”(你是通过一个单词周围的词来学习这个单词的)(刘润清等1988:96)Firth受M alinowski情景观的影响,提出搭配概念是在情景的作用下词语之间的选择关系,是人们在长期的言语习惯中形成的词语间的“相互期待”(mutualexpectancy)现象(刘润清等1988:97),是词语间的同现结伴关系。他以m ilk与cow的搭配为例:Theyarem ilkingthecows,Cowsgivemilk,说明cow的部分意义是通过与milk的搭配来实现的,而母老虎母狮子就没有与milk的搭配,是因为长期以来人们对母老虎母狮子的认知意义是勇猛和凶残,脱离了与milk的搭配期待。究其实质,Firth提出的搭配观不再受限于聚合关系决定意义的思路而是拓展到词与词组合层面的语言情境(contextofsituation),并指出搭配意义是“组合层面的一种抽象,与词的概念没有直接的关系。”(刘润清等1988:96)
功能学派的研究。深受Firth的影响,欧洲功能学派的Halliday,Sinclair等语言学家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考察搭配词语中的节点(code)和搭配项(collocates)的关系,丰富和发展搭配的概念内涵。Halliday认识到词汇作为语言层面的独立地位,以及词汇与语法的联系,主张词汇语法同属于一个层面,即词汇语法(lexica-grammar)的观点,即:词汇和语法是有量的差别而没有质的差别。Halliday(1966)讨论搭配的经典例子有:astrong/powerfulargument,(激烈的、强有力的辩论)和astrong/powerfulcar(激烈的、强有力的汽车)。前者strong、powerful可以互换与argument进行搭配,是因为他们同属一个系统,而不能与car进行搭配,是因为他们分属不同的系统。即词的不同搭配预设(presuppose)该词所属的不同词汇集(lexicalset),词汇集的不同决定了词的意义的不同。搭配实际上发生在词汇意义层面。Sinclair及其同事的工作则体现在搭配的实际处理上。但限于当时的计数机技术水平,其研究并未得到满意的结果。此处不再赘述。
生成学派的研究。美国生成学派的Bolinger,Cowie等语言学家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将搭配研究纳入到认知心理学的广阔天地。Bolinger认为人脑对语言的处理方式既可以是概念驱动的自上而下(top-downprocessing),也可以是数据驱动的自下而上(bottomupprocessing)。自下而上的过程是由音位到词汇再到短语等可分析性成分层层相加地得出意义。自上而下的过程是指有不必分析的整体成分(holisticelements)或组块成分(chunkingelements)言语生成和理解中发挥作用。由此Bolinger推断语言存在着与词类似的现成的、储存在记忆里的组合单位:搭配。为了区分搭配和成语,Bolinger指出成语是一个具有固定的整体意义且不能依据字面意义来理解的词语组合,作为整体,大多数成语中的词语不能更换,词语与词语的结构关系密切相互搭配不可分割。而语言中半固定半松散的组合才是“搭配”。进一步地,Cowie将词语组合(combination)分为合成式(com posites)和套语式(formulae)。”套语式”组合指实际交际中的固定语用表达方式,如“吃饭了吗”,“Goodm orning”等。”合成式”组合即搭配,是特殊性质的词语组合,组合内部个体词语的字面意义和合成体的整体意义间存在对应关系,即整体是个体之和;同时组合内部各个词语可以用其他词语替换,替换后对其可接受性和语义的影响会有不同的等级,产生自由搭配、限制搭配、固定搭配。
总之,“无论是结构主义语言学还是生成语言学都以语言单位的离散性(discreteness)为前提,而搭配研究则着眼于此的组合的连续性(continuity)—从自由组合到限制组合再到词汇化习语这样的一个连续体。”
李昂(1983-),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文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