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环境下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改革
2015-01-01李春茹
李春茹
浅谈新课改环境下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改革
李春茹
新课改环境下写作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中学语文的教学却存在教师轻视作文教学、学生缺乏语言积累等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并根据现状总结和归纳了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
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改革和探索
一、引言
中学语文写作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基本的适应实际需要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的过程。然而,目前的中学语文的写作教学正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作文研究成果空前繁荣;另一方面,无论学校还是社会对于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之低惊呼不已,语文界对学生作文里头表现出的虚情假意的批判也很多。虽然作文教学历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但作文质量差、写作速度慢、抄袭现象严重等仍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
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现状令人堪忧。一方面教师重视课文及阅读教学,轻视作文教学。另一方面,学生在作文创作中缺失自我创造内容。写出来的作文除了教师的或从别人那里借鉴来的,就很少有自己的创造。
(一)教师重视课文及阅读教学,轻视作文教学
由于课文教学与考试分数关系明显,而作文水平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学生的作文成绩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更何况考试作文阅卷的主观随意性也较其他题型大的多,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教师作文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导致教师重视课文及阅读教学,轻视作文教学。
(二)繁重的教学任务削减了教师作文教学的积极性
由于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批阅作文对绝大多数老师来说都是一种负担,这就使得教师的批改方式僵化,很少写评语,或评语随意、无针对性。细致批改,花费的时间很长,等到作文点评时,学生对自己作文的印象已经不深,甚至忘记自己写的内容,这种教学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些情况不仅降低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进一步削减了教师作文教学的积极性。
(三)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体验
在国家实施了各种减负措施后,虽然学校给学生的负担减掉了,可是家长却给学生“加负”,他们给学生报了一个又一个的补课班,学生大量的时间还是在学习,让他们没时间走进生机勃勃的四季和多姿多彩的社会,更不懂得怎样去欣赏这些美丽。这致使学生作文的材料贫乏,作文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这样的写作难有新意。而且,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呵护下长大,没有了关心他人的体验。而这些又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喜怒哀乐,文学作品恰恰是人类情感的表露。总而言之,他们没有足够的生活体验,犹如无源之水,写作文时只能苦思冥想,胡拼乱凑,难以写出立意较高的文章。
(四)学生缺少必要语言积累
学生们很少看课外书,没有养成看课外书的习惯,很少从书中获得必要的写作素材,很难在文章中体现出经典的具有说服力的事例。而很少做读书笔记,自然就不能让自己看过的东西及时记录下来,看过的东西也只是转瞬即逝,不利于典型事例和优美语言文字的再现,自然就学不到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优美文字和精妙构思,这也不利于学生写作的基本功的积累。
三、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老师和学生在思想上对作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师一般对作文教学普遍不够重视,都不愿意在这方面投入足够的精力,缺少有效的指导和训练,致使大部分学生对作文采取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严重影响了他们对作文应有的认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视写作文为一种精神负担和苦差事,主动性和积极性普遍不高。碰到有写作文任务,要么东拼西凑,要么老师催紧了,就临时抱佛脚,随便应付一下了事。因此写好后根本不作认真必要的修改,存在严重的“任务观点”思想。
(二)作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相脱节
平心而论,我们现在使用的初中语文书,选篇都是精品,特别是现代名家名篇,更是美文,令人赞叹不已。教材的单元合成也具有一定科学性。然而遗憾的是,那些精美绝伦的文章跟中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太远,学生不能体会其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更不必说揣摩写作艺术了。
(三)初中生作文训练随意性大
很多学校的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训练并不是都按照大纲进行,很多时候都是教师自己出题。但是谈起教学方法的依据或者作文训练的指导思想,教师往往说不出其所以然,作文训练的随意性比较大。大多数的教师认为新课标制定的作文教学目标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都在积极的努力,以求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在问到有特色和成效的教学经验时,几乎每个教师都谈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但是这些方法和策略不成体系,不能实现全面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四)教师不能对每篇文章都做到精心批改,挫伤学生写作积极性
写作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写作不仅需要学生努力去写,更需要教师认真的批阅。可以说,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教师的精心批阅,每个教师都希望把自己学生的作文改好。然而,教师大都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一个语文教师正常教两个班的语文,其工作量就够大的了。这一项大大超出教师工作量的工程,使教师不可能做到每篇文章都精心批改。
(五)抄袭现象严重
有的学生面对写作文不是认真构思,积极准备资料,挖掘素材,而是消极对待,急着翻看手头的一些《作文大全》之类的东西,寻找对口的作文。不要说一般学生,就是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也有类似的现象。
四、改善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对策研究
(一)构建科学的初中学生作文训练体系
中学生作文训练的现状存在严重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随意性指的就是作文训练无计划性,往往是零敲碎打的。盲目性表现在作文目的不明确。只有按照系统性、相关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来训练写作的全过程,确定作文训练的内容,才能使作文训练从盲目无序的状态走向明确有序的轨道。因此,建立科学的训练体系势在必行。初中学生专题作文训练体系考试是一根无声的指挥棒。近几年的高考一直在考话题作文,这对初中的作文教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许多教师为此感到困惑和不解,以致在作文教学中手足无措。其实,这是新与旧的观念的冲突。在作文训练中选择的话题如果能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生活,注重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学生就会有内容可写,有利于学生真情实感的抒发。话题作文,不能仅仅看作是一种题型,它是素质教育大背景下的一个新生事物,是实施新课标、推广新课程的排头兵。
(二)强化课内课外作文训练,悉心指导学生作法技巧
针对当前中学生作业多、时间紧的具体情况,作文教学应有灵活多变的训练方法。即每学期除了写若干篇大作文外,把精力集中在小作文、周记、甚至杂感、语丝上。完成课内作业时,鼓励学生到生活中捕捉瞬间的灵感写成文章,不求篇幅,只求富有内涵和生活情趣。只要写得生动活泼,哪怕不成文不成章,只有三言两语也给予鼓励。这样做学生摆脱了“写作文”这个框框的束缚,能够轻装上阵、畅所欲言。
(三)变教师单方修改为教师学生互动修改
批改作文、讲评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然而,按传统的过程模式组织教学,大多数语文老师在作文批改上存在一定问题。传统作文批改的方式是学生上交作文,老师对学生的作文作出批改,批改流程是:对审题立意提出意见,找出错别字,画出优秀句子,最后写评语。但是长期以来,学生对老师的反馈置若罔闻,作文本子发下来只看一眼分数就丢在一旁,老师辛苦修改、点评,学生根本不予理会,同时也挫伤了老师修改作文的积极性。
批改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学相长”。所谓“教学相长”就是要求老师和学生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还要总结经验,找出改正缺点、错误的有效方法;而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要根据老师的要求不断地修改,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老师提供修改方案,学生按要求不断修改。拿出最终的定稿与最先的初稿作比较,学生定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同时,这也能够让学生在不断的修改中总结经验。
(四)变单独行动为多方合作
中学生以学校生活为主,生活范围有限,视野不宽,经验缺乏,对社会的认识来源于教师的传授和书籍的阅读,容易造成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局面。现在中学基本上都配有多媒体设备,但大多只是摆设,许多教师根本不会使用多媒体,一个班级一个学期只会上一两次多媒体教学课。这样偶尔几次的多媒体教学课程难以达到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预期效果。与此同时,学校总是将高分、升学率与工资绑定,给教师造成一定压力,使教师不得不沿袭应试教育的路子,教会学生如何应付考试,而不是教会学生怎样热爱语文、热爱写作。所以要让学生作文水平得到提升,单单依靠教师和学生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学校以及政府、社会相关部门通力合作。
(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和阅读中积累素材
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昼夜不息。”确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它直接为学生提供作文的素材。如果对身边的人和事漠然视之,忽视生活材料的积累,作文时要么写不出来,要么胡编乱造,有时为了完成教师“逼迫”的任务,有的学生就“拷贝”一篇充数。“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为帮助学生建设好生活材料仓库,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学生准备几个本子,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喜好来捕捉生活中的生动人物、感人故事、美丽风景和思想火花。
当然,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固然很重要,但生活并非作文的唯一泉源。对初中生来说,他们的学习主阵地是学校,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样,长期投入到生活的海洋中去。特别是现在,在应试教育比较突出、家长对他们的行动限制又较多的情况下,不可能做生活的主人。要想积累更多的材料,写出较好的作文,其源泉也可在课外阅读上。学生在书中阅读到的内容,应该说是一种更为广阔的生活,古今中外,可尽收眼底,有了一定量的“吸收”,自然就有一定水准的“输出”。
总之,初中语文作文训练是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教师长期坚持研究作文教学方法,并不断总结作文教学经验,使课内外相结合,力求在作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走进学生的心灵,找到有效促进学生作文兴趣的因素,让学生快乐作文。
[1]王玉辉,王雅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陆其勇.初中语文高效教学[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邓荣银.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2010,(25).
[4]申江华.浅谈中学语文写作技巧[J].课程教育研究,2008,(03).
[5]李健芬.中学语文写作教学高耗低效原因浅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9,(03).
李春茹,女,内蒙古赤峰人,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第七中学语文组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G632.0
A
1008-4428(2015)02-1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