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制》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2015-01-01陈晓艳
陈晓艳
《中国税制》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陈晓艳
近几年来国内税制正在进行较为深入的改革,涉及税收立法、税制结构调整、税收制度设计等等。从中国税制课程教学的角度来看,如何将不断更新的税法知识传授给学生,将灵活多变的税收实践展示给学生,这中间离不开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深入思考。文章就这些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希望能够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中国税制;课程特点;教学方法
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不论采购亦或销售,不论生产经营亦或投资,都跟税收脱离不了关系。作为未来的从业人员,税收知识学习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们应当也必须学好《中国税制》这门课程。因此这门课程在会计专业的培养计划中被作为核心课程进行安排,通过这门课程的系统教学,一方面应当使学生了解税收的基本原理和制度安排,另一方面应当使学生掌握各税种的具体规定和计算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和学生都普遍反映这门课程不好讲也不好学,但是作为核心课,这门课程应当也必须让学生学好。因此在对该门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总结的基础上,本文希望能够提出一些有益的教学建议,以改善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特点
从课程内容上可以将《中国税制》这门课的特点归纳为“多散变难”四个字。
(一)“多”主要表现为税种多和各税种具体规定多
从数量上看,目前我国除了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这5个主要税种之外,还开征了关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印花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建税、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印花税、烟叶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等13个小税种,共计18个税种,不可谓不多。如果落实到每个税种的税收要素,从纳税人的范围、征税范围和环节,再到税率的规定、税额的计算以及税收的减免,更是内容繁多。
(二)“散”主要表现为我国各税种具体法规的形式多样,来源分散
各税种的具体规定和执行细则大多散落在不同时间由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海关等部门出台的各种通知文件中。国家税务总局为此在官网上设有及时更新的税收法规库,在法规库中一般小税种的条目数在100条左右,而像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这样的主体税种更是在500条以上。
(三)“变”主要表现在税收法规,特别是具体的执行细则一直在变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税收立法还不完善,一方面税制结构在不断进行调整,另一方面每个税种税收要素的安排和设计也在不断调整。不断的变化和更新带来的结果就是内容越积越多,稍不留神就会跟不上。对我们教学来说,准备教学内容时要及时跟进各税种出台的新政策和文件,避免讲课内容过时,在授课时也要提醒学生税收制度的多变性。
(四)“难”则是“多、散、变”的自然结果
这门课程知识点多且零散,学生普遍反映难学,学习的过程比较痛苦。面对四五百页的,密密麻麻数十万字的教材,首先心理上会产生不小的压力。在分税种的课程教学中,每个税种都对应若干具体规定和计算,如果教学安排不当,整个课程枯燥无味,授课效果差,更是难上加难。
二、教学目标设定和内容安排
(一)教学总体目标设定
在准备课程教学内容之前,应当首先根据课程以及授课对象的特点确定本门课程的总体教学方针和原则。总体方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这门课程要使学生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回答这个问题是后面教学开展的前提。首先作为一名本科生,应当具备基本的税收常识,例如什么是税收、为什么要征税、怎么样才可以征税、我们交了哪些税、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等等;第二,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本科生,应当能够熟悉我国现行各税种的基本税收要素,能够准确计算出各项税费的金额。对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等主要税种则要求掌握程度要更高些,对一些具体的细节规定能够了解;第三,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会计专业学生,还应当能够具备一定的实务操作能力,需要对纳税申报规定和操作、各税种在税收实务中的常见问题和主要税种的纳税筹划问题都有一定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具体安排
从税收基本原理到分税种的税收要素,再到具体的纳税申报实务,这门课程教学中可以包含的内容不可谓不多。而课堂教学的时间又是有限的,所以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做出合理的安排,在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同时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具体来看,就是在安排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时区分重点与非重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课堂内容。
首先必须明确重点,即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否则教与学都不能找到着力点,会非常吃力。基本的税收原理和主要税种税收要素的基本规定和计算是必须要掌握到的内容。要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些重点内容,一方面要多安排教学时间细致讲解,一般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51课时,应至少安排30个课时给重点内容;另一方面要多安排学生课堂参与活动,被动输入和主动输出相结合,增强学习效果。
其次是重点以外内容的教学安排。其中主要税种特殊规定和实务问题可分专题来安排教学内容,引入课堂讨论,安排8个课时;非主要税种的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上可只做知识点的点拨和考查,安排4个课时。另外还应安排6个课时的习题课,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教学工作都应当讲求方式方法,本门课程也应当根据其特点合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老师一方面可运用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练习法等传统教学方法,也可尝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在《中国税制》课程教学中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且应是主要教学方法,但具体方法的选用可结合授课内容灵活综合运用。1.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比如,税收基本理论部分可以讲授为主,有关税收的作用、税收的原则、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等内容可以提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2.讲授法与练习法相结合。增值税等主要税种的内容较多,学习有一定难度,应以讲授为主,并辅以练习。讲授时需注意不能贪多,务必将基本原理和规定讲清讲透。各种练习可给学生多安排一些,除了计算题之外还可以选取12366热线中一些典型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会计税收知识思考如何处理。3.自学法和问答法相结合。非主要税种可安排的课时有限,可在学生自行学习的基础上安排课堂提问帮助学生梳理和熟悉相关要点。传统方法下教师在将内容讲清楚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吸收消化情况,将其基础打牢。
在该门课程中也需要积极尝试教学新方法。1.案例教学法。这种方法目前在教学中运用得比较广泛,形式上有小案例和专题案例。在课程内容讲授时,通常需要穿插贴近实际的小案例。例如在讲增值税计算原理时可以引入面包生产销售零售的例子,学生能有较为具体的感性认识。另外可以一个案例将几个税种串联起来介绍,比如一个自然人转让门面房的案例可包含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契税、印花税等五个税种的知识。在涉及到税收筹划内容的教学时更是需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熟悉一定的税收筹划套路。2.发现教学法。这种方法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得出自己的结论或发现。在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税收都不乏热点话题,可结合当前税收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例如,就个人所得税改革问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缺陷、免征额的确定、征收方式的选择、外国个税安排等不同方面的研究。再比如,增值税方面,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不同行业营改增问题的案例研究或问卷调查。新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发现教学法,主要用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对税收实务的认识和兴趣,可根据班级人数进行适当安排。
四、结论
本文通过在分析《中国税制》这门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对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了设定和安排,并提出应当在讲授、提问、练习、讨论等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尝试案例教学法和发现教学法,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周川.简明高等教育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8.
[2]张楚廷.大学里,什么是一堂好课[J].高等教育研究,2007,(03).
[3]赵恒群.税法教学问题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09).
[4]解青芳,孙学辉.税制改革背景下会计学专业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9).
陈晓艳,女,江苏盐城人,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商学院会计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财务税收。
G642.0
A
1008-4428(2015)08-1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