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综述

2015-01-01赵一颖陈春蕾

市场周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鉴证盈余综述

赵一颖,陈春蕾

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综述

赵一颖,陈春蕾

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问题,至今没有达成一致。内部控制与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也发人深省。从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理论关系出发,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提出政策与建议。

内部控制;应计盈余管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一、引言

由于我国的上市公司目前处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状态,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委托代理冲突越来越严重,这种委托代理问题不仅包括经理人和股东的冲突,也包括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冲突。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经理人往往存在机会主义行为,股东也无法对经理人进行有效的监督,大股东也会用其对公司的控制权对中小股东的利益进行侵占,使公司决策的公正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本文所要研究的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内部控制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保证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即保证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真实性。财务报告有效地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代理人会进行盈余管理,这便损害了委托人的利益,而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这种冲突主要通过内部控制的制度性安排来消除。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更加引人关注,能否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来抑制盈余管理成为了一个兼具理论与实际意义的话题。

二、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一)相关理论

1.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作为公司的制度安排,贯穿于公司经营的各个流程,它的主要目标是经营性目标、报告性目标与合规性目标。由于全球范围内的舞弊行为的发生,各国对内部控制逐渐重视起来,率先起步的是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使美国的立法机构加快了步伐,在2002年首先推出了萨班斯法案(简称SOX法案),该法案对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做出了强制性的要求,这使美国的内部控制处于严格的监督之下,规范了内部控制制度。我国的内部控制发展起步较晚,上交所、深交所分别在2006年和2008年颁布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强制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而财政部在2010年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鉴证信息进行披露,到2014年上市公司发布的财务报告为止,所有公司都已经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但有部分公司并没有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由此可见,内部控制的法律政策在我国贯彻实施的并不彻底,这也对抑制盈余管理有一定的阻碍。

2.盈余管理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普遍存在,会计信息成为了管理层向股东及外部投资者传递的中介,而盈余管理自然成为了一种可选择的会计机制,管理层为了追求薪酬激励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有动机地进行盈余管理这种机会主义行为,而盈余管理也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盈余管理主要分为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会计选择盈余管理主要通过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主要通过影响企业的真实交易活动来进行,又分为销售操控、生产成本操控、酌量性费用操控,他们改变了企业的真实交易活动的收入额、销售成本以及各种的酌量性费用支出。由于法律政策地不断完善,利用会计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的风险较高,企业管理层越来越多地选择风险较小、隐蔽性较强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但这种盈余管理方式损害了企业的未来利益,销售操控会使企业的未来获利能力受到影响,生产成本操控会减少企业的未来现金流,而酌量性费用操控会损害企业的未来经营业绩。但是,管理层不以企业的未来发展为重,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成为了他们最主要的选择。

(二)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自从美国颁布萨班斯法案之后,关于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的研究日益增多。Doyle等学者(2007)考察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的弱点后,得到了内部控制缺陷与应计盈余的质量呈反向关系,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的弱点往往会降低公司的应计盈余质量。Chan等人(2008)通过研究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较高。在此基础上,Ashbaugh(2008)发现,将内部控制的缺陷进行改正后,盈余管理的程度明显降低。由此可见,国外的大部分学者认为,内部控制的质量高低与盈余管理的程度呈反向的关系。

2.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的看法分为两种,一种是认为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抑制盈余管理。程小可、郑立东(2013)认为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更低。杨七中、马蓓丽(2014)认为,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抑制盈余管理,但却促进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这可能是因为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隐蔽性较强,企业更倾向于通过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来操控利润。另一种观点则是认为,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抑制效应并不明显。张国清(2008)以2007年A类非金融上市公司为主体,研究得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并未伴随高质量的盈余。我国的学者在研究内部控制和盈余管理的关系时,关于内部控制的度量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根据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第二种为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审计意见,相比较上一种,来自外部的报告更加客观,也更加有说服力,最后一种则是根据迪博公司发布的内部控制指数。目前,采取前两种度量方法的研究更多,主要是因为前两种的上市公司数据更容易获得。

三、政策建议

(一)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只有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才能保证内部控制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有研究表明,高管的薪酬越多,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程度越低,我们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减少高管盈余管理的行为。

(二)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客观性

会计师事务所应加强执业过程中的独立性,保证出具客观公正的鉴证报告,使投资者能根据鉴证报告作出正确的决策,加强内部控制的审计质量还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从而抑制盈余管理。

(三)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

财政部自从2010年颁布了《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后,正在逐步加强对内控信息披露的要求,但是仍有一部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披露不够完善,尤其是内部控制的鉴证信息,相较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来说,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更加独立客观,更能反映出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真实情况。所以,法律的监管部门应努力完善相关监督机制,加强对上市公司执行法律的监督。

[1]方红星,金玉娜.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吗——基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经验研究 [J].会计研究,2011,(08):53-60.

[2]张国清.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基于2007年A股公司的经验数据[J].经济管理,2008,(23):112-119.

[3]张龙平,张军,张军只.内部控制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J].审计研究,2010,(02):83-90.

[4]叶建芳,李丹蒙,章斌颖.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审计研究,2012,(06):50-59.

[5]Doyle,J,Ge,W.,McVay,S.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44(1-2):193-223.

[6]Ashbaugh-Skaife,H.,Collins,D.,Kinney,W.,LaFond,R.The Effect of SOX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and Their Remediation on Accrual Quality[J].Accounting Review,2008,83(1):217-250.

赵一颖,女,山东烟台人,青岛大学会计系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陈春蕾,女,山东青岛人,青岛大学市场学系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

F271

A

1008-4428(2015)08-05-02

猜你喜欢

鉴证盈余综述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IESBA修订其他鉴证业务的独立性要求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5G应用及发展综述
机器学习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审计与鉴证
综合报告鉴证国际新进展
持之以恒反“四风”——我省正风肃纪工作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