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建筑中传统材料对历史情感的延续
——以王澍设计的建筑为例
2015-01-01张晋雯西南交通大学
张晋雯/西南交通大学
浅谈现代建筑中传统材料对历史情感的延续
——以王澍设计的建筑为例
张晋雯/西南交通大学
建筑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微观环境,为人类每日起居、生活、工作提供最直接的场所,因此建筑承载了人们对于生活的记忆。建筑立面是人们对于建筑的第一印象,立面材质则是建筑立面最重要的组成因子,它包裹着建筑内部使用空间的物质元素,是分隔室内外空间的介质,也是塑造建筑风格的关键。在影响建筑表皮的诸多要素中,立面表皮材质的变化无疑是其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建筑材料;现代建筑;情感延续;视觉感受
关于“现代”含义的解释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哈贝马斯的说法最具代表性,他指出:“人的现代观随着信念的不同而发生了变化。此信念由科学促成它相信知识无限进步、社会和改良无限发展。”而现代的高速发展似乎让人们渐渐远离了传统独有的虽老旧却充满记忆的踏实感,人们在这个钢筋混凝土组成的巨大社会中变得麻木,建筑似乎更多的成为一种容器,容纳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低落的情绪。城市巨大的变迁下,那些承载着人们记忆的建筑慢慢消失了,一切开始变得陌生,新的建筑们以难以想象的快速生长起来,不论它的美丑,不带情感的建筑,似乎都是冷冰冰的。
1.现代建筑中几种传统材料类型
传统材料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遗传基因,承载着公众对过去的情感与记忆。要实现这种情感的延续,就是要物化这种记忆。在玻璃、金属、钢筋混凝土这些现代材料充斥的现代建筑中,传统材料的运用是一种比较容易与人的怀旧心理取得联系的方式,容易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当前在国内很多现代建筑创作中,建筑师喜欢将当地的传统材料加以重新运用,使其成为一种传统符号出现在新的空间中。王澍作为中国建筑的领军人物,他的建筑一出现就能瞬间抓住我们的眼球,让人觉得造型新奇却又亲切感十足。下面就以他的建筑为例分析众多传统材料种类中,作为现代建筑表皮材料,以新的建筑语汇表达的以下几种材料。
1.1 瓦砖
瓦因其形状的特殊性,在传统建筑中往往作为屋面材料用于排水,在传统园林中也被用作院墙花窗的装饰或是地面的铺装。作为传统材料的代表之一,在现代建筑中,瓦的运用也是比较普遍的。
“这几年,大量古旧建筑被拆除,出现大量砖瓦废料,2000年开始,我们就有重点地回收旧料、循环利用。中国民间早就有对材料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建造传统。”王澍说。王澍和许江设计完成的瓦园,在一片建筑中,以花园的形态出现。他们在地面上用6万片旧青瓦搭出了屋顶,游览者要踏上竹桥走入瓦园中,就像走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上。
砖作为最普遍的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也是最为广泛的。清水砖墙由于其沉厚有力、宁静自然、怀旧宜人的材料特点,作为现代建筑的表皮材料被广泛运用。
在2010年的世博会上,王澍设计的宁波滕头馆,是一栋由回收旧砖瓦做成的建筑。为了表达他的生态理念,王澍用回收的50多万块旧砖瓦做的“瓦爿墙” (用青砖碎瓦甚至破碎的缸片垒加起来的墙壁)来装饰滕头馆的三面墙体,这些旧砖瓦都是从宁波的象山、鄞州、奉化等地的大小村落收集来的,其中的元宝砖、龙骨砖、屋脊砖都有着超过百年的沧桑。
1.2 木
中国传统建筑中,木材也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建筑材料,但是木材在传统建筑中因为不易防火、防腐,更多的是应用在室内空间,作为建筑表皮材料的运用远没有砖材来的广泛。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手段的提高,木材的这种局限性已经大大改善。此外,由于可再生、环保、有质感等材料特性,木材作为建筑表皮材料被广泛运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中,在现代的线条自由的连坡瓦屋面下,整个建筑立面都大胆运用木材——这种中国传统建筑中这种最具代表性的材料,不仅没有区别于传统方式的突兀感,反而新颖而又强烈的整体感。而木材的运用,成功贴近自然,当穿梭于这个形式现代化的建筑群体中时,也能深入回味起中国悠久的传统,让人倍感亲切。木材作为建筑表皮材料的可能性,在此被大大拓展。
1.3 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自古,中国人便对竹有种难以割舍的情怀。修竹不仅是文人墨客最爱的植物之一,更是拿来比喻君子高洁品格的方式。它同时也是优质的建筑构建和装饰材料。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建筑师通过对传统材料的新探索来回归建筑自身。在众多的传统材料中,竹子因可再生能力强、生长周期短、材质坚韧、资源丰富等优越特性, 受到越来越多建筑师的青睐。同样以坐落于象山校区的王澍新作——水岸山居为例,异形片墙按常理应该是让人有距离感的、不舒适的,却因为竹成为了它的墙身材料,不仅在木屋架的协调下瞬间变得具有亲和力,而且本来就已经是异形框景通透感十足的立面,在竹这一自然材料的衬托下,变得更加轻盈、自然。人们就在这新奇的建筑中,因为传统材料的良好运用好感倍生。
1.4 藤
藤材柔韧性好、可塑性强、易弯曲,在传统建筑中,往往被用作室内陈设的材料,小范围、小体量的运用,例如椅子、桌子等等。王澍将这一传统材料发挥了新的做法。在象山校区,藤编扶手立面成为了最夺人眼球的细节。深浅不一的棕色不仅使白墙加清水混凝土为材料组成的立面变得瞬间现货,传统工艺藤编加以现代处理手法,也让这独具特色的扶手变得更加坚固实用。
2.现代技术下传统材料的新运用
传统材料曾因为其建造技术的落后和结构逻辑的束缚,一度无法满足现代化的建筑要求而被现代建筑所遗弃。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表皮得以从建筑的承重体系中分离出来,以越来越丰富的形态出现在建筑中。现代建筑中对传统材料的运用主要为两种方式。
2.1 传统材料作为结构体系
传统建筑的表皮主要担当着建筑的承重体系,因而建筑表皮的形式总是被动地由建筑的内部体量所决定,并显示这些内部体块的个性。现代建筑中对传统材料的运用其中一种方式是保留传统材料的这一功能,通过新的构筑方式实现材料与空间的完美契合。作为结构体系的传统材料以砖、木这两种传统材料为主,与这两种材料本身的特性是息息相关的。
2.2 传统材料作为围护体系
传统建筑的表皮不仅担当着建筑的承重体系,同时也作为围护体系包裹在建筑规则体块之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现代建筑技术与工艺的支持下,传统材料已经可以完全摆脱结构作用力的束缚,打破传统的建造逻辑,而以建筑围护体系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
3.结语
通过对现代建筑中传统材料运用的分析,可以看到近年来当代建筑师对传统材料的青睐。现代建筑的历史在经过了半个世纪的批判后,越来越多的当代建筑师开始用砖、木、 竹、瓦、藤等传统材料替代玻璃、钢筋混凝土、金属等材料,开始关注这些传统建筑材料的新运用。建筑在抛弃了华丽的装饰后,展现出新的纯粹的面目,这也必然成为今后建筑发展的一个趋势。王澍不仅在建筑材料上运用了传统建筑材料,而且对其功能、效果做了创新和新的定义,加之对已拆除的老建筑留下的建筑材料如砖、瓦、破碎的缸片等建材的二次利用,让老建筑的生命得以以另一种方式的延续。人们的情感也在这些由新旧传统材料组成的现代建筑中得到延续。
[1]杨静.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王澍.瓦园日记[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3]王澍.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山南二期工程设计[J].时代建筑,2009,03.
作为建筑物内外空间转换的介质,建筑材料的发展演化积淀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文化和记忆。运用地域的传统材料来表现现代建筑,以诠释地域文化,是近年来建筑师常用的一种处理手法。采而用现代、创新的建筑形式,同时运用旧材料以纪念过去,则是王澍最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人们对于过去、现在和未来情感在王澍的建筑中得到了寄托和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