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的中国力量
2015-01-01弗雷德·克虏伯
近年来,中国企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海外投资,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很可能会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在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同时,中国也将进一步影响全球环境。
中国的企业、投资、文化都在走向全球,那我们现在要问,中国的智库和环境组织是否也应该跨出国门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中国智库的国际化应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回顾过去的发展历程,中国非常清楚,只求发展不顾环境的代价是多么惨痛。转变发展思路,“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都能从中国处理环境问题的实践中受益。
谈到“绿色发展”,我们需要弄清两件事。一是发展会在哪里发生?二是保证发展是对环境有益的。尽管有人说中国经济呈现出疲软的征兆,但我个人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6月26日,李克强总理在会见“第四届全球智库峰会”外方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同时也传递了这份信心。为刺激经济,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强有力的举措,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一带一路”战略。这一战略布局以全球视野谋划发展,将在未来很长时间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绿色“一带一路”是推动全球向可持续发展道路转型的良机。“一带一路”不仅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曙光,相信它也是环境发展的一条通途。
中国不但能认识到市场的力量,还能够创造性地借助市场褒奖那些创新性地运用新技术来降低污染的行为,并处罚那些不按市场规则行事的人。目前中国已在7个省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工作,政府正以务实的思路寻找“排放交易”机制在中国的最佳实施方案。市场“无形的手”是人类繁荣发展最强大的引擎,它必须与政府“有形的手”协作,从而确保创新、创业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兼顾环境效益,为全人类创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今年1月1日生效的新《环保法》体现了政府的新思路。比如说,国家意识到环保实践应运用合理的刺激机制。之前的法律将经济处罚额度上限设置在一个较低水平,使得处罚成本比治污的成本还要低。这时候企业会怎么做?他们宁愿交较低的罚款,然后继续超标排污。而新的规定是“按日计罚”——企业从违规排放的那一天起就开始缴纳罚款,直到违规行为得以改正。我们找到了新的平衡,彻底地改变了排污者的心理。
去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APEC会议见证了亚太绿色供应链网络的诞生。绿色供应链运用买方的市场力量要求供应商实现环境绩效改善。设想一下,如果所有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时都能把绿色供应链作为企业的一项策略的话,这种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将成为绿色发展转型的动力。
致力于在中国推动绿色供应链的非政府组织和智库可以将这一管理制度带到国外,来确保境外的投资能够促进其他国家的环保事业。亚投行可以利用“绿色信贷”来避免因“一带一路”建设而引起的区域温室气体排放大幅增加。
这将是中国智库生长的沃土,我们需要来自世界的声音来支持环保。我们希望将来能听到更多来自中国的声音,并帮助将“一带一路”建设得更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