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校园景观植物种植设计特点分析

2014-12-31刘慧超

艺术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校园

刘慧超

摘 要:本文以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校园为例,对大学校园景观建设中树种选择、配置模式及景观构成进行调查分析,从文化内涵、整体规划、艺术处理手法、植物种类选择、色彩等方面,探索校园景观植物种植设计特点,对校园各功能区的绿化植物引种及配置提出改进的方法,为当前的校园景观植物的合理布局提供一些参考的意见。

关键词:校园 绿化植物的选择 配置及应用

大学校园是只要的教育基地和培养人才的场所,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感受校园文化的氛围。在校园环境中,校园绿化植物的配置及应用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的体现。因此,既要满足校园不同功能的需求,同时因地制宜的选择植物,创造出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

一、 校园景观建设中植物配置的基本要素及原则

校园景观建设中植物配置的五个基本要素包括线条、外形、群植、质地、色彩。这些基本要素是植物外在的形态;线条是植物外形的基础;外形是植物的轮廓;群植是一组植物在的三维空间组合;质地是植物表层尤其是枝干的特征;颜色总是随植物自身改变而变化。

园景观建设中植物配置的基本要素直接受配置原则的影响,设计原则是植物配置活动中的抽象部分,比如安全性原则,功能性原则,在一个空间内每一种原则发挥的重要性都不同,这与空间的特点和植物配置设计的最终目标有关。

1.五个基本要素

线条、外形、群植相互作用,线条创造外形或是形体,构成轮廓。多组形体构成群植。群植是形体在三维空间上的集合。三者之间互相联系。

(1)线条

植物树干枝条表达力植物的特征。对植物的线条的简化能直观的表示植物形体。植物的自然线条、分枝习性或植物轮廓是识别乔木、灌木、地被、花卉的依据,也是有价值的设计参考。北方的冬季是观察植物线条的最好时期,枝条方向向上的线条会产生上下延伸的动线,以新疆杨、雌性银杏为代表;水平方向伸展的线条形成左右开阔的动线,以雪松为代表;枝条长势下垂成拱形,在各个方向重叠,形态优美,以榆叶梅为代表。整体群植表现浓密、厚重还是清透,扩展还是上升,线条的差异和变化,显示植物配置的多样性,既要避免变化太多,使整体上杂乱无章,失去美感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相似性,营造统一感。线条直接影响着植物配置的效果。

(2)外形

植物的外形是植物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的大致外部轮廓。它是由一部分主干、主枝、侧枝和叶组成。把植物的形状归纳为图形的形式,常见的乔木灌木形状有柱形、塔形、圆锥形、伞形、球形、垂枝型、匍匐型等。

植物的外形具有表现力。如,垂枝型以垂柳为代表,能唤起人们对流水的动感和优雅的想象;塔形的典型植物塔松高大、挺拔,给人的威严和严肃的感觉;龙枝型以龙爪槐最为常见,有扭曲、怪异的观赏效果;蕨类植物代表土壤潮湿、松软,背光、阴凉的环境。

形状可以是不相同的,也可以是和谐的。利用外形相同或相近的植物群植可以达到外观上的和谐,如球形、扁球形的植物最容易形成和谐的效果。金塔型与圆形、螺旋形与平顶的植物在配置上需要细心的思考,醒目的对比和多个外形的组合更容易营造活跃的景观效果。

(3)群植

个体植物的线条和外形是植物群植的基础。群植存在不同的模式,有单一植物构成的群植混交林两类。单一植物的群植整体性强。与单一植物的群植,混交林的景观效果较为丰富。树木种类不宜太多,1-2中骨干树种,并由一定数量的乔木和灌木作为陪衬,种类不宜超过10种,避免显得零乱。

植物群植在外形上是有机体,使用要特别注意给其足够的空间距离、地理环境。开放的空间影响植物的范围与形态。空间的大小与植物的数量相平衡。小的空间种植很多的植物会让人感觉拥挤,需选用小乔木或灌木;大的空间种植很少的树会令人感到空旷及不安全感,需选用体量感强的植物群植。在空地、草坪、山冈上植物群植需要留有适当的观赏视距。当远景或借景缺乏吸引力的时候,群植及植物在前景中显得更重要。检验每个单体的植物或群体植物,考虑他们在整体大景观的作用,观察群体的自然生长,使植物生动逼真,形成自然的、富于动感的景观效果。

(4)质地

质地是指单株植物或群体植物的粗糙感和细致感。由植物的各种特征表现出来,受到叶子的大小和形状、枝条的长短和疏密以及干皮的纹理等因素的影响。通常,大叶片,粗壮的枝干、松疏的生长习性呈现出粗糙的质地,如梧桐、七叶树泡桐等。粗糙的植物可以使室外空间显得小于实际尺寸,而在狭小的空间内需要谨慎使用。细致感的植物具有大量的小叶片和微小脆弱的小枝及浓密的枝条,如鸡爪槭、紫叶小檗等细小型的植物。他们通常外观密实,轮廓清晰。细致感的植物对室外空间会造成大于实际空间的错觉,更适合在狭小的空间中使用。

在植物配置中,质感必须均衡,轴线一侧的比重必须与另一侧平衡。比例的运用和色彩运用似乎均衡了质地。若大量的使用精巧的结构,也可能要增加粗线条来支持稳定植物配置,人们常常将精巧的结构与柔软、娇嫩联系在一起,例如草坪采用小叶黄杨作矮篱等。①

(5)色彩

在植物配置中运用色彩需要对色彩理论和色彩调和有一定的理解力。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红、橙的色调为暖色,让人联想到火和热,红色使人受到鼓励,感觉温暖和兴奋,是活泼、热情的象征;青、蓝、蓝紫为冷色,有保留的、遥远的、隐退的感觉,感觉寒冷,情绪也较沉静。为了达到理想的景观效果,在做植物配置的时候应该根据环境、功能、服务对象等选择搭配适宜的植物色彩。

自然界存在的景观就会为你提供许多简单的线索来获得颜色的调和。春天是清新的微黄色;夏季是明亮的艳绿的颜色;秋天是沉稳的暖暖的红色和黄棕色;冬季呈现灰白色的景象。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色彩特征。

外形和质地的变化产生了很多颜色的层次变化。树皮的颜色是一系列褐色或灰色。自然界中多数植物的叶色都是绿色,但绿色在自然界中也有深浅明暗不同的种类,多数常绿树种的色叶为深绿色。即使是同一植物对着植物生长、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金叶榆在春天初发叶时为黄色,后逐渐变为黄绿色,夏天变为绿色;水杉的叶子为绿色,到了秋天变为橘黄色。设计师在进行植物选择、植物配置时应根据色彩的特点进行合理的组合。

2.五个配置原则

(1)安全性原则

安全原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环境安全和心理安全。

环境安全体系在配置植物的安全性,发挥校园美化绿化的功能和生态保护的功能。如不能种植有毒、有害的植物。起阻隔空间作用的植物可以选择不易接近的植物。

心理安全主要是避免在校园内部 不会令人产生不安的环境。人们都希望安全、遮蔽的环境空间。校园植物配置应考虑到空间的功能、大小和心理尺度的问题。针对私密的空间植物配置要关注对围合程度和视线的通透性。

(2)功能性原则

植物配置所创造的景观各不相同,其功能也多种多样,也可能一景兼有多种功能,如实用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甚至经济效益等,我们尽量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力求经济、高效。

不同的功能空间植物配置的形式也不同,要分清主次功能,根据主要功能来选择植物和确定植物配置的形式。②

大学师生的户外活动课分为动、静两大类。动的活动包括文体、聚会、社团活动等;静的活动包括阅读、休息、亲密交谈等。不同的活动需要与之相协调的空间和环境氛围。因此,在做植物配置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选择适宜的植物和配置形式进行植物配置。例如,静区侧重空间的私密性,选用不同高度的灌木以围合的形式为主;动区侧重空间的开敞,选用耐踩踏、耐修剪、病虫害少的草种,以适应文体活动的需求。必要时可选用高度低于50厘米的植物只做地块的划分。

(3)适地适树原则

大学校园一般面积较大,地形变化比较复杂。在做植物配置时,应尽量利用校园内原有地形、地貌等自然资源,借用周边的自然景观。选用的植物与所在地的土壤及小气候相适应,使植物发挥生态效应,健康生长。

(4)文化特色性原则

校园文化特色是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来营造的。植物配置与校园内的自然资源和其他构建校园文化的园林元素,如地貌、水体、建筑与环境小品等,创造具有深厚文化内涵、景观优美的校园环境。校园中的一草一木都是形成校园特色与文化品位的重要内容。许多大学中独有特色的景观都是学校的象征,如大量工业大学的银杏和龙柏,体现了学校的历史文化,形成本校的特色。

(5)景观美学原则

校园绿化植物的只要功能之一就是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因此,必须符合景观美学的基本原则,依照整齐、对称、均衡、比例、和谐、多样统一构成形式美的规律。获得优美的景观效果。

二、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校区植物配置现状

1.学校概述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2010年迁至大连市开发区大学城,新校区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校园坐北朝南,布局规范。校园内教学楼、学生公寓围合成中心广场连同图书馆、体育馆构成为学校的主轴线,连接着学校正门。

2.绿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校区植物调查和鉴定结果表明:校区植物共62种,分属24科33属,最多的为蔷薇科。松科有2属5种。豆科3属4种。

从植物外观来开,校区有乔木30种,常绿乔木9种,落叶乔木21种,灌木11种,其中常绿灌木5种,落叶灌木6种。

(1)植物种类偏少

通过调查,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校园植物种类偏少,对于绿化面积在   平方米的校园来说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师生生活和工作的需求。

(2)有树种苗龄偏低,植物配置设计密度不适宜,没有统一规划。

校园植物中,大部分的乔木、灌木树龄多为3年到5年树苗。大部分是零散的种植在空地中,没有统一的规划,更谈不上科学的配置与造景。植物配置密度存在过大或过小的现象。密度过大,植株过于拥挤,不利于植物正常生长;密度过小,达不到一定的绿化覆盖率,成荫效果不好,造成土壤的浪费。

(3)配置手法单一

总体上看,木本植物在校园植物中占得比重很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配置手法以行植和成片的群植为主。由于缺少多样化的配置形式和适当的艺术处理手法,绿化植物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校园环境中的观赏特性。校园内各功能区的景观区别不大。

(4)色彩单一,宿根花卉植物和藤本植物稀缺,季相变化不明显。

在校园绿化植物中,开花的植物多为小乔木和灌木,共有9种,如丁香、榆叶梅、锦带、木槿、京桃、碧桃等。极为少见一两年生或是宿根花卉植物。只有在教学楼前的空地上有少量顺地势自然生长的葎草。花卉植物是主要的观花植物,花色给人的美感最直接、最强烈。由于种植的品种少,色彩单一,季相变化不明显。

(5)本土植物运用效果不佳, 常绿和落叶配置比例不合理。

校园的绿化树种常绿植物数量不足。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地形处于山地,周围没有建筑遮挡。冬季寒冷多风,常年相对于大连市区的温度低3-5摄氏度。春季植物萌芽时间比大连市内晚10天左右。在一个寒冷多风的冬季及早春常绿植物的作用更为重要。

三、几点建议及植物配置方法

1.丰富校园植物景观,乡土植物与引种植物相结合。

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以乡土植物为主,石洞引入外来或杏的植物品种,丰富校园植物景观。乡土植物使用本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与其他植物相比乡土植物价格低、养护成本低,适应性强,抗污染、抗病虫害能力强,在环境保护和美化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在设计中,乡土植物的使用比例不小于70%。

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中,以乡土植物为主,可以适当引入外来的植物种类,丰富植物景观。例如,矮紫薇,原产于日本,落叶小灌木,是多年生木本花卉,播种小苗10厘米高就开花。株高仅40-60里米,其枝密杆短,花序硕大,花朵纷繁。,花期更长,一般从5月开始,一直延续到11月。是观赏价值很好的植物。经过在大连地区无法做到四季有花,但对这些花期较长的花卉植物的引入可将观花期从早春延续到秋末。

2.增加植物种类,引进藤本植物,构成具有季相变化的景观。

春花、夏荫、秋色、冬姿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景,设计者通过植物选择和配置,做到四季有景可观。例如连翘、榆叶梅和木兰早春开花,先开花后长叶。

夏季槐树、悬铃木、合欢枝叶茂密,树形优美是优质的遮阴树种;夏季开花的花卉植物有紫薇、红王子锦带、绣线菊、千日红、木槿、蔷薇等;秋季红枫、水杉、梧桐、菊花构成秋天丰收景象;冬季腊梅、羽衣甘蓝、南天竹构成大地的冬季。

3.常绿和落叶配置比例合理,植物造型与乔木、灌木、地被、花卉有机组合,增加空间的层次感。

根据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功能类型的绿地,确定乔木、灌木、草坪的配置比例,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的比例。一般认为北方地区常绿树占到30%左右比较合适。

所谓植物造型是指通过人工修剪、整形、或利用特殊容器、栽植设备创造出非自然的植物艺术形式。植物造型更多的是强调人的作用,有着明显的人工痕迹,常见的植物造型包括绿篱、绿雕、花坛、花雕、花境、花台、华池、花车等类型。③

在造景方面,增加植物空间层次上的变化,植物造型可以单独成景,突出表现植物造型在花、果、叶、造型等方面的观赏效果。也可以作为乔木的陪衬,组织和分隔空间。

四、结束语

高校校园的植物配置是校园环境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水平的、科学的配置方式应遵循植物自身的生态特性,在不同的功能区采用适当的配置方法,尽可能选取丰富的植物种类,突出植物的整体美。同时,应尽量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内容进行绿化布置,使整个校园绿地不仅体现绿化美化的环境外观,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美】南希A·莱斯辛斯基,卓丽环译.植物景观设计[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汪新娥.植物配置与造景[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3]金煜.园林植物景观设计[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再见,我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