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民通三种唱法的借鉴与融合

2014-12-31刘敏

艺术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美声通俗高雅

刘敏

摘 要: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融合与统一成为时代需要的、大众需要的一种高雅艺术。本文从声乐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以及通俗唱法走进课堂的艰难,进而对民族音乐复兴的努力,进行了一一的阐释,从而使我们看到了歌唱艺术的呈现是不分高低贵贱,没有国界的。美民通三种唱法的融合和相互借鉴,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需要发扬光大的真正艺术。

关键词:西洋唱法 美声 民族 通俗 高雅

人类音乐的最早形态就是声乐,声乐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对人生活、工作、身心、思想等有较大影响的艺术形式。声乐常常被分为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这三种唱法在各自的领域各成流派,至今已发展到了一个互为融合、互为影响、互为贯通的一种时代强音。

一、声乐艺术在中国的发展

创立中国自己的声乐学派体系,并使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了这个远大的目标,多少代音乐家为之努力,不辞辛劳的在摸索、探讨与研究。当年老一辈是以郭兰英、王昆等为代表的歌唱家,她们在研究传统声乐艺术的基础上,将发声、咬字和表情等方面做了调整和改造,在风情演绎和歌曲特色上,突出展现了民族唱法中人物性格的戏剧性,体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接下来是以张权、喻宜萱、沈湘、周小燕等学院派为代表的声乐教授们,他们引进了“西洋唱法”,使中国的歌唱在唱法有了推陈出新的突破,于是20世纪80年代中叶,音乐学术界在推进新音乐发展的过程中,开始了流派上的“土洋”之争。继“土洋”之争之后,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中国又赋予了新的内涵。所不同的是,除过前两种音乐教学活动之外,80年代初期最盛行的是流行歌曲,也被称之为通俗歌曲在中国开始崭露头角,由台湾的一些流行音乐传播到大陆,例如邓丽君、齐秦等歌星们的歌曲,开始叱咤中国歌坛,甚至在高校音乐教学的研究领域也呈现了强劲的势头。虽然曾一度被高校专业音乐教育所回避,但由于流行趋势和师生喜好程度的波荡,通俗歌曲(音乐)教育,也逐渐在音乐专业体系中开始了较大程度的发展。

二、三种唱法对中国音乐艺术的影响

(一)美声唱法冲击了中国文化

美声作为唱法中最基础的训练方法,在中国音乐教育领域以及民间有广泛传播的历史印记。20世纪50年代,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歌唱艺术开始融合美声唱法。也就是那个年代,西洋唱法的热潮蓬勃而起。此后国外较为有影响力的歌唱家给中国的声乐发展带来了较为深厚的影响力,但同时引领了学院派趋势,将民族声乐理论和唱法上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消弱,使得“民族唱法”陷入理论较为贫瘠的状态,一时之间,让西洋歌唱艺术和民族歌唱文化方面出现了很大分歧,并使得中国声乐也处于较为纠结的情境中。

(二)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成为中国声乐艺术的强大支柱

70年代末期,“土洋”之争后,中国音乐界花大力气开始到民间明察暗访发掘、整理民间素材,收集大量唱本,开始着手研究民族唱法的基本规律、发声特点、训练等方面的工作,并专门聘请著名的民间艺人进行传授。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音乐艺术研究者发现,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两者之间虽然艺术特征鲜明,有突出的比照,但也从中找到了二者在练习过程中的相似之处,比如:从声乐发声的基本原理、声乐发声的基本要求、歌唱发声的语言、音乐技术等方面来看都是有很多共性的。不同之处:其两者之间发音部位、艺术个性、演唱风格、 “声”“情”互动方式都存在着不同。

(三)通俗唱法及通俗流行歌曲给中国声乐艺术带来强烈的震撼和推动

1.通俗唱法的起源

通俗歌曲与通俗唱法的兴盛,是从20世纪80年代流行起来的,也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化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产物。通俗歌曲的题材广泛,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其词曲内容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容易被人们理解,也容易被人们广泛关注。从1987年“全国声乐大奖赛”首次设立了通俗唱法这一奖项以来,通俗唱法就开始被社会逐渐接受和认可。

当一种新生事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生时,往往其理论支撑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的,所以专业歌唱家或音乐院校的教师们,他们虽然在通俗唱法的发展上助推了一步,但就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艺术表现的地位上,是产生了明显分歧的,因此,通俗唱法有很长一段时间,在社会中广泛流传开来时,中国高等乐府是非常排斥着这种音乐形式的。

2.通俗唱法的艰难发展

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国声乐教育和音乐教育中,关于唱法的分类,以音色、音域等方面的指标来要求歌手,只以美声和民族两种唱法的标准来规则,完全忽略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和艺术院校的声乐教学中,绝大多数只有“美声”和“民族”两种唱法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大多拒绝接受通俗流行歌曲,不谈其唱法,甚至要求学生远离通俗流行歌曲的演唱。所以,致使一些专业院校毕业后的高才生,在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无法有理论性的通俗唱法的指导,更无法系统地传播通俗流行歌曲及其唱法方面的知识,面对丰富多彩的通俗音乐,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去欣赏,没有标准、没有选择、盲目接触通俗音乐,所以,让通俗唱法在中国走了很多弯路,经过30年的变革,通俗唱法被融入到音乐教育、声乐教育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的音乐派系之一。

3.通俗唱法的兴起

通俗唱法是建立在说话自然的基础上去抒发情感,同时,通俗流行歌曲,也是具有民众普及性的一种文化,所以80年代初港澳台的流行歌一经流传到大陆,就被大陆年轻人所喜爱和接受,那个年代的中学生、大学生,对通俗歌曲的喜爱到了狂热的地步,只是高校声乐派系的理论体系里,与所谓的“靡靡之音”格格不入的高雅音乐,只有美声唱法是堂而皇之的可以登上大雅之堂的,随后因为民族音乐是我们民族的骨髓,甚而走进了中国声乐体系,只有通俗歌曲,受打压20年之久,以它不屈的身躯坚强的发展了起来,成为今天不可小觑的音乐艺术中的一个大门类。

总的来说,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为人类、为社会,为经济、为政治,为国家、为教育做出举足轻重的巨大贡献。三种唱法的发展,其特点不分优劣,充分实现了在各自的环境中成长的价值。

三、三种唱法的互相融合和借鉴

三种唱法,无论哪种方法歌唱,都需要气息的支持来获得良好的共鸣与音色。我国有很多通俗歌手都有过学习美声唱法的经历,如毛阿敏、杭天琪等;还有很多通俗歌手曾学唱过京剧、越剧,如屠洪刚、李娜、李玲玉等,可能听众也可以听到他们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京剧的京腔、京韵以及地方剧种鲜明的个性特色。

当李娜的《青藏高原》传遍大江南北时,那些跌宕起伏的旋律,似乎成为普通听众高音处见证声音的一个标准,这首歌音域相当宽,最后的高音唱到比高音之王帕瓦罗蒂的高音C还要高一个小三度,其深厚的唱功,足见李娜扎实的京剧唱功带给她的助力,她运用了“丹田提气”、“脑后摘音”,便绝妙、完美的地演绎了此曲。实际上,“脑后摘音”就是从后背往头顶上“翻”“扣”的感觉,与美声唱法中所提到的“打开咽腔”的技巧是一样的,虽然国度不同、语言与唱法各异,其本质是在艺术实践中都可以找到同一条科学依据的,即所谓的条条大道通罗马,这三种形式的唱法在发声技巧上是相通的。再比如屠洪刚演唱的《精忠报国》,就一个通俗唱法的歌手来说难度相当大。屠洪刚借鉴美声唱法,又以京剧中咬字吐字的喷口,冠以浓郁的民族特色味道,将歌曲调整到相应喉位的高低音处,利用气息和共鸣的方式,凸显了男高音明亮集中的声音魅力,该歌曲风格既民族化,又有美声的高雅,同时,让民众享受通俗歌曲的一种韵味,简直就是三种唱法的完美交融。还有谭晶《在那东山上》的唱法,一首民族歌曲,运用真、假声美声,得到了演唱的绝佳效果。

随着时代的变迁,歌曲唱法的衍变,是30年来一直没有落山的中国音乐第一人。那就是从90年代初期到2014年间,从歌手到中国好声音导师,从竞争游戏到挥洒自如,摸索出许多音乐的质与核,并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凝练成一种属于自我的、独特的音乐风格,他就是刘欢,他是将这三种声音融合在一起的对中国歌坛以及中国音乐教育有巨大贡献的音乐人。比如美国开放式自由的《北京人在纽约》的配乐、以及法国式小资情调的《东边日出西边雨》的配乐,还有纯东方化的《胡雪岩》的配乐,这些是融合了多种音乐元素的。刘欢是把音乐当作一种文化来传播的,从雅俗共赏的角度,将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做了前所未有的融合和统一。

中国好声音的第一期,平安和倪雅丰唱的《不要告别》,更是民族和男、女生美声交融的最高最佳境界,这也说明美声真正的流行于民间了。在《不要告别》的起声,平安以通俗唱法清唱,“……我的眼睛有两个你,三个你,十个你——”,然后由“万个你——”起高音,当两人唱到“没有告别,没有人会流泪,泪流”时的几个反复,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要转四个调,然后在假声、高音美轮美奂的转化中,高潮迭起,美得让人想流泪;倪雅丰的意大利美声那一段,以及平安结尾的高音美声的和唱,到了高潮的高潮,正如一位导师评说,一张票看了两场戏的表演,二人PK高音部分,两人用心用力的巨大力量,犹如天籁般的发音和有人情味的完美演绎,让这首歌赢得了今古绝唱的一席地位。

我们说,这三种唱法在歌唱中的互补,能够把唱歌的这样一种艺术演绎的精彩无比,正是因为美声非常严谨的技术标准,其发声器官的潜在功能和共鸣腔体的管道作用,致使音域增宽、音量加大且具有超凡的穿透力。加上了中国广大老百姓能够接受的文化底蕴和欣赏习惯,使歌唱的艺术性与娱乐性浑然一体,打破了陈规、蹈矩,创造了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以及通俗歌曲完美的融合和相互衬托以后的极致。艺术本来就是被创造的,没有过多局限的前提下,人性的自然发挥以及艺术形式的不同表现的糅合,缔造了艺术的新世界。

参考文献:

[1]吕玲.三种唱法争鸣二十年回顾[J].音乐研究,2007(4).

[2]胡东冶.新形势下我国民族声乐发展构想[J].音乐生活,2007(1).

[3]杨庆.中国民族唱法与意大利美声唱法之异同[J].美与时代,2005(5).

[4]张天慧.民族唱法三种分类的风格特征[J].民族音乐,2009(3).

[5]郑丹虹.民族与美声结合唱法的特点及其发展[J].广东艺术,2007(3).

[6]冯冬.对流行唱法的思考[J].北方音乐,2011(8).

[7]梁瑞海.谈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联系[J].大舞台,2011(6).

[8]韩丽娜.通俗、民族、美声唱法在歌曲演唱中的交叉运用[J].艺术研究,2011(3).

作者单位: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

校学前教育与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美声通俗高雅
Sumo Wrestling
张姝钰、高雅萍作品
杨绛:高雅如兰 静若止水
青春飞扬(女通俗合唱)
文化惠民让高雅艺术走进百姓生活
浅析如何建立科学的声音概念观
美声唱法的特点研究
用通俗的例子打比方
论当代中国民族唱法的演唱趋势
气息在美声演唱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