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南丝竹琵琶昆腔器乐化之托腔演奏初探

2014-12-31戴维娜

艺术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琵琶

戴维娜

摘 要:琵琶在为明清时期盛行于吴地的传统戏曲——昆曲伴奏的过程中得到滋养并逐渐成长, 并成为20世纪50年代命名的“江南丝竹”这一乐种的主奏乐器之一。琵琶在昆曲润腔演奏手法的频频实践中,积累了深厚的“声腔化”演奏传统,江南丝竹琵琶演奏风格多是昆腔琵琶伴奏传统风格之昆腔器乐化演奏手法的继承和扩散。本文将从江南丝竹琵琶演奏中常用的加花、减花、衬音等过音填腔的托腔手法进行阐述,以此论证江南丝竹琵琶昆腔器乐化的演奏传统,试图为民间江南丝竹的传承保护与现代民族器乐作品创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江南丝竹 琵琶 昆腔 器乐化演奏

昆曲作为“百戏之祖”,其腔格呈现出浓郁的江南地方音乐风格,江南丝竹琵琶演奏秉承了昆曲琵琶伴奏中对腔格处理的传统①。在环太湖地区活跃于农村的江南丝竹演奏,多用于婚嫁、集会等民间风俗活动的喜庆场合之中,曲笛、二胡、琵琶、三弦等各个乐器演奏时多即兴发挥,随情之所至而创造,使每一次演奏具有新意。其中曲笛通常作为主奏乐器演奏主要旋律,琵琶则属于拨奏乐器,打点添线的成分则尤为明显。

江南丝竹琵琶即兴演奏时更多地运用加花、减花、衬音等过音填腔手法,这与昆曲器乐伴奏中的基本手法——托腔十分相似,讲究“托”(烘托乐曲感情)、“裹”(使琵琶声部与主旋律声部达到完美的溶合)、“衬”(衬出韵味)、“垫”(垫补和连贯乐句与旋律),琵琶清脆明亮的点状音色与笛箫主奏乐器抒情柔美的线状音色声部间相互辉映,逐步形成江南丝竹“小、细、轻、雅”的风格特色。

1.加花

“加花”是江南丝竹琵琶演奏中比较常用的演奏技法,民间俗称“演奏花谱”或“套子”,在原有材料的骨干音上,通过添加一些调式内曲调以外的装饰音、经过音及其他高低音变奏的配合,有效地衬垫旋律的空隙处,使乐曲更加饱满丰富。民乐曲调发展手法中常用的“加花”手法有“原板加花”和“填眼加花”两种,江南丝竹琵琶演奏则多采用“原板加花”手法,既不会引起结构、板式上的变化,所添加的音符又与前后音节、旋律起承上启下之功。江南丝竹琵琶“加花”演奏可以归类为三种类型:

(1)变换节奏型

变换节奏型是在不改变小节内原有音高和时值的前提下,改变主旋律节奏的变奏手法(见谱例1②)。

谱例1:

(2)细分

细分是琵琶在为昆曲伴奏时常用的手法,在江南丝竹琵琶演奏中也经常使用同类变奏手法,可以在强拍上进行,也可在弱拍上进行。通过细分,使原有时值内使较简单的音符变得复杂起来,形成了琵琶颗粒性音色与竹笛、二胡等乐器线状音色声部间你繁我简的音乐特色。如谱例中的四个八分音符“■”、“ ■”就被细分为八个十六分音符(见谱例2)。

谱例2:

再如《行街》就把大附点音型上的强拍音“2”细分为一个八分音符和五个十六分音符(见谱例3)。

谱例3:

(3)添加音符

江南丝竹琵琶演奏中经常不改变小节内时值,在主杆音的基础上添加调式助音或经过音,添加后的旋律回旋、灵动,与曲笛、二胡等拉弦乐器相互辉映(见谱例4)。

谱例4:

另外,为了使较长板眼的音符更富有美感,琵琶演奏时经常在长音处填一些音符填补它,以去除单调之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类似昆曲伴奏中各种程式化的过音(见谱例5)。

谱例5:

加花处理前的主旋律节奏较单调,经过琵琶演奏“经过音”、“插入音”、“辅助音”和“装饰音”等加花手法的处理,节奏音型丰富起来,旋律音高的上下浮动也较原曲活跃,突出了器乐化演奏的流畅性特征。

“加花”在原有乐曲风格的基础上,通过即兴发挥使音乐语言更加丰富,更具表现力。当然,“加花”须遵循一定的规则,须在保持原乐曲风格的同时,通过运用各种琵琶演奏技法使较为简单的曲调、音型复杂化,使旋律的进行更加流畅,韵味更加浓郁,乐器性能发挥得更加充分。

2.减花

江南丝竹琵琶“减花”演奏,指通过减少原来主旋律音符,只演奏主干音和节奏形的简单化,减花能使主旋律中的逻辑重音更为突出,起着强化节奏内涵、渲染艺术气氛的作用,让乐曲更加欢快、跳跃,节奏分明。在速度较快的旋律中,琵琶声部减花能避免因与主旋律声部随腔启奏而给人以呆板、单调、累赘的感觉。通过减花托腔,与主旋律时分时合,节奏上构成疏与密的对比,形成旋律美与节奏美的轮番突出,令人感到两个声部的自然和谐。如《行街》这一小节中“■”十二个音被演奏成六个音符(见谱例6)。

谱例6:

3.衬音

“衬音” 是江南丝竹琵琶演奏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润饰手法,在传统扬琴演奏中也被普遍采用,即把曲调中的某个音分解成两个音, 第二个音用低八度演奏③。江南丝竹琵琶衬音演奏时,可用弹也可用挑演奏,多用左手泛音,也可右手直接弹空弦(见谱例7)。

谱例7:

其中 “■”就是做了衬音处理。

再如《三六》中的琵琶演奏中对“■”也做了衬音的处理(见谱例8)。

谱例8:

适当地加入衬音既可丰富音色和音量的变化,又可使曲调丰满流畅,让抒情的旋律更具歌唱性、欢快的旋律则更显热烈。

此外,江南丝竹琵琶演奏还经常在乐句或乐段及全曲的尾音上加入衬音(见谱例9)。在尾音上演奏衬音时,多用“弹”或“双弹”来演奏较疏的音节,这样做增加了旋律承上启下的连贯性,可为下面的乐句或乐段的速度和情绪变化作出揭示,尤其是在全曲的尾音上加上低音衬音可使音乐更加意味深长。

谱例9:

最后一个音“■”的实际演奏效果为“■”。

江南丝竹琵琶演奏通过加花、减花、衬音等手法,使琵琶演奏和其他声部间的演奏达到繁密和疏简的和谐统一。演奏时通过左手揉、吟、绰、注、推、挽、压揉、泛音等润腔技巧;右手则多运用半轮、双弹、轮指、夹弹、双分等常规技法体现了民间江南丝竹音乐的灵动之美。当然,这种程式化演奏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演奏者凭借多年积累的演奏经验、与音乐班其他演奏成员之间的磨合,以及对于江南地方音乐的理解,这些都赋予了江南丝竹琵琶演奏手法在程式化演奏的同时另外具有的独特个性,也使每一次演奏升华为再创作乃至赋予丝竹作品新的生命。

自70年代起,“声腔器乐化”的倡导声中,昆曲倍受民族器乐演奏家及曲作者的关注,把昆曲音乐应用于江南丝竹演奏以及作品创作中,把传统戏曲音乐沿用于现代民族器乐作品创作的实践,在推广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丰富中国音乐作品的同时,唤起了中国音乐欣赏者的心理积淀中对久违的传统回归。

参考文献:

[1]伍国栋.琵琶演奏风格的“文曲”传统[J].中国音乐,2009(3).

[2]周惠,周皓,马圣龙.江南丝竹传统八大曲[M].上海:音乐出版社,1986(9).

[3]傅利民. 论江南丝竹的声部润饰及织体[J].音乐艺术,1994(3).

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

猜你喜欢

琵琶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琵琶老店琵琶声
一两江湖之 琵琶误[连载七]
琵琶仙·寒窗
窈窕淑女琵琶妹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一曲琵琶泪如雨:论琵琶之表情艺术
“琵琶”和“枇杷”
我的“反弹琵琶”
Abstracts of Major Papers in Is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