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呼吸在舞蹈训练中的应用

2014-12-31李岚

艺术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呼吸舞蹈应用

李岚

摘 要:舞蹈作为一门生活艺术,不仅是对生活现状以及思想感情的深度诠释,更是对生活场景和美好向往的艺术加工。优美的身体动作是舞蹈传递艺术美感的前提,然而呼吸作为人体的基本机能为舞蹈赋予了生命要素,使得舞蹈更加具有表现力和艺术活力,能够从灵魂深处刺激观众的艺术感官。本文通过对舞蹈艺术呼吸元素的剖析,扼要提出了舞蹈训练中科学应用呼吸技能的策略,旨在为广大舞蹈学习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舞蹈 呼吸 应用

一、引言

新形势下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不断转变,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和理解更加多元化。舞蹈艺术的发展也不例外,除了传统舞蹈教学中注重身体动作的设计以外,更加注重舞蹈所要体现的内部情感。呼吸是人体存在的必须机能,因此伴随着身体的各项运动。在艺术表现中呼吸不仅是传递思想感情的特殊途径,也是刺激观众感官机能的方式之一,哲学意义上呼吸是一种运动形式,也是生命的象征,在舞蹈表现上呼吸传递了艺术的“形”与“神”,因此舞蹈教学中,对科学呼吸技能的训练与应用是舞蹈“形”、“神”结合的有效途径。

二、呼吸在舞蹈中的内涵

1.呼吸的生理内涵

从生物角度来说,呼吸是机体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是生命存在象征,呼吸过程正是为机体释放能量的过程,生物体通过吸入氧气的过程将机体内部的可代谢物质转换为肝糖原和肌糖原,进而转变成可以吸收的葡萄糖进入血液,实现供给能量的目的,可见生物角度的呼吸是一种自发的机能体现,是生命存在的固有特征。

2.呼吸的艺术内涵

舞蹈中的呼吸从艺术层面上讲,是指在生物机理的基础上,对呼吸进行了人为的艺术加工,使其能够更好地配合身体动作和艺术情感的传递,这种艺术加工包括对呼吸机能的节奏性控制和科学运用。舞蹈中的呼吸使得舞蹈表演具有艺术活力,从表现形式上来说此时的呼吸已经渗透了对艺术的理解,与生理呼吸完全不同,具有主观能动性。然而,艺术舞蹈中的呼吸也并非体育运动中的呼吸,主要强调呼吸与身体动作的协调。换言之,舞蹈中的呼吸和身体动作是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呼吸传递了舞蹈所要表现的艺术情感,某种程度上讲,舞蹈所要体现的艺术神韵为呼吸提供了原始动力,而呼吸为艺术神韵的传递提供了情感表述途径,只有将呼吸和舞蹈的艺术情感有机统一,才能实现对舞蹈艺术的纵深化理解。

三、呼吸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

1.“韵化”舞蹈动作

舞蹈作为特殊的人体艺术语言,通过身体动作传递思想情感和文化神韵,因此对动作的设计必须以“韵”为核心,通过科学呼吸方法的运用可以体现将舞蹈的艺术情感传递给观众,起到类似语言表达的效果。不同的呼吸方式应用于不同的舞蹈形式,呼吸的轻、重、缓、急与舞蹈动作的节奏感息息相关,对呼吸的人为处理可以巧妙的“韵化”舞蹈动作,使得生硬的步伐更加轻便顺畅,提升舞者的整体协调能力和艺术感染力。譬如,呼吸的舒缓悠长可以配合身体动作的优雅、平衡特性,在实际表演中全身心的呼吸策略可以有效提升舞者对动作的控制能力,舒缓的呼吸可以使得动作更加优雅,增添舞蹈的艺术欣赏性。同样,相对急促的呼吸可以更好的体现舞蹈的节奏变化性,进而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譬如,更快的节奏对呼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强烈的节奏感以外,整体动作在呼吸的配合之下具备爆发“神韵”的艺术元素,可见某种程度上对科学呼吸的应用提升了舞蹈的艺术价值。

2.提升舞蹈艺术感染力

呼吸能够体现不同的艺术风格,呼吸类型间接体现了舞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不同种类的舞蹈体现了不同风格,不同的地域的文化特色,因此在气息的运用上不同的舞蹈有各自的气息要求,通过对气息轻重、抑扬、缓急等的控制改变舞蹈节奏,体现舞蹈风格,在做到意、气、力、行的高度融合的同时传递特殊的文化背景,彰显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3.彰显舞蹈艺术表现力

舞蹈是以肢体语言来表现作品,抒发情感的艺术,呼吸则控制身体,帮助舞者更完美地做出各种动作、舞姿,使之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作品的中心思想。呼吸的科学应用是舞者自身表演技能的体现,只有呼吸和动作的高度统一,才能将完美的舞蹈呈现给观众,艺术的活力通过呼吸、动作、舞姿等体现的同时,也反映了舞者本身的性格和对生活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可见从该层面上讲,呼吸所体现的艺术表现力具有多元化特征,不仅表现了具体的艺术形式,也是对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诠释。

四、舞蹈训练中呼吸的科学应用

1.舞蹈中的呼吸类型

舞蹈中的呼吸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慢吸慢呼:这种呼吸方式常常用在节奏平稳、较慢、上下起伏的动作中,表达优美委婉的情绪,展现柔缓舒展的舞姿;给人以悠长、缓慢、连绵不断的感觉。

(2)快吸快呼: 这种呼吸方式常常用在小而快,并带有跳跃性的动作中,表达欢快、喜悦的情绪,体现快速变化的节奏和舞姿。

(3)快吸慢呼: 这种呼吸方式常出现在快起慢落的动作中。舞蹈动作感觉很轻盈、舒展。

(4)慢吸快呼: 这种呼吸方式常常现在慢起快落的动作中。动作感觉流畅、有重量感。

(5)屏(含)气:是一种经过改进的憋气动作,这种呼吸方式常常用于动作的亮相或短时间的造型。

除了以上几种基本类型的呼吸方式外,还有快吸屏气、提气、慢呼;慢吸、屏气、快呼;先短后长吸气、呼气;先长后短吸气、呼气等方式。这些方式都是舞蹈中较有特色的呼吸,使舞蹈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意蕴深长。

2.舞蹈训练中呼吸的应用

(1)民族舞蹈训练中的呼吸

我国地域宽广,民族舞蹈文化丰富,通过民族舞蹈所体现的艺术风格各不相同,呼吸在民族民间舞艺术的表现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决定着舞蹈是否具有神韵和灵魂。舞蹈训练过程中将不同的呼吸方式融入风格各异的舞蹈动作中,使动作的快与慢、静与动、收与放、强与弱形成鲜明的对比,合理运用艺术呼吸带动外在动势韵律,将民间舞的风格、节奏、情感融为一体,体现出不同民族舞蹈的艺术特性。譬如在教学中可结合慢吸慢呼的方式对蒙古族舞蹈的基本步伐等动作;对朝鲜族古戈里的基本动律进行训练。可采用快吸慢呼的方式对东北秧歌的前踢步;藏族弦子舞蹈的拖步、踢踏舞的滴答步;傣族舞蹈的后踢步;蒙古族舞蹈的碎抖肩、柔臂、绕腕;安徽花鼓灯中的风柳步等动作进行训练。可采用快吸快呼的方式对朝鲜族舞蹈的快板;蒙古族舞的硬腕等动作进行训练。可采用慢吸快呼的方式对藏族弦子舞的基本“屈伸”进行训练。

民族舞蹈中的呼吸与民族舞蹈动作紧密结合,使动作显得丰满而有张力,使得各民族民间舞蹈风格更加深厚和浓郁,各民族民间舞蹈的呼吸方法需要我们在训练学习中不断探索和体会,逐渐内化于心而外化于行。

(2)古典舞训练中的呼吸

古典舞中“提、沉、冲、靠、含、舔、移”的韵律,舞蹈动作的圆柔收曲,气韵的轻重缓急都是在呼吸与舞蹈动作的完美结合过程中体现的。古典舞中的呼吸包含了以上所述的各种类型,多种类型的交互融合,使得古典舞的动作或形如流水,或动如脱兔,或静若处子。我们可将慢吸慢呼用于提沉、晃手等动作的基础训练中;可将快吸快呼用于跳跃、亮相或链接转换动作的训练中;可将快吸慢呼用于水袖等动作的训练中;可将慢吸快呼用于亮相、眼神等动作的训练中;可将快吸屏气、提气、慢呼;慢吸、屏气、快呼;先短后长吸气、呼气;先长后短吸气、呼气等方式融入动作短句、舞蹈作品的编排训练中。中国古典舞动作延绵伸长的控制力,亮相刹那间的凝聚力,明快洒脱富有弹性的寸劲,都在呼吸的配合中完美展现。

(3)芭蕾舞训练中的呼吸

芭蕾舞是欧洲古典舞剧的统称,是一种以欧洲古典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戏剧、舞台美术等艺术形式的舞蹈品种。芭蕾舞跳跃的轻盈;舞姿的优美;动作的“开、绷、直”不仅仅是舞者躯干与四肢的有机结合,更是呼吸在动作中的控制与配合才达成的完美效果。芭蕾舞中的呼吸包含上述提到的各种呼吸类型,多以以吸气时动作多为起、上为主;呼气时动作多为落、下为主。譬如可在训练中将慢吸慢呼用于慢板动作如Plie、Developpe、Rond de jembe Aterre、Adagio等动作训练中,动作中每一次蹲起都是一个慢呼慢吸的过程,每一次呼吸都贯穿至动作始终。可将快吸快呼的方式用于跳跃或旋转如Alaseconde、Sissnne fermee等动作训练中,每一次的跳起、旋转都是一个快吸快呼的过程。芭蕾舞训练中的一些大的跳跃动作还常常用到屏(含)气的方式。如在训练Grand Jete、Tour en lair等动作时,屏气能够使腹压升高,促进腹腰等肌肉的收缩、固定胸廓和骨盆,为动作积聚力量,使动作更具爆发力。芭蕾舞的呼吸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需舞者在保持吸于腹、呼于鼻的基本方式下,结合舞蹈动作调整呼吸类型,达到用力不显吃力,用气不显气促的境界,完美展现舞蹈作品。

结语

黄平先生曾说“呼吸先行于动作,由呼吸去带动作,由体内呼出的气的大小去波及外部的四肢,而且力的大小也直接依赖于呼吸的大小”。 呼吸不是一个在舞蹈中独立存在的部分,它与舞者的内心情感和外在舞姿动作是紧密相连的,可以说情感是呼吸的原动力,呼吸是舞蹈的生命力,它在舞蹈表演和训练中有着独特的重要的作用。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科学的应用呼吸,将呼吸贯穿到每一个舞蹈动作、每一个身体细胞中,并将呼吸充分延伸,帮助舞者淋漓尽致地表现各种舞蹈作品,彰显舞蹈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李玲玲.浅谈舞蹈中正确的呼吸方法[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

[3]胡彬.舞蹈中呼吸的重要性[J].神州,2013(15).

作者单位:大连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呼吸舞蹈应用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浅谈呼吸对舞台发声的作用
我和舞蹈
浅谈歌唱演员的基本演唱技巧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