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渭诗画中的雪意象

2014-12-31张维昭

艺术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徐渭诗画

张维昭

摘 要:徐渭诗画中的雪意象涵化着徐渭内在的生命情感及其审美趣味,而这种生命情感、人心意绪的投射与外化,也承载了徐渭自身对雪意象文化内蕴的理解与诠释。本文主要从雪意象愤泄穷愁、雪意象寄情明洁及雪意象清赏观美此三方面出发以探析徐渭诗画中的雪意象。

关键词:徐渭 诗画 雪意象

雪是中国文人词客清赏雅玩之佳景。所谓雪夜听鸡鸣可得乾坤清绝之气;醉雪冬夜可清其思;晴雪长松,开窗独坐,恍如身在冰壶;雪满山中高士卧,清姿如卧云餐雪,襟韵洒落如晴雪;至于雪后寻梅,映雪萧曲,寒雪烹茶,固野客之闲情,实乃文人之深趣。

徐渭对雪也有着一种文人独特的情怀,徐渭诗画中的雪意象也甚多。他用诗画描绘了四林皆雪时,絮起风中,无树飘花,千峰堆玉,万壑铺银的种种雪景奇观,他谑雪,赏雪,雪中访友,他也借大自然的一花一草与雪构成复合意象,去描绘雪梅、雪竹、雪荷、雪牡丹、雪水仙等,种种雪意象中无不涵化着徐渭内在的生命情感及其审美趣味,而这种生命情感、人心意绪的投射与外化,也承载了徐渭自身对雪意象文化内蕴的理解与诠释。探析徐渭诗画中的雪意象,其内蕴主要有三:一是雪意象愤泄穷愁;二是雪意象寄情明洁;三是雪意象清赏观美。

一、 雪意象愤泄穷愁

唐代皮日休说:“古之士穷达必形于歌咏”①。徐渭即是借雪意象极抒自己的穷愁不遇。雪意象与人生困境的联系基于雪灾是中国古代重要自然灾害之一。翻阅《中国气象灾害大典》,从秦汉至明清,霜雪灾害触目可见,雪深盈丈、冰集如山中,树木庐舍皆裂,竹木鸟兽冻死无算,殍徒者不可胜计。其中公元902年冬之大雪,尤为惊心,凤翔冻饿死者不计其数,市中竟卖人肉。②雪灾作为一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力,超出社会正常承受能力,作用于人类生态破坏。这使得雪这一意象承载着穷愁、摧残、逆境等文化意蕴。

徐渭对雪意象的青睐正是源于这种文化意蕴。徐渭天才超轶,十余岁仿杨雄《解嘲》作《释毁》,极负盛名。徐渭诗文书画皆绝出伦辈。然其一生贫病交加,穷愁坎坷,曾经乡试八次而八次落第,后得胡宗宪重用,徐渭知兵好奇计,胡宗宪擒徐海、诱王直,都是徐渭之谋略。但后来胡宗宪下狱,徐渭惧祸而发狂,引巨锥刺击双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都没死。他又击杀继妻致死而入狱。徐渭晚年尤其贫窘。他《画易粟不得》自云:“吾家两名画,宝玩长相随,一朝苦无食,持以酬糠粃。名笔非不支,苦饥亦难支。”③ 《补屋》诗自叙:“僦居已六年,瓦豁绽椽缝,每当雨雪时,举族集盆瓮。……买瓦费百钱,已觉倒囊笼。命工勿多摊,擘艾聊救痛。”④《治冢五首》慨叹:“买地苦无资,葬地苦无术,伏地苦无亨,改地苦无溺。”⑤虽然是“贫者士之常”⑥,但徐渭是贫病交加,他在《喜马君世培至》云:“时我病始作,狂走无时休,吾子一见之,握手相绸缪。”⑦

贫病之境最怕遇天灾,徐渭在《理葡萄》云:“去冬雪作殃,无物不冻死。”⑧可见,雪和穷愁有着某种联系,在徐渭的很多诗里,雪意象由此作为铺垫穷愁的背景。他在《雪》诗中云:“屋腐隙西椽,密雪夜如织。朝窥床簟头,白糁高一尺。侧身不敢摇,寒笼戢僵翼。伴侣同苦辛,何从乞浆食。”⑨密雪如织,见夜雪之来势汹汹;雪漏腐屋,见徐渭之贫窘,苦寒。夜雪漏屋这一意象也由此传达了徐渭愁心苦泪之心境。徐渭又在《雪中移居二首》其一云:“十度移家四十年,今来移迫莫冬天。破书一束苦湿雪,折足双铛愁断烟。罗雀是门都解冷,啼莺换谷不成迁。只堪醉咏梅花下,其奈杖头无酒钱!”其二云:“高雪压瓦轰折椽,跋冻移家劳可怜,长须赤脚泥一尺,呼佣买酒赊百钱。饥鸟待我彼檐外,梅花送客此窗前,百苦千愁不在念,肠断茫茫黯黯天。”⑩这两首诗借雪意象极度渲染出徐渭之穷愁潦倒,移居在雪天,雪压瓦轰折椽屋塌,家徒四壁,雪湿破书,百苦千愁在这茫茫黯黯的大雪天体现得淋漓尽致。

徐渭借雪本体的铺天盖地,漫天横飞等严酷肆虐之自然特性,也把雪意象构设成某种坎坷逆境。徐渭有《雪牡丹》云:“银海笼春冷茜浓,松煤急貌不能红. 太真月下胭脂颊,试问谁曾见影中。”{11}又有《雪水仙》:“西子云耕趁雪行,白鹭无力海绡冰。玉京固是朝天路,如此清寒苦不胜。”{12}其题画诗《题雪压梅竹图》:“云间老桧与天齐,滕六寒威一手提,折竹折梅因底事?不留一叶与山溪。”{13}又题《雪竹》诗三首,其一云:“雪压烟迷月又蹉,前村昏黑水增波。梅花也自难张主,数尺寒稍奈尔何。”其二云:“万丈云间老桧萋,不藏鹰犬在塘西。快心猎尽默林雀,野竹空空雪一枝。”其三云:“画成雪竹太萧骚,掩节理清折好梢。独有一般差似我,积高千丈恨难消。”{14}题画诗中的雪意象象征着某种打压人的势力。张汝霖在《刻徐文长佚书序》称徐渭“居常痛少保而谗死,怨愤不已,而力不能报,往往形之诗篇”,并“狂中画雪压梅竹”。{15}少保乃指胡宗宪,胡宗宪对徐渭有知遇之恩。在“能言者多在下,不能察而用者多在上;在上者冒虚位,在下者无实权”{16}的明代社会,胡宗宪的知人善任使徐渭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有了实现的可能。但是胡宗宪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依附赵文华,甚至不惜攀结严嵩父子。徐渭虽深感不满,但考虑到胡宗宪一意抗倭,还是应招入幕。徐渭在胡幕中职任记室,胡宗宪一应表启文书等多让徐渭代笔,其中不免有奉命违心之作,如贺严嵩生日等文多奉承阿谀之词,然感于知遇之恩,也不好推脱,徐渭倍感痛苦。然最终代笔还是给徐渭惹了大祸。由于大学士徐阶策使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劾胡宗宪“党严嵩,及奸欺贪淫十大罪”,得旨到浙江,胡宗宪被逮捕解往京师。徐渭也因惧牵连之祸而发狂。

徐渭之辈本有竹、梅之气节品格,但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和政党纷争如狂风暴雪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徐渭以雪意象渲染迫压之势非常强大,个人的力量如螳臂挡车,无法逆转和改变形势。

二、 雪意象寄情明洁

雪意象之明洁意蕴与雪之颜色密切联系,古人称雪后世界为“玉界琼田”。皑皑白雪之纯净明洁似乎能洗净尘世一切渣滓,穿透所有色相,这也往往令文人志士联想到士人理想人格中的坚韧的气节和高洁的情怀。古代有袁安卧雪的典故,有一年冬天,大雪连下十余天,积雪一丈多厚,封路堵门。洛阳令到州里巡视灾情,访贫问苦,雪中送炭。见家家扫雪开路,出门谋食。惟独袁安家大雪封门,无路可通,洛阳令以为袁安已经冻馁而死,便命人凿冰除雪,破门而入,但见袁安偃卧在床,奄奄一息。洛阳令问他为何不出门乞食,袁安答道:“大雪天人人皆又饿又冻,我不应该再去干扰别人!”古人认为这就是所谓的“卧雪情操,扬风惠政”。因此文徵明曾一语点出:“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者盖欲假此以寄其岁寒明洁之意耳。”{17}而“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也成为千古美谈。

《世说新语》有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 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18}王子猷雪夜访戴把魏晋风度的“任诞放旷”和“率性而为”表现得淋漓尽致。徐渭也有雪中骑驴访友,《雪中骑驴访某道人于观,追忆曩日栖霞之约》云:“昨日雪深驴没蹄,今日雪晴驴可骑。此时去访杨道士,青天犹压杨花垂。”{19}雪天访道友,也是兴致所至的高情雅趣。徐渭十多岁时即与萧女臣等同学相与研究道家经典《老子》、《庄子》诸书,后又随长兄徐淮拜师名道士蒋鏊等学道。此外,徐渭学道还受钱楩等人的影响和指点。徐渭率真任性的个性及其不喜与贵人结交的清高傲洁之情性可以说皆与对《庄子》诸书的深悟有重要关系。而雪天访友之所以频频入徐渭诗境,是因为徐渭想借雪之冰清皎洁,而抒写自己的禅心道性,以清凉洁净世界来构筑士人理想的人格世界。

明人唐志契《绘事微言·雪景》云:“画雪最要得觱发栗烈意,此时虽有行旅探梅之客,未有不畏寒者。只以寂寞为主,一有喧嚣之态,便失之矣。”{20}这是说画雪贵在那寂静无声之境,一有喧嚣的形状,画之境界全失。雪的洁白无暇与其覆盖大地之静寂无声的特点,容易让人联想起具有高洁淡薄之人格美的文人情怀。王冕曾于大雪天赤脚登炉峰,四顾大呼曰:“天地皆白玉合成,使人心胆澄澈,便欲仙去!”{21}文徵明《文待诏论画》云:“曩于戊子冬,同履吉寓于楞伽僧舍,值飞雪几尺,四顾千峰失翠,万木僵仆。乃向履吉索素缣,乘兴濡毫为图,演作关山积雪,一时不能就绪,嗣后携归,或作或辍,五易寒暑而成。但用笔拙劣,不能追踪古人之万一。然寄情明洁之意,当不自减也。”{22}文人画家借雪意象“寄情明洁”的很多,乐卿题李成《江山雪眺》图云:“古人最喜画雪。”{23}如王摩诘之《雪溪图》、郭忠恕之《雪霁江行》、《万山飞雪》、李唐之《雪山楼阁》、阎次平之《寒岩积雪》、赵承旨之《袁安卧雪》、黄大痴之《九峰雪霁》等。因此,张潮《幽梦影》云:“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24}

徐渭关于雪意象的诗和画也同样体现了文人高洁的情怀。《雪二首》云:“夜雪一何花,晓树千条缀。定有潇然人,独卧纷如内。”又《题雪景画》云:“幽人凭水槛,钓者挈鱼投, 况对千山雪,而无一客留。 腊酒此时熟,老夫终岁忧, 壶公能醉我,跳入画中休。” “卧雪”、“对雪”在徐渭看来也是情怀高逸之雅举。徐渭还借雪本体的寒和洁来称梅为雪,从而在文化意蕴上使雪具有和梅同样高洁的品格。如《画红梅》云:“即使胭脂点,犹成冷淡枝,杏花无此干,铁树少其姿。挂壁粉红雪,围春在锦池,无由飘一地,娇杀寿阳眉”。《画梅》云:“丽夕上元偏,春风荡远天,谁将五尺雪,写入一筒笺。晕信空中夺,香疑笔底传,夜深悬榻冷,梦见罗浮仙”。

可见,徐渭诗画中的雪意象是徐渭精神思想的外观,徐渭以雪世界之冰清玉洁来摈弃现时社会的污浊,以雪意象明净高洁的文化意蕴来契合自己超轶不羁的豪达意气。

三、雪意象清赏观美

中国古代文人极喜清赏雅玩,所谓月令人清,花令人韵,石令人隽,雪令人旷。可见,清赏观美之雪还蕴涵着文人的某种闲情雅致与审美趣味。有雪水烹茶,据载:“有宋陶榖得党家姬,遇雪,取雪水烹茶,请姬曰:‘党家亦知此味否?姬曰:‘彼武夫安有此?但知于锦帐中饮羊羔酒耳。公为一笑。”{25}又有嚼梅咽雪,“铁脚道人,尝爱赤脚走雪中,兴发则朗诵《南华·秋水篇》,嚼梅花满口,和雪咽之,曰:‘吾欲寒香沁人心骨。”{26}又有踏雪寻梅,相传“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27}又有月下观雪,沈周《记雪月之观》云:“四囿于雪,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可爱”。{28}

徐渭对大自然玉花搅空的大雪美景也是充满了向往之情。他在《甚雪》诗小序中说:“是月凡三见雪,而是日独甚,兴致遄飞,笔不能禁。”并作诗曰:“今夕是何夕?遥看最上头。雨花千佛座,飞盖百神游。御气行旬日,骑龙览九州岛岛,归来问姑射,息驾借居楼。”又在《一枝堂对雪》中有相同的小序:“是月凡三见雪,而是日独甚,兴致遄飞,笔不能禁”。并赋诗曰:“大地呈三白,小堂开一枝。楼台住天上,鸾鹤下神祈。混混无穷处,茫茫不可知”。可见其对雪之喜爱之情溢于笔端。

在徐渭的笔下,雪后世界如“万里琼瑶”,“压梅横月,学絮从风,果是巧输滕六。无数青峰,一夜尖尖髻银矗。浙江潮,昆山玉,对此景依稀一粟,恍真成万里琼瑶,遍笼华屋。”{29}而雪也“不是寻常风物”:“巧剪飞花呈六出,不是寻常风物。鹤舞天长,蟹行沙密,比拟形声犹失。裹妆都毕,总富贵檐楹,寒微蓬毕。此付琼堆,彼分玉糁浑如一。销金帐底入醉,更扫将梅上,茗烹团月。鸟迹千山,人踪万景,保尽炊烟未必。”{30}他观赏到雪坠片如丝者或如钱者皆景绝奇:“灵雪羞常态,翻奇得品题。千丝罥数蝶,万絮逗粗黎。错落真成剪,匀飞反厌齐。一生只一见,天巧绝风姨。”{31}他时而赏着园中春雪:“春雪浩茫茫,羁人坐欲僵。分明落桃李,只是少芬芳。一片凄环栅,中宵醉洞房。何心分苦乐,人自异肝肠。”{32}时而沉醉雪中粉团:“合蔕芳英弄大寒,风吹一月不能干。粉肥巳觉垂稍软,雪厚仍烦挂斗团。属国节旄迷大漠,虢姨裘马缟长安。春姿一种娇银海,绝胜滇茶兢腊殷”。{33}时而又去雪后寻梅:“去年雪下我寻梅,今岁寻梅未可期。幸有邻墙过数朵,少胜戴进画中窥。”{34}他醉心于山阴道上的雪景:“此际山阴道,啼惟有莫雅(暮鸦),万山无寸碧,何处认梅花?”他叹奇大雪如飞絮之迷天:“谷日之雪一何大,一尺一半自昨夜。 望中飞絮已迷天,安得犹窥凤城瓦。”{35}谢道韫也有雪如柳絮因风一说,据载“晋谢太傅大雪家宴,子女侍坐。公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道韫曰:‘不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称赏。”徐渭以“飞絮迷天”形容雪,可见雪大令人奇。徐渭爱雪,甚至在酷热炎夏,画雪消暑,“昨夜苦热眠不得,起写生篁雪两竿。 莫问人间凉与否,苍蝇僵拌研池干。”{36}徐渭爱雪而谑雪:“梅花一夜窗中见,昨冬少雪春无霰,寒来借景苦无多,窗小只须三百片。”{37}

综上所述,雪意象是一种原型意象,它的生成与民族文化的演进密切相关,因此在徐渭构设和使用的雪意象中,雪意象既具有原生性的审美物象的美,也具有某种约定俗成的象征性。

注释:

{1}【明】皇甫汸.中国史学丛书三编(49)万历长洲县志(1-3)[M].台湾学生书局,1987年版,第960页。

{2}卞光辉等.中国气象灾害大典[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年版。

{3}【明】徐渭.徐渭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3页。

{4}【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42页。

{5}{6}{7}{8}{9}{10}{11}{12}【明】徐渭.徐渭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5页。

{13}{14}{15}{16}【明】徐渭.徐渭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56页。

{17}潘运告.明代画论[M].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6年版,第45页。

{18}【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396页。

{19}【明】徐渭.徐渭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47页。

{20}【明】唐志契.绘事微言[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第22页。

{21}【明】张岱.夜航船[M].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8页。

{22}{23}潘运告.明代画论[M].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6年版,第45页。

{24}【清】涨潮.幽梦影[M].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49页。

{25}{26}{27}【明】张岱.夜航船[M].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8页。

{28}祝鼎民.明代散文选注[M].岳麓书社,1998年版,第85页。

{29}{30}{31}{32}{33}{34}{35}{36}{37}《徐渭集》,《雪》,中华书局出版社1983年版,第423页。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猜你喜欢

徐渭诗画
徐渭的“逆挽诗”
风莺图诗
『四声猿』唤文长痛——徐渭的一生
诗画田园
诗画田园
徐渭《畸谱》考
徐渭南腔北调
须知书户孕江山——徐渭故居
诗画话
诗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