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俄联袂 乐韵深远

2014-12-31李岩松

艺术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中俄交流音乐

摘 要:“第二届中国·俄罗斯音乐交流国际研讨会”在哈尔滨马迭尔宾馆隆重召开。参加研讨会的均是中俄两国音乐界的高层学者和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教师。中俄双方学者都贡献出多年积累的学术经验,汇集了丰厚的中俄音乐交流学术成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俄两国音乐界学者共同期望在难得的历史机遇中,通过音乐艺术进一步交流。

关键词:中俄 音乐 交流

“第二届中国·俄罗斯音乐交流国际研讨会”于8月8日上午9:00在哈尔滨著名的中央大街马迭尔宾馆隆重召开。云集了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省艺术研究所、黑龙江省音乐博物馆、黑龙江省歌舞剧院、哈尔滨交响乐团,以及莫斯科音乐学院、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哈巴罗夫斯克国立艺术学院、叶卡捷琳堡音乐学院、俄罗斯远东国立艺术学院等中外二十余所音乐院团的五十余位中俄音乐交流的专家、学者。本次研讨会属一场高端学术会议,参加研讨会的均是中俄两国音乐界的高层学者和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教师。

会议得到黑龙江省文联、省音协和哈尔滨师范大学的高度重视,各方与会领导、代表,和致力于中俄音乐交流的俄罗斯爱乐乐团团长、功勋艺术家左贞观先生在开幕式上分别发言。主持人陶亚兵先生对于近年来中俄①音乐交流概况作了发言,并宣布了本次会议的五个议题。

一、俄罗斯专家的心愿:拓宽渠道、加强交流

出席大会的俄罗斯代表有:左贞观、莫斯科音乐学院副院长康·谢金、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副院长娜·杰克嘉廖娃、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国立艺术学院院长弗·祖罗姆斯基、叶卡捷琳堡音乐学院院长瓦-施卡鲁普、俄罗斯远东国立艺术学院院长酋古诺夫、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玛·叶西波娃。

左贞观首先强调,5年前在同一地点举办的第一次中俄音乐交流研讨会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中俄两国均引起很大反响。左先生带来自己写作的《俄罗斯音乐家在中国》(俄文版)并赠予。其议题是“冼星海与苏联”,是关于著名作曲家冼星海旅居俄罗斯生活期间在音乐创作方面的贡献及他的生活。冼星海一生和他的创作与卫国战争、抗日战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他40岁的短暂人生中,5年是在苏联度过的。旅苏时期成为冼星海创作中最终的、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正是在这个时期他写作完成了交响组曲《后方》、《满江红》,第二交响乐《神圣之战》,交响诗《阿曼盖尔达》、《诗歌十首》,《中国狂想曲》改编的哈萨克民歌及其他作品(第9,12-26号作品)。

玛·叶西波娃教授的父亲是北京广播交响乐团的奠基人,她向大家介绍了21世纪俄罗斯研究中国音乐的状况。目前,俄罗斯(包括白俄和乌克兰在内)有100篇关于中国音乐研究的论文和一些音乐作品,其中60多篇是21世纪的新近成果。俄至今发现的第一篇研究中国音乐的文章是刘大军于1924年在哈尔滨写作的。上世纪80年代初,俄许多汉学家在汉学文献中记录了不少有关中国音乐的内容。这应该是俄汉学家写作的关于中国音乐最早的一批文章,他们的这项工作仍在持续。2000年开始,有40多篇中国留学生的论文产生,内容为中国音乐、戏曲和中国音乐作品研究。俄很缺少中国音乐的专著,并希望建立中国音乐研究中心,以较好的促进俄罗斯人对中国音乐的研习。

弗·祖罗姆斯基院长介绍了莫斯科音乐学院探索了两个新的学科组——文献检索、纯粹学术组。学院建立了学术研究问题专门实验室、俄罗斯民间音乐中心、高等教育音乐研究中心、世界各国音乐研究中心②、日本音乐工作室③、音乐史研究中心④、现代音乐中心⑤、音乐信息技术中心⑥、跨越题目研究中心⑦、期待建设中国音乐研究中心。确立了俄罗斯音乐学的任务:同西欧、国际接轨,建立新课程《艺术理论和历史》,把音乐学归为艺术组成的部分。

娜·杰克嘉廖娃表示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是世界唯一拥有古老唱法的音乐学院,古老曲谱保存至17世纪。圣音开拓了俄宗教音乐的研究、中国丁善德作品研究两个研究领域。音乐学系较为权威的课题是圣彼得堡和列宁格勒作曲家、希腊音乐、俄国古代音乐创作。

瓦·施卡鲁普院长介绍了叶卡捷琳堡音乐学院,深受莫斯科音乐学院和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影响。学院开设世界领先的系别—录音室系,制作了许多规模较大的影片,这些影片时常在参加欧亚音乐节时被放映。谈及中国学生的音乐天赋很高,对于音乐的理解无需语言的解释。瓦·施卡鲁普院长盛情预邀哈师大音乐学院陶亚兵院长参加叶卡捷琳堡音乐学院建校80周年校庆活动。

二、中国音乐家的期望:感恩奉献、积极交流

黑龙江省社会研究院研究员李述笑通过《论哈尔滨俄侨音乐教育》的议题向大家介绍了哈尔滨俄侨音乐教育的概况。

哈尔滨俄侨音乐学校在全国音乐学校中创办最早且持续时间最长,达42年之久。学校的教师多毕业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莫斯科音乐学院、还有基辅音乐学院等名校,是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如阿恰伊、苏世林等。这些人师出名门,带出的学生是名师高徒。俄侨音乐学校各方面均严格按照俄罗斯皇家音乐学校办学。俄侨音乐学校向中国人介绍了肖邦、李斯特、柴可夫斯基,使我们了解交响乐、奏鸣曲,培养了中国首批从事西洋音乐的艺术家。

黑龙江音乐博物馆长苗笛展示了哈尔滨俄侨音乐学校的成绩单、俄古老民族乐器,以及我国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在音乐学校学习的照片。黑龙江省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指挥贾宝林讲述了自己的老师同苏联专家杜马舍夫学习的经历,斯特恩在哈尔滨的音乐活动,以及中国第一批指挥家也是留学苏联的学子。中国俄罗斯友好协会理事、黑龙江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徐世铭以《哈尔滨人们的期待——促进中俄歌曲交流的几点建议》为题进行大会发言。

天津音乐学院院长徐昌俊强调我们都是中俄音乐交流成果的受益者。他阐述了上世纪30年代齐尔品于中国上海发起了征集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活动。贺绿汀创作的《牧童短笛》第一个获奖,这振奋了中国人重拾民族音乐的信心。上海音乐学院韩钟恩教授开拓中俄音乐交流研究的新视角:强调形式与内容的剥离,主张方法与本体之间进行关照。黑龙江省艺术研究所刘学清谈及多元文化中的哈尔滨声乐艺术。同所研究员陈恕以《探寻赫哲族伊玛堪说唱活态传承之路》为题,阐述了黑龙江跨界民族赫哲族与那乃人伊玛堪的保护与传承。黑龙江省声乐学会会长、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崔杰夫教授,讲述了俄国男低音歌唱家、被誉为“世界低音之王”的夏里亚宾在哈尔滨的演出事迹。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郭萌以《高教强省战略与转型时期俄罗斯教育改革保障体系的借鉴研究》,论述了俄转型时期教育改革中可以借鉴的方面。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孙德俊教授的议题为《苏石林对中国高等声乐艺术教育发展的影响》。哈师大音乐学院讲师李岩松以《新中国青年代表团参加第六届莫斯科联欢节》为题,讲述了一段令中俄两国人民难忘的音乐交流史。黑河学院副教授党维波以《中俄音乐高校公共音乐欣赏课教育思想比较》为题发言。endprint

哈师大原音乐教育系主任方志诺谈到他的整个家族的音乐人生都受到儿时邻居—一位俄罗斯指挥的启示。以《苏俄经典音乐文化伴我在音乐求索之路上》的论题讲述了自己的艺术人生。方老师强调中国钢琴的根在俄罗斯,查哈罗夫具有最大的贡献。周广仁、付聪、殷承宗等都师从于他。方老师表示现在的中国作曲家正处于集成与创新的两难境地,创作上需要学会更多角度的开发与吸收,要在寻根与开放之间形成一种多元的特性。

三、惬怀商酌 瞩望未来

第二届中国·俄罗斯音乐交流国际研讨会议的召开为中俄两国音乐文化交流的持续性合作提供了必要的高层嘱意。明确了将来的合作领域,确定了交流的趋势。俄罗斯高层音乐学者传递了俄国艺术院校的教育教学、研究模式、社会实践的宝贵经验,表示当代俄罗斯艺术教育的崭新体系可以较好的适应俄罗斯国家新时期的发展需求。突出强调与时俱进的艺术交流,使得中方学者深受启示。

参会所有论文、发言从艺术教育学、音乐史学、音乐美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合唱指挥等多种学术领域,以不同的研究方式,对中俄音乐交流进行了叙述与展望。这些文章将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最终以论文集的形式编撰出版成册,以供专家同行们更好地交流,同时为中俄音乐交流搭建更高的平台。

中俄两国的学者们对于中俄音乐交流未来的发展态势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俄方专家一致的强烈要求将中国音乐的大量文献资料介绍到俄罗斯,并表达了在俄建立中国音乐文化研究中心的美好愿望,中方专家们对此表示鼎力支持。这些有关中俄音乐交流事业具有建设性的提议,对于两国音乐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均具有深远的意义。

“2014第二届中国·俄罗斯音乐交流国际研讨会”已经成功闭幕。正如中国音乐学院赵塔里木教授在大会所致辞,文化交流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途径,音乐在人类交流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音乐在人类文化中是认识世界的方式。人类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实质就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方式的多样性。音乐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资源,它的价值实现必然要靠交流。近百年的中俄音乐交流对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中俄两国音乐界共同期望在难得的历史机遇中,通过音乐进一步交流。

注释:

①本文所论及的俄罗斯音乐范围是自沙俄时期至今。

②专门研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音乐文化。

③专门学习演奏日本乐器,日本不但送来一批乐器,每年定时派老师过来传授技术。

④研究涉猎面较广,拥有很多参考文献,主要工作是翻译古典音乐、古代音乐、古希腊音乐理论方面作品的翻译和出版;更重要的工作是探讨研究音乐的方式,并出版百科全书。

⑤该中心完全由作曲家管理和建设。

⑥经常研究东方音乐,有独立的电子音乐机构、录音室、录音设备和各种器材。

⑦该中心为2012年新建机构,主张用数学的手段来研究音乐,包括测量、计算,如心理学与音乐的沟通等。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俄交流音乐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2016年中俄贸易有望实现正增长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音乐
秋夜的音乐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