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移动学习资源可用性的策略及其研究
2014-12-31韩晓琴
韩晓琴
摘要:移动学习资源作为移动学习的重要支持,其质量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及移动学习效果。因此,将可用性理论引入移动学习资源的评价过程中,确定了移动学习资源的可用性评价维度,并提出有效提高移动学习资源可用性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移动学习;移动学习资源;可用性;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5-8447-02
The Study and Strategy on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the Mobile Learning Resources
HAN Xiao-qin
(The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Luoyang 471022, China)
Abstract:As the important support of mobile learning, the quality of the mobile learning resource design will direcly influence the students learning satisfaction and mobile learning effect.This paper discusses a way that the mobile learning resources evaluation is combined with usability theories, determines the evaluation dimensions,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strategi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sability of mobile learning resource.
Key words:mobile learning; mobile learning resources; usability theories; strategy research
知识经济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革,移动学习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师和学生利用移动通讯设备可以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快乐而简便的学习。而移动学习是基于资源的学习, 移动教育功能的实现,离不开学习资源的支持。为了让移动终端作为载体开展移动学习,并有效满足用户对学习内容实用、学习时间分散的要求,对于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除了考虑内容及媒体的设计之外,还需要从学习者的角度关注其可用性。基于此,该文将软件工程与设计领域的可用性理论引入移动学习资源的评价过程中,从可用性角度出发,对如何提高移动学习资源的可用性展开研究,力求为移动学习资源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帮助学习者提高移动学习效果,为学习者实现终身学习提供一种新途径。
1 移动学习资源概述
移动学习是近年来新涌现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与远程学习、数字化学习相比较,移动学习更具有媒体的丰富性;学习地点、学习内容的随意性;交互形式的多样性;教学对象、形式的差异性等等。尽管如此,移动学习还是被众多学者认为是“数字化学习”的一种,是远程教育的一个阶段。移动学习具体是指在无线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支持下,使用无线移动设备( 如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笔记本电脑等) 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1]。
移动学习资源是开展移动学习的重要基础,指在移动学习过程中,为移动学习目的专门设计或者能为移动学习目的而服务的各种资源。因移动学习的碎片化特点,它不同于传统学习资源,有着鲜明的特点,基于对网易教育和有道公司发布的2013-2014中国在线教育趋势报告的分析,实用性是其显著特点之一。结合顾小清教授的研究[2],从关注实用性学习需求的角度,该文将移动学习资源分为以下几个大类:
1) 语言培训类:包括英语、德语、法语等各种语言培训类应用软件和网站。如实用英语100句、有道词典等。
2) 职业技能类:包括各行各业的技能培训软件和网站。如驾考宝典、会计准则等。
3) 生活百科:包括母婴知识、健康饮食、兴趣爱好、家庭理财、艺术人文等方面的知识。
2 可用性理论
可用性( Usability)作为一个具有强烈学科交叉性质的概念, 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近几十年来, 一直受到来自情报学、图书馆学、软件工程、人机交互等诸多领域学者的关注。它借鉴了众多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工业设计在内的多学科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非常重视技术应用当中所涉及的人类因素。本课题采用人机交互领域的可用性理解,指的是软硬件产品对于使用它的人适合以及易于使用的程度,包含某个特定界面的有效性(Effectiveness)、效率(Efficiency)和用户满意度(Satisfaction),关注的对象较为集中在计算机与用户界面之间的联系[3]。
3 移动学习资源的可用性评价维度
依据可用性理论,结合移动学习资源的特点,以及移动学习用户的主观需求,将评价移动学习资源可用性的维度确立如下:
1) 界面可用性。用户界面是学习过程中最直接可见的部分。具体是指内容是否按照重要程度排列;界面是否清楚、美观;内容是否清晰可辨、是否正确;各种媒体、色彩是否合理运用;是否有太多与主题无关的广告;整个系统前后设计风格、版面设计是否规范统一等等。
2) 导航清晰度。有效的导航不仅提供获取信息的方式,增强学习者的认可度,还赋予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包括有效性、易用性。有效性是指学习者能够容易找到导航所在位置,减少寻找特点功能所需时间,可以随时控制学习进度,随时控制系统的运行。易用性是指导航的层级不要太多,突出用户当前位置,每个页面都应能链接返回至首页等。
3) 内容的实用性。优质学习内容始终都是学习的最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学习者是否选择继续学习。包括学习内容与所解决实际问题的相关度、学习内容的可操作性、分类是否准确、安排是否合理,能否帮助学习者快速掌握内容,学会特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4) 容错能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很可能因为用户输入、误操作、病毒、设备故障等种种原因导致错误,因此设计中要考虑各种因素,降低错误率。出错时提醒如何修正,建立必要的反馈机制;还要适应用户的反应速度,缩短响应时间;系统重新启动时,可以自动恢复到是最近一次成功运行的状态。
5) 与用户习惯的一致性。尊重用户习惯并与其保持一致是提高可用性的基本手段。因此在设计时要使用基于学习者的分类、标签方式,以便能更好地理解信息,快捷地找到信息;页面布局除了美观协调、风格统一之外,常用按钮要易于找到,方便用户快速控制系统运行。
4 提高微型移动学习资源可用性的具体对策
4.1重视资源的逻辑结构设计,提高用户使用资源的方便程度
移动学习资源作为网络资源的一种存在形式,存在两种结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4]。在可用性方面,逻辑结构比物理结构要更加重要。逻辑结构指资源内容的呈现方式、资源之间的链接方式、首页的导航方式等,决定了用户的满意度和完成任务的成功度。而物理结构则是资源在计算机、服务器上的存储结构,是真正的在互联网上的表示和实现。基于移动学习设备的微型化,在资源初期设计阶段,就要在可用硬件条件下,建立好逻辑结构。充分考虑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确定资源的链接方式,从而提高界面的易用性,确认如下问题:内容是否支持不同浏览器、支持不同的移动平台(ios、安卓等)、链接是否正确、是否考虑了不同设备屏幕分辨率的问题,是否太过于依赖形式(文字、音频、视频、动画等)而分散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是否考虑了用户网络速度(2G、3G、4G)的问题,用户交互的方式(短信,微信,微博等)是否符合用户习惯等等,从而提高学习体验。
4.2重视内容的实用性,提高用户使用资源的满意度
依据2013-2014中国在线教育趋势报告,在线学习的人群以中青年为主、大学本科以上学历,63.8%集中在20到39岁,67.2%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习内容是吸引学习者的关键,在校学生以课外辅导、兴趣/特长学习、外语技能、计算机技能需求为主,职场人群则以职业技能/技术、专业知识、外语技能、兴趣爱好、生活实用技能方面的需求为主。移动学习在学习的灵活性和资源的丰富性上比较受到用户的认可,而在内容的质量和吸引力上,并未给用户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微型移动学习资源在内容的质量和吸引力上的弱势,反应出用户对高质量内容的需求之迫切。在选择教育类手机应用时,54.3%的人最关注学习内容,超过其他因素。
综上分析,提高资源的可用性,重点是要提高资源的实用性,需要结合不同学习者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对内容进行有效设计且方便制作,内容之间要有逻辑关系,使之呈现出“松散的、分布式的、片段式的”特点,简洁实用,可随时进入。同时,学习资源建设要有明确的用户定位、细致的教学系统设计、实用的教学内容,如此方能满足用户片段化、微型化的学习需求,提高使用资源的满意度。
4.3重视媒体设计,提供适合的微型媒体呈现方式
移动终端与通常的显示终端相比,屏幕大小、显示格式、数据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相对有限,且终端之间的差异性很大,原有网络上的数字学习资源在移动设备上大都难以适用。因此资源的媒体设计就显得尤其重要,既需要呈现微型化的学习内容,又要提供适合的微型媒体呈现方式。若媒体设计或选用不恰当,很有可能使得网速很慢,用户不愿等待;或者部门内容显示不完全;或者分散学习者的学习注意力,降低学习成效。因此,有必要基于移动学习的特性,针对不同的微型学习内容,进行不同的媒体设计,使得移动学习轻松有效。具体要考虑两个问题:1) 如何针对需要呈现的微型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媒体?2) 如何针对带宽、移动终端显示的局限性,设计媒体的文件格式、长度、分辨率等细节?
依据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1946年提出的“经验之塔”的理论[5],将人类经验划分为三大类、十个层次;而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下手,逐步升到抽象。对于学习者而言,受显示终端的局限,文本适合于表现偏重基本概念、事实的教学内容。与单纯的文字、声音相比,图像要更加形象化,更容易带来直观的感受;动画和视频更容易引起非正式学习者的注意力,起到创设轻松学习体验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媒体只是移动学习的手段,不是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媒体展现合适的学习内容才是最重要的。
4.4建设完善优质学习资源,实现移动学习的持续发展
伴随移动互联网发展,在线教育移动端已开始成为人们接受的学习方式。报告显示,手机端学习的使用率都超过80%。虽然移动学习前景甚好,但是做为获得知识的工具来说,拥有更优质的学习内容及服务才是用户最关心的。
1) 遵循《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最大限度减少资源的重复建设
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移动学习资源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学习是基于设备、资源的学习,由于目前移动设备的生产厂商众多,各设备之间的差异很大,移动学习资源开发的技术、平台、工具很多,导致移动学习资源比其他网络学习资源更具复杂性和多样性[6],大多数资源依赖于特定的运行平台,可移植性较差。另一方面,学习资源与学习者及学习管理系统之间缺乏交互,难以动态、跟踪学习者的学习进度、评价学习效果。互联网上的资源貌似很多,但真正达到用户需求的优质资源却很少。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没有遵循规范化的学习资源建设规范[7]。
移动学习是数字化学习的一种扩展,也是远程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也要遵循一定的建设规范,才能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减少资源的重复建设。
2) 整合现有优质资源,实现个性化推荐
目前,移动学习者的学习大多数属于“自发的、随性的”,缺乏计划性,对学习资源的利用大多通过搜索引擎“随机”得到,缺乏有效地推荐机制,学习者容易迷失在资源的海洋。如何将网络上众多分散的教育资源集中起来,使学生能够方便地运用这些资源,从而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国外已有很好的经验供我们借鉴,很多国家先后建立起教育资源门户网站,例如美国教育资源门户网站(http://www.thegateway.org/),该网站中没有放置任何教育资源本体,主要依靠一个教育资源元数据描述的记录数据库加一个搜索引擎,却把各类教育资源联系到了一起,为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教师、家长、学生提供大量的教育资源信息[8]。国内亦可以做这样的学习资源门户网站。国家教育相关部门组织建立全国性教育资源联盟,各级省市的教育管理部门建立省级、市级的教育资源网站,各个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学生的具体需求建设专题教育资源推荐网站,将现有的优秀资源整合在一起,构建全社会共建教育资源的机制,从而帮助学习者切实提高利用资源的能力,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1] 叶成林,徐福荫,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2-19.
[2] 顾小清,查冲平,李舒愫,等.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分类研究:终身学习的实用角度[J].中国电化教育,2009(7):41-46.
[3] HansenP.Evaluations of IR User Interface:Implications for User InterfaceDesign[EB/OL].2009-07-18.http://www.hb.se/bhs/ith/2-98/ph.htm.
[4] 方海光,张景中.教育软件可用性评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2):63-67,76.
[5] 祝智庭.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 方晶,陈章其.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07(7).
[7] 刘应芬.移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描述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2.
[8] 黎加厚,吴振华,陈双寅,等.美国教育资源门户及其对我国教育资源建设的启迪[J].电化教育研究,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