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涵:教师是一所学校的心脏
2014-12-31孙传爱
本刊特约记者 孙传爱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的老师们说,他们的郭涵校长,没有所谓“专著”,但是,她的“语录”很多,而且很精彩,很深刻。“教师是一所学校的心脏”,就是郭涵的经典“语录”之一。
近些年来,笔者随着和郭涵校长的交往日益增多,对她的了解也日渐加深。对郭涵的这一条“语录”,可以从两方面加以解读。一方面,是郭涵对教师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有着源于内心的深刻认识;另一方面,是最重要、也是最感动人的,是郭涵对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教师团队的精心呵护和由衷的爱。因为,谁都知道,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
治学如种地,待人似老农
对一名领导者、尤其是教育界的领导者而言,人格魅力是一种无形的价值和财富。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任何本领都没有比良好的品格与态度更受人欢迎。
长期以来,外界对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有着很多丰富的甚至近乎神秘的解读。“高干子弟学校”、“红色学校”、“花园式学校”、“办学质量高”、“郭涵这个人很有水平”等等。岁月流转,所谓“高干子弟学校”早已成为历史,但是,其他的,都还在延续着、发展着。郭涵,也正在“有水平”地延续发展着。那么,郭涵这种“有水平”地延续的核心要素在哪里?近距离地走进她,郭涵的形象就清晰了许多。
郭涵的外表,给人的印象是严肃、不苟言笑。但是,在她的心里,有着对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教师团队由衷的爱与关怀。“治学如种地,待人似老农。”她以老农自喻,透着一股亲切劲。她还说:“干部要善于倾听。倾听的成本最低,只需要我们的耐心、理解与专注。”
她的倾听不分场合。她在学校的餐桌上,总是有一桌的老师“陪吃”。这种陪吃,或请示,或倾诉,或反映其他事;每天早晨八点前,她在校园例行“巡视”时,总有几位老师“陪走”;至于在办公室的倾听,那更是家常便饭。
她的倾听不分对象。无论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无论是干部还是普通职员,谁有难事,都可以找校长聊聊。
她的倾听不分主题。工作上的、生活上的,都有。烦心的事,寻求校长的开导;喜事儿,愿与校长分享。
一校之长,该有多少事情要做,该有多少问题要处理。但是,在她看来,倾听的价值绝对不能小看。类似的人文关怀,在郭涵和师生间时时发生着。
“我亲眼看到,十几年来,一批又一批教师在她的鼓励和培养下逐渐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她让这些教师在一零一幸福地工作着。”一零一骨干教师王力鹏说。他1998 年就来到了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有过倦怠,遇到过挫折,萌生过退意,最严重的一次是学生不满意他的教学,“告”到了校长那里。即便年轻,他也知道,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解聘。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眼看就要让第一份工作在自己手里夭折,他忍不住掉下泪来。郭涵希望他坚持一学年,给自己也给学生一个交代。而面对抱怨的学生,她是这样解释的:“都有第一次,作为学生,我们不但在听老师的课,也在给老师机会,在培养你们的老师。”学生们也是宽容的,他们也尝试着重新接纳这个年轻的教师。
在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郭涵绝不允许一位老师在自己眼前跌倒。即便是对这样一个闯了“祸”的年轻人,她也给以足够的宽容,甚至给他搭起更大的平台,让他成长,让他去飞。“北师大有个攻读教育硕士的机会,建议你考一考,脱产一年,一来可以充充电,二来可以借机调整调整。”当听到郭校长这样的一句话,王力鹏知道,只要郭涵在,自己一辈子都不会离开。一年脱产学习归来,他重新回到一零一的讲台,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但被评为优秀班主任,而且做了教研组长、教学副主任。
“的确,我们一零一中学与周边的几个附中相比,待遇不一定高。但我们都愿意在一零一工作,因为这里除了有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外,更重要的是这位像父亲一样严厉、像母亲一样慈爱的女校长。”王力鹏说。
郭涵是这样的人,低调而隐忍,总能在平凡中开出花来……
做管理工作就要宽猛相济
在海淀,乃至北京市基础教育界,很多人都知道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有一所校本培训常设机构,它的全称是“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教师发展学校”。其前身是1996年成立的“跨世纪教师发展学校”。郭涵1999 年任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校长,当时,她就主动担任这所“校中校”校长,一做就是15 年。
20 世纪90 年代,一所中学成立这样的校本培训常设机构,可谓是新生事物。而能够坚持到现在,且长办长新,活水长流,没有郭涵的坚守和创新是很难想象的。
教育界的人都知道,在中小学,这样的培训机构本来就不常见,很多都是昙花一现。但郭涵认为,优质教育的本质就是教师的素质与能力,能有这样一所学校就无异于吹响了优秀教师的集结号,一定要坚持下去,还要办出一点精彩的风景来。郭涵是这样的人,低调而隐忍,总能在平凡中开出花来,这是其性格中要强的表现,只是她的强不是坚硬的山,而是流远的水。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人不经意把学校名字一零一念成了“幺零幺”,她会在她的谈话中不露痕迹地把“幺零幺”读为“一零一”,不仅是正本清源,更寓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时间是最好的证明,证明了郭涵的坚毅要强,也证明“校中校”的路走对了,它对北京市一零一中学的师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教师是学校的心脏,那么“校中校”就是造血机。15年来,这所“校中校”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教师成长的沃土。
做管理工作就要宽猛相济,与人,宽;处事,猛。郭涵的“猛”是果敢刚毅,是目标明确、严格要求。
郭涵为教师发展学校制定了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既反思、总结、提炼并提升自己,又不断地借鉴他人。用郭涵的话说:校本培训要生成在文本上学不到的智慧和思想,以问题为主线,以案例为教材。这种理念主导下的校本培训,生动而有效,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出成果。
通识培训、全员培训、精细化培训、分层培训……在郭涵的思路里,一条教师发展链清晰而明确。
“你为谁工作?三年中你能给学生什么?”新教师入职报到,郭涵就要求他们问一问自己。对新入职教师的精细化培养从这一天就开始了。
她还提出了精细化培训的要求:入职第一年的新教师,须进行通识培训和诊断性跟踪听课。第二年的教师,参加常态课展示与点评。第三年的教师参加课堂教学特色评比。4~5年的教师参加“五个一”比赛——写一块板书,进行一次演讲,读一本书,写一份读书报告,写一则案例与反思……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校本培训的内容,现成的文本上是没有的,所有培训都是基于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都以生动的案例为支撑。这也反映了郭涵“重视常态教学,不要假性成长”的理念。
而当这样一整套严谨、科学的程序走下来,教师的能力得到质的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的素养与品牌名校的差距被大大缩短。郭涵欣喜地看到,不仅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升,教学水平有所提高,他们精神面貌也有了极大改善,求进步、求发展成为每个人的心声。这对于一所学校而言,对于教师队伍而言,无疑是配置了发展的“核动力”。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现在的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北京市“紫金杯”班主任特等奖、一等奖获得者等,几乎全部在这里接受过2~3 年的校本培训。他们构成了一零一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强心脏。而郭涵就是打造这颗心脏的铁腕工匠。
读书是一种教育使命
十五年风雨兼程,郭涵的思想一定会在学校品格中有所体现。而在校园里转一转,就能感受到郭涵和一零一在精神层面上的高度契合。要不然她也很难在这里呆这么长时间,要不然她也不能带领学校在“高手”林立的北京教育高地——海淀区,跻身第一方阵的行列。
“古诗振长歌风骚千载流佳韵,金秋漫才情江山万里诵书声。”一幅霸气的对联拉开了一场诗词争霸赛的序幕。2014 年开学之初,一零一中学高二年级举办了一次大型诗歌朗诵会——“古韵金声”诵诗会。学生们各怀诗词,登台一决高低。近年来,诵诗会已经成为学校的传统。而初一年级五月的“韵雅诗香少年狂”赛诗会上,热闹气氛也不遑多让。“品尽韵雅情犹在,吟罢诗香意未除”读一读都口齿生香。如果有幸现场观摩,你会发现,站在台上的不只是学生,教师也摩拳擦掌参与其中。师生同台竞技,让郭涵大呼过瘾,时不时会生出“‘老妇’要不要聊发少年狂”的疑问……
她很喜欢这样的活动,因为校园就是读书的地方,就应该有这样的气象——活泼、庄重,灵动、大气。
“我参加你们的会,是因为我特别喜欢你们!特别羡慕你们!羡慕你们年轻,有生气,有理想!一零一除了给你们一个理想的中高考成绩,还要给你们大气、包容、博大的胸怀。” 在一次赛诗会上,郭涵曾简短表达过自己的喜欢。而这种喜欢是与她性格暗合的。她不喜欢出名,喜欢做点事;不喜欢享受,喜欢读书思考。
郭涵爱读书是出了名的,她历来认为,作为学校干部,尤其是校长,不但要读书,而且读书要“杂”,博览群书是一种文化向往,文化向往具有很强的精神穿透力和辐射力。书读多了,可以有效构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开阔其眼界,提升其境界,而这种综合能力、眼界和境界对学校建设很有帮助。教育的、管理的、心理的、政治的、文学的、经济的,等等,都在她的阅读视野之内。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书香校园的风韵养成,不能不说郭涵与有力焉。她不仅自己读书,也极力倡导干部、教师、学生读书。在她看来,学生在学校读书的终极价值就是要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而让全体师生读书,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应当是校长理所当然的教育使命。“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学校的全员读书,其意义都不言自明。它是实现教育价值的文化需求,因而是一种教育使命。而校长,理应承担这一使命。”
她希望北京市一零一中学能成为文化的绿洲,能成为师生涵养性灵、情操的所在。因为她认为校园最美的风景永远不是校舍和建筑,而是人,是人身上彰显的气质。
“我比较喜欢看历史遗迹,去看那些废墟、大石头。在其中穿行,你会觉得历史、生命就是在这中间穿行。应该说是一零一这个地方培养了我这个爱好,令我喜欢那些有文化气息和深刻寓意的事物。所以,我们一零一的人总的来看也是正直的,是真诚、大度和大气的,我们没有那么多的优越感,有的是责任感和使命意识。”郭涵的生命意识已经和北京市一零一中学的精神气质交融在了一起,难分彼此。
教师感言
范玮:尊重教师,鼓励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零一由来已久的文化。 郭校长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从20 世纪末至今,过去十五年间,郭涵校长始终倡导这样的教师文化,不仅是口头上的宣扬,更是行动上的落实,为教师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我和郭校长几乎是同时来一零一的,我对她的这种理念和做法感受特别深刻。
于元:郭校长对我的帮助、培养、鼓励是我在一零一成长的最大助力。入职伊始,我对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并没有深刻认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郭校长从没有批评我,而是耐心教导我做好眼前的事情。第一次带高三,校长充分肯定成绩,并勉励我总结经验,继续前进。第一次做文科班主任,面对质疑,校长告诉我教好课,带好班。 我每一次见到郭校长,都觉得很亲切,仿佛和我的中学班主任对话一样,什么都可以说,撒娇也好,抱怨也罢,她每次大气、宽容的态度都让我受益匪浅。校长让我感到最亲切、最温暖的一句话就是:于元,我眼看着你长大了,成熟了。
因为有郭校长,我们才能茁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