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坎地沙坦酯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2014-12-31刘晓峥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心内科重庆400053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5期
关键词:坎地沙坦左旋

刘晓峥(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心内科,重庆400053)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也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发生功能性甚至器质性改变。高血压及其导致的心脑血管事件如脑卒中、冠心病发作包括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危险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1]。国内外临床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高血压的治疗方案较多,作者采用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及坎地沙坦酯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旨在观察两药合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 年9 月至2011 年9 月在本院治疗的80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2005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急性脑血管病等内科疾病患者。均经患者知情同意。80 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 例。 治疗组中男22例,女18 例;年龄50~72 岁,平均(61.9±3.4)岁;病程2.5~11.2 年,平均(5.3±1.8)年;血压144~178/96~105 mm Hg(1 mm Hg=0.133 kPa)。对照组中男19 例,女21 例;年龄51~69 岁,平均(61.3±5.1)岁;病程2.0~10.5 年,平均(5.1±2.2)年;血压142~174/95~106 mm H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血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口服坎地沙坦酯4 mg、每天1 次,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5 mg、每天1 次,对照组患者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5 mg、每天1 次,两组患者均治疗8 周。

1.3 血压测量 患者治疗前后均测量坐位血压,选择符合标准的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血压3 次,取平均值。参照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2]。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舒张压(DBP)下降大于或等于10 mm Hg,并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大于或等于20 mm Hg;有效:DBP 下降小于10 mm 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 mm Hg,或收缩压(SBP)下降大于或等于30 mm Hg;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8 周血压变化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BP 和DBP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8 周血压比较(±s,mm Hg)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8 周血压比较(±s,mm Hg)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n治疗组对照组80±6ab 90±5a 40 40治疗前SBP DBP 166±13 167±11 98±10 100±9治疗后SBP DBP 130±7ab 133±8a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出现头痛、恶心各1 例,对照组出现面色潮红、乏力各1 例,所有不良反应症状轻微,未行特殊处理自行好转,均未停药。

3 讨 论

近年来,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呈增长态势,估计目前全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率[3]。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有效降压可使卒中发生率平均降低35%~40%,心肌梗死降低20%~25%,心力衰竭降低50%以上。提示高血压防控是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关键措施之一[4]。对于降压药物的使用,《中国高血压指南2010》[3]指出应遵循小剂量开始、优先选用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个体化用药的原则。胡大一[5]对高血压患者降压策略的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高血压达标率明显提高,进一步分析提示,联合降压治疗不仅能增强疗效,同时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强患者依从性。

坎地沙坦酯作为一种选择性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在胃肠内很快脱酯水解成对血管紧张素Ⅱ1 型受体(AT1)高选择性的坎地沙坦,后者与AT1 受体的亲和力远强于前者,据报道比氯沙坦强80 倍[6],通过与血管平滑肌AT1 受体结合而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的血管收缩作用,从而降低末梢血管阻力。坎地沙坦通过降压作用,减轻心室壁张力,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抑制心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减少平滑肌的收缩,逆转左心室肥厚及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7-8]。氨氯地平是长效二氢吡啶类降压药物,有左旋和右旋2 种同型异构体,左旋体钙拮抗活性是右旋体的近1 000 倍,是消旋体的2 倍,理论上表明左旋氨氯地平剂量是消旋体的1/2 时,即可有相同的降压疗效,同时不良反应减少[9]。研究表明,坎地沙坦酯和左旋氨氯地平除具有有效的降压作用外,二者均有减少尿微量蛋白的作用,二者合用可更好、更明显地减少尿微量蛋白,从而有更好的肾脏保护作用[10]。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使用坎地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降压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而且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及长期治疗,是较理想的高血压联合治疗方案。

[1] 胡春松,胡大一. 高血压治疗原则的进展及我国高血压治疗策略的特点与变化[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4):380-382.

[2] 叶任高,陆再英. 内科学[M]. 6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55.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国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08.

[4] 孙宁玲. 高血压防治策略:从血压达标到血压的管理[J]. 中国卒中杂志,2013,8(8):599-602.

[5] 胡大一.联合降压治疗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与方案优化[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6):516-517.

[6] 顼志敏,樊朝美,陈君柱,等. 国产坎地沙坦酯治疗高血压的短期有效性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3):3084-3086.

[7] 于力,裴兆辉.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 心脏杂志,2002,14(3):266-267.

[8] 唐显军,陈明. 坎地沙坦——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04,25(3):172-175.

[9] 胡大一,赵秀丽,孙宁玲,等.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随机、双盲平行研究[J].中国医刊,2002,37(5):46-47.

[10] 黄绍湘,杨小英,卢幻真,等. 坎地沙坦酯与左旋氨氯地平合用对原发性高血压微量蛋白尿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0):40-41.

猜你喜欢

坎地沙坦左旋
坎地沙坦靶向TRAIL-DR5介导的AMPK信号通路减少宫颈癌细胞自噬保护的研究
坎地沙坦酯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共沉淀物分散片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左旋的柳
沙坦“致癌”,必须要换药?
坎地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阿齐沙坦的临床应用进展
坎地沙坦对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血清和肽素的影响
左旋肉碱对肥胖患者血脂水平影响的meta分析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
不同时间段服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