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学术角色使用高校图书馆网站资源状况调研
2014-12-31林艳凤
林艳凤
0 引言
高校图书馆大力建设数字化信息网络,但很多用户由于缺乏对高校图书馆网站资源(ULWR)可用性的正确理解,因而质疑投资网站资源的价值。一些研究者通过调查ULWR的使用情况,给出分析报告,试图改变用户的这种观点。然而这些研究往往从单一角度出发,缺乏全方位审视,调查结果有失偏颇。Haglund基于用户属性角度研究用户和资源之间的关系交集,认为用户应善于接受专业咨询馆员的建议和指导[1]。该观点对新用户尤为重要,由于新用户的领域知识欠缺且不熟悉馆藏资源分布情况,导致访问网站时有所顾虑或抵触。Wildemuth认为教师和博士生在以往研究过程中已掌握丰富的领域知识,具备基本的检索技能,因此可制定合适的关键词进行文献资料搜索,但他们仍需要专业咨询馆员深层次的帮助,如检索策略和技巧[2]。这些研究说明用户所承担的学术角色不同在信息资源使用过程中的感知也不同。
1 研究现状和问题阐述
第一,研究人员一直在对ULWR使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问题主要集中在用户、网站设计、服务质量方面[3-5]。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加强用户对ULWR使用的理解,但是关注点比较分散和独立,对如何在单一背景下融合、集成上述问题则没有进行深入系统的讨论。
第二,图书馆2.0(Lib2.0)可以使用户定制个性化网站,简化网站资源搜索的复杂性。因此研究者应该将Lib2.0功能作为ULWR研究的一个核心指标给予评价和分析。
第三,现有ULWR研究主要关注单个组群。例如,西南财经大学的张斯蕊[6]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别进行调研,总结出该校电子资源的使用状况;北京交通大学的邓要武[7]则以某一个年级的研究生为样本,探讨他们获取资源的能力。但是,从用户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中所担任的学术角色来看,上述两个研究均忽视了博士生和教师这两种图书馆资源的重要使用者,没能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教师融合在一个样本空间进行研究,其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四,在某些特定环境下,用户可能更偏向于从ULWR之外的一些信息源获取信息,如传统的纸质印刷资料或者商业网站,但在目前的ULWR的研究中却往往忽略了这些因素。
笔者分析网站访问率和信息资源使用状况,以图书馆在线资源利用的三个维度(用户、网站设计、图书馆服务质量)为出发点,扩大调查数据的样本空间(增加博士/教师数据),整合资源使用中的关键问题,综合地进行分析和讨论。
2 方法和数据收集
由于需要推断每两组数据的总体均数是否相同,并检验每两个样本的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所以选择方差分析方法(ANOVA)进行样本数据的处理。为了使验证结果符合独特性和全面性标准,研究相对增大了样本空间,选择山东省4所高校的不同学科和不同学历/身份的用户参与调查。问卷调查涉及到的学科包括心理学(发出42份,收回38份)、社会学(发出51份,收回45份)、管理学(发出84份,收回72份)、会计学(发出66份,收回64份)、教育学(发出21份,收回17份)、计算机科学(发出39份,收回35份)和其它学科(发出50份,收回44份)。调查对象分别为本科生(148人)、硕士生(101人)、博士生/教师(66人)三个组群,共计收回315份问卷。
3 分析
3.1 网站访问率和信息资源使用状况
采用两种方法对信息资源的使用进行评价。一是通过询问来确定图书馆的访问频率,如“你经常访问高校图书馆网站吗?”;二是通过问题“您的学术研究和项目中,使用的各种信息资源所占有的百分比例是怎样的?”来确定图书馆网站资源被用户使用的纳入率。具体调查内容和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本研究根据问卷调查数据,通过SPSS软件分析,得出相应调查项目的方差(如表1-7中的前3行)、F值和P值(表1-7中括号内数值)。
表1 信息资源的组群差异性
3.2 使用图书馆在线资源的三个维度
3.2.1 用户维度
通过两个问题验证ULWR使用的用户反映情况。问题一是“高校图书馆网站对用户进行学术研究的帮助程度”;问题二是“在节约用户时间方面,如何评价图书馆网站服务”。据表2所示,用户普遍认为ULWR对于完成项目或研究工作非常有用。博士生/教师对于ULWR实用性评分最高,其后依次是硕士生和本科生。
表2 用户感知的ULWR实用性
关于用户如何看待高校图书馆网站资源服务的便利性问题,相应调查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用户感知的ULWR服务的便利性
3.2.2 网站设计维度
本研究基于两类调查来衡量图书馆网站设计的复杂度:第一类是调查图书馆网站设计的用户感知情况;第二类是调查用户对Lib2.0的看法。
对于第一类调查,Nadkarni认为用户更喜欢访问和使用结构设计不太复杂的网站。笔者借鉴了Nadkarni的设想,并试图证明其正确性。基于现有的研究,设计了如下调查问题(见表4)来获取用户对网站设计复杂度的感知情况。
表4 用户对网站设计复杂度的感知
对于第二类调查,用户往往需要自定义个人风格的图书馆,以更适合自身需求。随着Lib2.0技术的发展,用户对网站应具备个性化定制能力的要求变得切实可行。然而,表5中的数据显示,用户对当前图书馆网站个性化定制功能不是很满意,评分介于“轻度不同意”和“中立”之间,很多用户并没有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使用网站自定义功能。虽然部分博士生/教师使用了Lib2.0的“书签”功能,使用率超过其它组群,但是F值较低,模型的拟合度较弱,因此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5 基于Lib2.0角度对网站设计的理解
3.2.3 图书馆服务质量维度
图书馆服务质量可以从“用户如何感知图书馆网站提供的服务”和“图书馆员的服务质量如何”两个方面进行调查。本研究以5种资源的信息服务来评价网站服务质量,如表6所示。
表6 图书馆网站有效的信息服务
图书馆员的素质和能力是信息服务研究中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早期研究者没能基于ULWR的情境来研究这两个要素,本文设计了表7中的4个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寻找它们和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之间的相关性。
表7 图书馆员的服务质量
4 讨论
第一,研究认为用户对资源使用的偏好不同,这种不同归因于用户承担的学术角色的差异:本科生需要学习基础知识,主要进行事实性或定义性搜索,普通商业网站检索便捷,比较符合本科生的这种需求;研究生由于要开始从事科研实践,对资源的专业性有一定的要求,普通商业网站的信息检索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逐渐转向高校图书馆网站上的一些专业数据库;博士生/教师主要从事科研项目研究,对资源专业性要求更高,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查阅文献,高校图书馆网站集成了多个专业数据库资源,成为他们的主要检索源。此外,所有用户的图书馆资源利用率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范围,究其原因可能是他们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如购买、获赠、免费使用)获取一些商业网站的访问权限。如果图书馆管理者能够找出用户热衷于使用商业数据库来获取资源的原因,就可以帮助图书馆建立内容更完善、结构更合理的专业网站。
第二,调查数据显示用户对资源实用性以及馆员服务质量评价较高,说明图书馆资源有其存在的价值,图书馆员的服务质量也能得到用户的认可。用户能强烈地感知到资源的实用性和馆员高质量的服务节约了他们的研究时间和提高了研究效率。
第三,由于图书馆资源数量多、分布广,检索时常需要使用到关键词查询技巧,硕士生没有博士生/教师那样丰富的信息检索经验,信息搜索能力相对较弱,所以硕士生对图书馆员提供帮助的依赖程度要远大于博士/教师。对本科生而言,学习任务重点在于基础知识的培养和学业水平的提高,学术研究层次较低,他们或许不能精确表述自己的学术需求,也未必能和图书馆员进行有效地沟通,即使馆员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也有可能无法准确评估馆员的服务质量。因此,图书馆员应该主动和博士或教师合作,共享技术和知识;同时根据不同组群的信息需求,组织组群成员开展组内和组间的交流,从而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第四,Lib2.0能够让用户制定个性化网站,简化数据库的使用流程,降低用户对网站设计复杂度的感知,方便用户进行信息检索。但用户往往缺乏了解,不愿意主动接受和体验,对Lib2.0功能的使用保持观望态度。建议图书馆通过举办讲座、在线交流、线下互动等形式宣传Lib2.0的优势,使用户真正了解Lib2.0,体验Lib2.0,感知它带来的专业和便利。
5 结语
本文基于四所高校,选择三个层次的群体数据作为分析源,运用方差分析方法统一分析,克服了以往研究者使用单一用户组群作为样本,得到的结果具有片面性的不足,有利于高校图书馆对ULWR存在的重要性和优势有较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同时,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组群的用户对资源的兴趣度不同,这有利于高校图书馆合理采购电子数据库,提高资金利用率。在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方面,建议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大力发展基于Lib2.0的服务模式,面向不同用户群组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增强ULWR的实用性和便利性。然而本文采用的样本空间仍具有局限性,高校学术研究的主导力量——博士生/教师数据集较小,希望在后续研究中继续增加样本空间以增强结果的稳定性。另外,为调查用户的信息来源,本研究采取受访者回溯记忆的方法,如果能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实时获取数据,将会提高该结果的精准性。
[1] Haglund,L.,Olsson,P. The impact on university libraries of changes in information behavior among academic researchers:A multiple case study [J]. 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08 (34):52-59.
[2] Wildemuth,B. M. The effects of domain knowledge on search tactic formulation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53):246-258.
[3] Heinrichs,J.,Lim,K. S.,Lim,J. S. Determining factors of academic library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58):2325-2334.
[4] Kim,Y. M. The adop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website resources:A multi-group analysis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61 (5):978-993.
[5] Li,Y.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work task and search task in information search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 (60):275-291.
[6] 张斯蕊. 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 (6):91-92,118.
[7] 邓要武. 研究生文献资源利用情况跟踪调查[J]. 情报科学,2008 (26):956-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