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首例山羊小反刍兽疫疫情诊断

2014-12-31周艳君田峰彭伏虎黄晶晶裴洁吴文

湖北畜牧兽医 2014年10期
关键词:山羊诊断

周艳君 田峰 彭伏虎 黄晶晶 裴洁 吴文艳 宋念华

摘要:2014年3月底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养羊户从外省购入山羊后,山羊出现发热、咳嗽、流涎、腹泻等小反刍兽疫疑似症状。采集3只病死山羊病料、8只发病山羊棉拭子和8份血清样品分别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利用阻断ELISA试剂盒对8份血清样本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全部阳性;利用小反刍兽疫病毒特异性荧光定量RT-PCR方法, 从11只病羊样品中均检测到小反刍兽疫病毒核酸,结果经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复核确认,确诊为湖北省首例山羊小反刍兽疫疫情。

关键词:山羊;小反刍兽疫;诊断 ;荧光定量RT-PCR

中图分类号:S85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10-0017-02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es ruminants,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es ruminants virus,PPRV)引起的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1],是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成员。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列为A类动物疫病,是法定通报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规定为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山羊和绵羊是该病的自然宿主,山羊比绵羊更易感,临床症状更严重,野生小反刍动物也可感染发病。

2014年3月29日,湖北省恩施州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接到鹤峰县疑似小反刍兽疫疫情报告,鹤峰县走马镇两养殖户的山羊出现发热、咳嗽、流涎、腹泻等小反刍兽疫疑似症状,截止3月29日已死亡16只。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并采样送实验室检测。现将其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流行病学调查

对山羊发病情况进行现场调查、疫病溯源工作。

1.2 样品采集

采集8只发病山羊血清及口鼻棉拭子,解剖3只病死山羊,分别采集肺、脾、肠系膜淋巴结等组织,共11份样品。

1.3 抗体检测

利用小反刍兽疫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提供),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检测小反刍兽疫抗体。

1.4 核酸提取与病毒核酸检测

将棉拭子离心取上清液200 μL加入96孔样品板中。将病料剪碎加入钢珠、生理盐水于组织研磨仪中研磨,冻融后离心取上清200 μL加入96孔样品板中。使用VX Reagent Pack试剂在QIAxtrator核酸提取仪上提取病毒核酸。

利用小反刍兽疫荧光RT-PCR检测试剂盒(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提供),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检测提取的病毒核酸。

2 结果与分析

2.1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鹤峰县走马镇位于武陵山区腹地,境内青山叠嶂,夹有平川丘陵,发病的养殖户位于一座山坳之中,独门独户,与村中其他住户相隔甚远,与另外一家发病养殖户也相隔一座山,具有阻止疫病传播的“天然屏障”。

鹤峰县两养羊户于2014年3月18日从山东省嘉祥县某家畜交易市场购入山羊102只,调运时未申请检疫。经长途运输3 d(21日)到达,购入第三天(23日)两户所购山羊相继出现小反刍兽疫疑似症状,发病率为100%。一周后出现死亡,截至3月29日死亡16只,死亡率为15.7%。

2.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病羊临床表现为急性,初期精神沉郁,食欲下降,体温升高至39.0~41.8℃,咳嗽、呼吸急促,呼出恶臭气体,口腔溃疡,口鼻眼分泌物增多,流涎、流涕、流泪,出现黑色或绿色水样腹泻,甚至出现水样血便。个别怀孕母羊流产。解剖病理变化见肺脏出血、坏死,肠黏膜脱落,肠道出血、呈血斑块状坏死。具体见图1。

A B C

D E F

A.鼻腔分泌物增多;B.口腔鼻腔黏膜糜烂;C.腹泻;D.肺脏出血、坏死;E.肠道出血;F.盲肠斑块状坏死

图1发病羊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2.3 抗体检测结果

8份血清样品的PPRV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2.4 病原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从8份发病山羊口鼻棉拭子及3只病死山羊病料组织中均检测到特异性扩增曲线,Ct值在15.77~32.93之间,判定为PPRV核酸阳性(图2)。

扩增曲线的横坐标为扩增的循环数,纵坐标为荧光强度。Ct

值小于40判定为阳性,图中曲线从左至右分别是8、3、2、10、5、9、6、4、1、7、11号样品(1-8号为棉拭子,9-11号为病料),P为阳性对照,N为阴性对照。

3 小结与讨论

自1942年在非洲西部的象牙海岸首次报道以来,在随后的10年内小反刍兽疫几乎遍及了从撒哈拉沙漠到赤道的所有国家。近年来该病呈蔓延的趋势,并且越来越明显。由西非、中非和东非向东扩散,目前已经传播到西亚和南亚地区,且有上升趋势[2,3] 。截至2003年8月,我国周边老挝、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俄罗斯、巴基斯坦和缅甸等国家暴发大规模小反刍兽疫疫情。2007年7月该病首次报道发现于我国西藏自治区日土县[4],证实为境外输入疫情。2013年12月份,该病在新疆多地区发生,2014年3月份,甘肃、内蒙古、宁夏等省陆续发生疫情,其后从西北地区迅速向全国扩散蔓延,辽宁、江苏、黑龙江、湖南、广西等多省均报道疫情发生[6]。

湖北省历史上从未有小反刍兽疫疫情报道,本次疫情发生后,实验室技术人员立即赶到现场开展调查和采样检测工作。采用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提供的小反刍兽疫抗体检测试剂盒对8份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全部为阳性;采用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提供的小反刍兽疫荧光RT-PCR检测试剂盒对11份病原学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全部为阳性,并经国家外来病研究中心复核,符合率为100%。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最终确诊此次疫情为从外省调入活羊引起的湖北省首例小反刍兽疫疫情。

自2007年以来我国羊肉价格大幅上涨,涨幅翻两番,相比其他肉类,羊肉价格涨幅惊人,刺激了国内养羊业的发展,跨省购羊、引种数量迅速增加,这就给小反刍兽疫的散布与传播提供了条件。PPR属于外来病,我国暂时没有施行疫苗免疫,缺乏免疫屏障,由于从外省引进未经检疫的羊,长途运输更是刺激发病的重要因素,必然会暴发疫情。综上所述,小反刍兽疫的防控形势严峻,必须抓好检疫关,加大对羊群调运的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1] 石岩,翁善钢.小反刍兽疫的流行、诊断与防控[J].中国畜牧兽医,2013,40(4):231-234.

[2] 信爱国,杨仁标,向文彬.小反刍兽疫研究进展[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3,25(2):73-76.

[3]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 ions(FAO). Recognizing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a field manua[Z]. Rome: FAO,2000.

[5] 王志亮,包静月,吴晓东,等.我国首例小反刍兽疫诊断报告[J].中国动物检疫,2007,24(8):24-28.

摘要:2014年3月底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养羊户从外省购入山羊后,山羊出现发热、咳嗽、流涎、腹泻等小反刍兽疫疑似症状。采集3只病死山羊病料、8只发病山羊棉拭子和8份血清样品分别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利用阻断ELISA试剂盒对8份血清样本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全部阳性;利用小反刍兽疫病毒特异性荧光定量RT-PCR方法, 从11只病羊样品中均检测到小反刍兽疫病毒核酸,结果经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复核确认,确诊为湖北省首例山羊小反刍兽疫疫情。

关键词:山羊;小反刍兽疫;诊断 ;荧光定量RT-PCR

中图分类号:S85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10-0017-02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es ruminants,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es ruminants virus,PPRV)引起的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1],是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成员。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列为A类动物疫病,是法定通报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规定为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山羊和绵羊是该病的自然宿主,山羊比绵羊更易感,临床症状更严重,野生小反刍动物也可感染发病。

2014年3月29日,湖北省恩施州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接到鹤峰县疑似小反刍兽疫疫情报告,鹤峰县走马镇两养殖户的山羊出现发热、咳嗽、流涎、腹泻等小反刍兽疫疑似症状,截止3月29日已死亡16只。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并采样送实验室检测。现将其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流行病学调查

对山羊发病情况进行现场调查、疫病溯源工作。

1.2 样品采集

采集8只发病山羊血清及口鼻棉拭子,解剖3只病死山羊,分别采集肺、脾、肠系膜淋巴结等组织,共11份样品。

1.3 抗体检测

利用小反刍兽疫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提供),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检测小反刍兽疫抗体。

1.4 核酸提取与病毒核酸检测

将棉拭子离心取上清液200 μL加入96孔样品板中。将病料剪碎加入钢珠、生理盐水于组织研磨仪中研磨,冻融后离心取上清200 μL加入96孔样品板中。使用VX Reagent Pack试剂在QIAxtrator核酸提取仪上提取病毒核酸。

利用小反刍兽疫荧光RT-PCR检测试剂盒(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提供),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检测提取的病毒核酸。

2 结果与分析

2.1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鹤峰县走马镇位于武陵山区腹地,境内青山叠嶂,夹有平川丘陵,发病的养殖户位于一座山坳之中,独门独户,与村中其他住户相隔甚远,与另外一家发病养殖户也相隔一座山,具有阻止疫病传播的“天然屏障”。

鹤峰县两养羊户于2014年3月18日从山东省嘉祥县某家畜交易市场购入山羊102只,调运时未申请检疫。经长途运输3 d(21日)到达,购入第三天(23日)两户所购山羊相继出现小反刍兽疫疑似症状,发病率为100%。一周后出现死亡,截至3月29日死亡16只,死亡率为15.7%。

2.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病羊临床表现为急性,初期精神沉郁,食欲下降,体温升高至39.0~41.8℃,咳嗽、呼吸急促,呼出恶臭气体,口腔溃疡,口鼻眼分泌物增多,流涎、流涕、流泪,出现黑色或绿色水样腹泻,甚至出现水样血便。个别怀孕母羊流产。解剖病理变化见肺脏出血、坏死,肠黏膜脱落,肠道出血、呈血斑块状坏死。具体见图1。

A B C

D E F

A.鼻腔分泌物增多;B.口腔鼻腔黏膜糜烂;C.腹泻;D.肺脏出血、坏死;E.肠道出血;F.盲肠斑块状坏死

图1发病羊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2.3 抗体检测结果

8份血清样品的PPRV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2.4 病原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从8份发病山羊口鼻棉拭子及3只病死山羊病料组织中均检测到特异性扩增曲线,Ct值在15.77~32.93之间,判定为PPRV核酸阳性(图2)。

扩增曲线的横坐标为扩增的循环数,纵坐标为荧光强度。Ct

值小于40判定为阳性,图中曲线从左至右分别是8、3、2、10、5、9、6、4、1、7、11号样品(1-8号为棉拭子,9-11号为病料),P为阳性对照,N为阴性对照。

3 小结与讨论

自1942年在非洲西部的象牙海岸首次报道以来,在随后的10年内小反刍兽疫几乎遍及了从撒哈拉沙漠到赤道的所有国家。近年来该病呈蔓延的趋势,并且越来越明显。由西非、中非和东非向东扩散,目前已经传播到西亚和南亚地区,且有上升趋势[2,3] 。截至2003年8月,我国周边老挝、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俄罗斯、巴基斯坦和缅甸等国家暴发大规模小反刍兽疫疫情。2007年7月该病首次报道发现于我国西藏自治区日土县[4],证实为境外输入疫情。2013年12月份,该病在新疆多地区发生,2014年3月份,甘肃、内蒙古、宁夏等省陆续发生疫情,其后从西北地区迅速向全国扩散蔓延,辽宁、江苏、黑龙江、湖南、广西等多省均报道疫情发生[6]。

湖北省历史上从未有小反刍兽疫疫情报道,本次疫情发生后,实验室技术人员立即赶到现场开展调查和采样检测工作。采用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提供的小反刍兽疫抗体检测试剂盒对8份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全部为阳性;采用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提供的小反刍兽疫荧光RT-PCR检测试剂盒对11份病原学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全部为阳性,并经国家外来病研究中心复核,符合率为100%。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最终确诊此次疫情为从外省调入活羊引起的湖北省首例小反刍兽疫疫情。

自2007年以来我国羊肉价格大幅上涨,涨幅翻两番,相比其他肉类,羊肉价格涨幅惊人,刺激了国内养羊业的发展,跨省购羊、引种数量迅速增加,这就给小反刍兽疫的散布与传播提供了条件。PPR属于外来病,我国暂时没有施行疫苗免疫,缺乏免疫屏障,由于从外省引进未经检疫的羊,长途运输更是刺激发病的重要因素,必然会暴发疫情。综上所述,小反刍兽疫的防控形势严峻,必须抓好检疫关,加大对羊群调运的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1] 石岩,翁善钢.小反刍兽疫的流行、诊断与防控[J].中国畜牧兽医,2013,40(4):231-234.

[2] 信爱国,杨仁标,向文彬.小反刍兽疫研究进展[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3,25(2):73-76.

[3]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 ions(FAO). Recognizing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a field manua[Z]. Rome: FAO,2000.

[5] 王志亮,包静月,吴晓东,等.我国首例小反刍兽疫诊断报告[J].中国动物检疫,2007,24(8):24-28.

摘要:2014年3月底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养羊户从外省购入山羊后,山羊出现发热、咳嗽、流涎、腹泻等小反刍兽疫疑似症状。采集3只病死山羊病料、8只发病山羊棉拭子和8份血清样品分别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利用阻断ELISA试剂盒对8份血清样本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全部阳性;利用小反刍兽疫病毒特异性荧光定量RT-PCR方法, 从11只病羊样品中均检测到小反刍兽疫病毒核酸,结果经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复核确认,确诊为湖北省首例山羊小反刍兽疫疫情。

关键词:山羊;小反刍兽疫;诊断 ;荧光定量RT-PCR

中图分类号:S85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10-0017-02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es ruminants,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es ruminants virus,PPRV)引起的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1],是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成员。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列为A类动物疫病,是法定通报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规定为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山羊和绵羊是该病的自然宿主,山羊比绵羊更易感,临床症状更严重,野生小反刍动物也可感染发病。

2014年3月29日,湖北省恩施州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接到鹤峰县疑似小反刍兽疫疫情报告,鹤峰县走马镇两养殖户的山羊出现发热、咳嗽、流涎、腹泻等小反刍兽疫疑似症状,截止3月29日已死亡16只。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并采样送实验室检测。现将其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流行病学调查

对山羊发病情况进行现场调查、疫病溯源工作。

1.2 样品采集

采集8只发病山羊血清及口鼻棉拭子,解剖3只病死山羊,分别采集肺、脾、肠系膜淋巴结等组织,共11份样品。

1.3 抗体检测

利用小反刍兽疫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提供),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检测小反刍兽疫抗体。

1.4 核酸提取与病毒核酸检测

将棉拭子离心取上清液200 μL加入96孔样品板中。将病料剪碎加入钢珠、生理盐水于组织研磨仪中研磨,冻融后离心取上清200 μL加入96孔样品板中。使用VX Reagent Pack试剂在QIAxtrator核酸提取仪上提取病毒核酸。

利用小反刍兽疫荧光RT-PCR检测试剂盒(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提供),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检测提取的病毒核酸。

2 结果与分析

2.1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鹤峰县走马镇位于武陵山区腹地,境内青山叠嶂,夹有平川丘陵,发病的养殖户位于一座山坳之中,独门独户,与村中其他住户相隔甚远,与另外一家发病养殖户也相隔一座山,具有阻止疫病传播的“天然屏障”。

鹤峰县两养羊户于2014年3月18日从山东省嘉祥县某家畜交易市场购入山羊102只,调运时未申请检疫。经长途运输3 d(21日)到达,购入第三天(23日)两户所购山羊相继出现小反刍兽疫疑似症状,发病率为100%。一周后出现死亡,截至3月29日死亡16只,死亡率为15.7%。

2.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病羊临床表现为急性,初期精神沉郁,食欲下降,体温升高至39.0~41.8℃,咳嗽、呼吸急促,呼出恶臭气体,口腔溃疡,口鼻眼分泌物增多,流涎、流涕、流泪,出现黑色或绿色水样腹泻,甚至出现水样血便。个别怀孕母羊流产。解剖病理变化见肺脏出血、坏死,肠黏膜脱落,肠道出血、呈血斑块状坏死。具体见图1。

A B C

D E F

A.鼻腔分泌物增多;B.口腔鼻腔黏膜糜烂;C.腹泻;D.肺脏出血、坏死;E.肠道出血;F.盲肠斑块状坏死

图1发病羊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2.3 抗体检测结果

8份血清样品的PPRV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2.4 病原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从8份发病山羊口鼻棉拭子及3只病死山羊病料组织中均检测到特异性扩增曲线,Ct值在15.77~32.93之间,判定为PPRV核酸阳性(图2)。

扩增曲线的横坐标为扩增的循环数,纵坐标为荧光强度。Ct

值小于40判定为阳性,图中曲线从左至右分别是8、3、2、10、5、9、6、4、1、7、11号样品(1-8号为棉拭子,9-11号为病料),P为阳性对照,N为阴性对照。

3 小结与讨论

自1942年在非洲西部的象牙海岸首次报道以来,在随后的10年内小反刍兽疫几乎遍及了从撒哈拉沙漠到赤道的所有国家。近年来该病呈蔓延的趋势,并且越来越明显。由西非、中非和东非向东扩散,目前已经传播到西亚和南亚地区,且有上升趋势[2,3] 。截至2003年8月,我国周边老挝、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俄罗斯、巴基斯坦和缅甸等国家暴发大规模小反刍兽疫疫情。2007年7月该病首次报道发现于我国西藏自治区日土县[4],证实为境外输入疫情。2013年12月份,该病在新疆多地区发生,2014年3月份,甘肃、内蒙古、宁夏等省陆续发生疫情,其后从西北地区迅速向全国扩散蔓延,辽宁、江苏、黑龙江、湖南、广西等多省均报道疫情发生[6]。

湖北省历史上从未有小反刍兽疫疫情报道,本次疫情发生后,实验室技术人员立即赶到现场开展调查和采样检测工作。采用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提供的小反刍兽疫抗体检测试剂盒对8份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全部为阳性;采用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提供的小反刍兽疫荧光RT-PCR检测试剂盒对11份病原学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全部为阳性,并经国家外来病研究中心复核,符合率为100%。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最终确诊此次疫情为从外省调入活羊引起的湖北省首例小反刍兽疫疫情。

自2007年以来我国羊肉价格大幅上涨,涨幅翻两番,相比其他肉类,羊肉价格涨幅惊人,刺激了国内养羊业的发展,跨省购羊、引种数量迅速增加,这就给小反刍兽疫的散布与传播提供了条件。PPR属于外来病,我国暂时没有施行疫苗免疫,缺乏免疫屏障,由于从外省引进未经检疫的羊,长途运输更是刺激发病的重要因素,必然会暴发疫情。综上所述,小反刍兽疫的防控形势严峻,必须抓好检疫关,加大对羊群调运的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1] 石岩,翁善钢.小反刍兽疫的流行、诊断与防控[J].中国畜牧兽医,2013,40(4):231-234.

[2] 信爱国,杨仁标,向文彬.小反刍兽疫研究进展[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3,25(2):73-76.

[3]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 ions(FAO). Recognizing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a field manua[Z]. Rome: FAO,2000.

[5] 王志亮,包静月,吴晓东,等.我国首例小反刍兽疫诊断报告[J].中国动物检疫,2007,24(8):24-28.

猜你喜欢

山羊诊断
山羊
山羊受骗
聪明的山羊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