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代医学史研究的先驱

2014-12-31耿婵袁媛

黑龙江史志 2014年23期
关键词:近代权威多样化

耿婵+袁媛

[摘 要]本世纪二十年代初,医学界对中国医学史开始重视。医史研究开始出现人才辈出,著书行世的情形。近代中国医学史研究方面的医学史家们如陈邦贤、范行准、王吉民、伍连德等人,深感医学史研究的重要性,倡导了医史研究运动,竭力搜集医学史材料,加以整理,为文发表,以冀保存我国数千年的医学史足迹,不使其散佚湮没,这实在是有益于我国的医学文化研究。

[关键词]近代;医学史;医学史家;多样化;权威

在古代的医学史研究中,有着十分明显的水平缺陷,中国古代医学史家专业程度稍显逊色,“关于吾国医史之研究者及著述,昔日固非无之,如唐之甘伯宗,著有名医传……而秉笔之人亦未必尽属医家,即为医家,亦多非博物之辈,其所论列,往往转引文人杂著笔记之类,错误百出,难以征信。”说明中国古代医学史家大多都无医学专业背景,而有医学背景的却往往水平不够。而近代的医学史家们不仅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深造诣与深厚的医学学医或行医背景,而且同时由于他们都生活在新旧交替、东西交融的大变革时期,受到当时大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多人学贯中西,对中医和西医的研究都颇有心得,其中不乏既有传统的中国文化背景又有西医留学经历的伍连德、余云岫等人。更有相当一部分人有着当时颇高的医家地位,成了最有特色的一批医学史家,为后人留下了大量有价值的医学史研究的文献资料。

一、近代中国的医学史家

近代中国的医学史研究者人数众多,不胜枚举,笔者经过统计分析后,列出九位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医史学家进行分析,包括他们的著作及论文分析,医学专业背景的分析及他们当时在医学界或者医史学界的地位分析等,以期总结出近代中国医史学家的共同点、思想轨迹和贡献。

二、医学史家的知识背景和医家地位分析

1.医学史家的知识背景

丁福保,中西医皆通,有内科医士证书,留学日本。陈邦贤,少习中医,后师从丁福保,学习中西医学及医学史。谢利恒,师从名医马培,幼承家学、中西贯通。王吉民,英国剑桥大学医学博士。伍连德,英国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张赞臣,幼承家学,后习于上海中医大学,以外、喉科见长。陈存仁,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师从名中医,行医,擅长内科、妇科及针灸科。范行准,少时习中医,后入上海国医学院就学。余云岫,少习中医,留学日本大阪医科大学。

通过以上列举分析,近代医学史家几乎都有从医和专业的医科学习背景,这也为他们进行医学史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这是使得近代医学史论著权威性高的原因之一。

2.医学史家的地位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医学史家都是当时医学界数一数二的泰斗,有的官居高位,有的是一代名医,有的创办杂志报刊,有的是协会会长,其中还有如余云岫等人甚至影响医学界,对中国医学界的格局和发展甚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他们的著作不但能够在医学方面专业,医学史著作中也更多流露出对当时社会医学界的担忧和积极抗争努力等。这些人在1949年之前的论文数目总共是251篇,占总量的13%左右,论文涉及方方面面,有对中医专科史的研究,有对中医科学化的研究(审查名词等),还有对医政、医育等的涉及,他们的医家地位在社会上首屈一指,对医学史研究的帮助不可谓不大,实在是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医学史研究沿革的医学史家们

近代中国既遭受外来的侵略,又经历了内部的纷繁战乱,使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开阔了视野,医学界不断接收新信息,学习新医,改造更新旧医。由于社会的急剧变化,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并存的新格局,如此便使得每个方面的医学史研究都得以开展起来。中国医学史的研究从开始重视进行对西医的译著到对中国医学的整体研究,接着为了保存中医灿烂的文化行文著述的专科医史学、一直到近代医学史文献论文的总结著书。这些都是近代医学史研究的发展和历程。

中国近代早期的医学史研究多为西洋史研究,大多是译著西医典籍,其代表人物就是丁福保,译出日文西洋医书数十种,结集为《丁氏医学丛书》,并译著《西洋西医学史》。

而接下来涉及医药卫生各个领域,并以系统论述中国医学编年史为特点的医学通史著作的出现。首推陈邦贤,他是我国的医史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毕生致力于中国医学史、疾病史、医学家传记、二十六史医学史料之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接着就是中国医学史界对专科史的研究,谢利恒主编《中国医学大辞典》在中医学界影响相当深远。张赞臣有《中国历代医学史略》、《中国诊断学纲要》、《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咽喉病新镜》《中医喉科集成》等专著10余种及医话、养生、临床总结等学术论文数十篇。陈存仁主编三百余万字的《中国药学大辞典》。

最后就是中医医史文献学的范行准,撰有《明季西洋传入之医学》、《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中国医学史略》、《中国病史新义》等著作。

四、中国近代医学史家所著医学史著作特点

1.中国近代医学史家的医学史著作呈现多元化

由表1不难得到,中国近代医学史家所著医学史著作对近代医学历史进入细致而深入的探讨,涉及的内容包括各种人物、早期的著作以及中外医学的碰撞和交流等等,近代这一段时期有关医学史专载之史籍,系统的对医学史进行叙述的专著等出现多样化的内容。综观这些论著,主要是集中在中医学史的研究,近代医学的演进、西方医学的传入同时也出现了近代专科史的研究,以及中西医学的碰撞和交流等等。

2.史籍著作整体偏少但具有权威代表性,为现代医学史研究的发展打了基础

近代中国医学史研究的著作屈指可数,但后人不得不承认其权威代表性,除上述已经了解的医学史著作的简要介绍,陈邦贤的《中国医学史》、李涛的《医学史纲》及王吉民、伍连德的《中国医史》等三部著作,这三部著作被看成是中国近代具有代表性的医学史研究成果。

所以近代的医学史家们不仅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深造诣与深厚的医学学医或行医背景,而且很多人学贯中西,中西医皆通,更有相当一部分人有着当时颇高的医家地位,成了最有特色的一批医学史家,他们为后人留下了多元化且权威的医学史资料。近代的中国医学史的研究在这些学识渊博医史学家们的认真钻研下,有着这些含金量很高的论著,所以近代中国的医学史研究的论著直至今日仍然有着异彩光芒,探索着近代医学的演进,为之后的医学史研究的工作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邦贤中国医学史[M]上海医学书局.1920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2]谢利恒中国医学大辞典[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

[3]王吉民、伍连德中国医史[M].天津印制局1932

猜你喜欢

近代权威多样化
“六经皆史料”:“六经皆史”论的近代诠释及其意蕴
近代中国社会的爱国主义问题(1840—1911)
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内容的设计*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苏州商团历史沿革略考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再说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