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对发展创业文化的启发

2014-12-31吴军宏

黑龙江史志 2014年23期
关键词:启发

[摘 要]20世纪80年代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在我国重兴并发展起来。因其对现代化的反思和对民族文化的重视,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在我国现代文化思潮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市场,与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西化派一起成为主流文化思潮。学界对新文化保守主义的争论也从未停止,但笔者认为,应理性看待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重兴和发展,突破局限,使其从呼吁归于传统的理想走向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的实践,从一味批判和激进反思走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本文从创业文化发展的角度,重新理性审视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局限性和发展可能性,提出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对发展创业文化的几点启发。

[关键词]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创业文化;启发

在国际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伴随着对工具理性的反思和民族文化危机的担忧,宣扬为缓解中国人信仰迷失、道德失范、精神“皈依”缺失问题而呼唤新的文化价值理念,进而保持民族文化独立发展的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在20世纪80年代重兴并发展起来,且将其称为“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一、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在我国重兴的原因及其表现

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以“中国文化保守主义峰会”为标志的2004年以来,作为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的“大陆新儒学”,以其“力图以价值理性来批判以工业化为主导的现代化进程中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而解决由之带来的人性疏离、道德沦丧、信仰迷失等一系列问题”的基本逻辑,引来了众多认同者和追捧者,成为新文化保守主义在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新文化保守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西化派一起成为现代文化思潮的主流。“新文化保守主义”的重兴和发展,是受众多因素影响的结果。

从国际新形势来看,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在我国的重兴和发展是必然趋势。其一,“后冷战时代”世界各国对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复归传统和保守,为其提供了重兴的土壤。20世纪末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世界进入“后冷战时代”,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思想界以对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是否失败的思考和对“激进主义”的反思批判为引子,引起对既往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全面反思和调整,以及对各自民族的现代化道路进行重新设计和选择。在美国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以英国撒切尔政府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纷纷寻求新的发展思路开始聚焦复归传统和保守,发轫于英国光荣革命的文化保守主义逐渐成熟并随之重兴。其二,非西方国家全力倾向于提倡和发展本土文化对抗西方“后殖民主义”,为其提供了发展的机遇。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文化优势为主要霸权手段的西方“后殖民主义”在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趁势发展起来,并随着非西方国家和地区文化多元化趋势不断加强,引发了非西方国家对民族文化认同危机,开始自然倾向于全力提倡和发展本土文化来对抗“后殖民主义”。中国知识分子同样更多地关注和担忧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的优势和霸权下的生存问题。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西方价值悖论”的观点就指出:由西方化促进的现代化客观上提高了非西方国家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和民族文化信心,由此引发的传统纽带和社会关系的断裂,造成对现代化的异化感和反常感,这就促进了非西方化和本土文化的复兴,甚至导致人们从宗教中寻求认同危机的答案。(1)其三,对工具理性过度膨胀及其带来的严重问题的批判成为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主要任务。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甚至带来人性疏离、信仰迷失、道德示范等严重问题,人类面临的发展困境日益严重。因此就导致了以价值理性来批判工业化为主导的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工具理性过分膨胀及其带来人性疏离、意义迷失等问题为基本特点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2)其四,欲以中华文明救治西方弊病的新趋向使中国文化受到青睐和赞扬,为中国当代文化保守主义者注入了强心剂。西方国家始终无法逾越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资本主义制度难题和战后新型民族国家发展面临的重重困境,与长期以10%左右速度实现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中国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奇迹”、“中国模式”、“中国道路”越来越成为世界范围内热议的词汇。甚至有学者认为“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弗兰西斯·福山认为:中国模式的有效性证明,西方自由民主并非人类历史进化的终点,人类思想宝库要为中国传统留有一席之地。

另外,林毓生、余英时等海外学者20世纪80年代发起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文化激进主义的批判在我国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重兴和发展中有重要影响,为大陆文化保守派提供直接的理论来源和各种可能的支持,我国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重兴是海外学者和大陆保守派相呼应的产物。总之,国际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无疑为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在中国的重兴和发展提供了良好时机。

从我国国内情况来看,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重兴和发展是中国现代文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是具有中国文化主体对待文化环境变化的态度和心理的深层原因的,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一,伴随改革开放开启中国现代化进程大门,中国文化以包容的态度向世界各民族文化开放。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到思想解放深化,从对外开放新格局到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网络时代到和谐社会构建,中国思想空间的开放和宽松的文化环境使中国文化呈多样化得到承认、尊重和发展。以自本自根自居的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自然是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中国现代文化系统中不可获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国人,尤其是中国文化精英,近代以来在中国文化处于文化冲突和文化嬗变之际,多数人具有对古今中西文化进行全面地多层次地深省的基本态度,这和他们在面临大变革和新事物时的念旧情绪共同构成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重兴和发展的文化心理基础。其三,“文化保守主义是在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出现的”,(3)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源起西方的现代化归根结底不是中国文化完全内发性的产物,中国文化现代化之路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被动开启的,必然要经历从外在冲突到内在转化的过程。20世纪末21世纪初,西方化思潮以简单单一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心态否定中国文化传统价值意义的局限逐渐被打破,阻碍传统与现代良性互动的挫伤国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已经站不住脚,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以西方化为主的现代化理念和对在此基础上建立建设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进行全面反思和调整。中国文化现代化开始呈现向内发展趋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反映在文化发展上就是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这终将深入到民族文化层面上来,传统民族文化如何适应现代化需要就被尖锐的提出来。从中国文化自身发展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定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根本属性,一定程度上代表民族性的文化保守主义必然应得到适当的发展。重新检视中国特色文化,珍惜自己的“国学”遗产,眼光向内,更多地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遍价值和现代意义。从传统文化中发掘新的现代化文化资源,汲取其积极的、对中国发展未来有帮助的方面,经过中国文化价值系统内在转化,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和中国文化现代化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思想发展态势。这些都使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适应了我国综合国力增强、民族精神振兴等现实在文化上的必然要求,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兴盛了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20世纪90年代掀起的一场“国学热”。由1993年8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燕园涌起“国学热”》的长篇通讯发端,“国学热”从高校延伸到整个社会,“‘国学与‘西学形成鼎立之势,并日益受到国人的关注”。从此出现国学研究与出版热、读经诵典热的现象,甚至还有“传统文化复兴论”等声音。(4)其二,大陆新儒家作为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出现。以陈明、蒋庆、盛洪、康晓光等为代表,对港台、海外新儒学提出尖锐批评,认为中国复兴儒学不能走“心性儒学”,而是要走“政治儒学”的道路,并公开提出“王道政治”、“复兴儒教”等思想主张,甚至要以儒学取代马克思主义“王官学”地位,表现出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大陆新儒学已经发展为一种现实性很强的“复古更化”的政治思潮。

二、新文化保守主义促进创业文化发展的发展可能性与局限性

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作为我国文化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从重兴和发展的表现来看,新文化保守主义在我国具有一定的市场和地位,表现出促进创业文化发展的可能性。国学热研究和出版热、读经诵典热在实践中更多地体现为产业运营模式发展,表现出很强的市场需求和产业效应。虽然,新文化保守主义更多地停留在继承传统回归儒学的一元文化形态,体现在思想和意识形态领域,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同时表现出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局限性甚至危险性。但也应该看到,它所极力倡导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学几经沧桑沉浮,却成功铸造了中国人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观念,其开放性“创造的转化”特质,在创业推动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必定会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包含创业文化在内的文化建设的重要精神资源。以儒家文化为思想根基的中国文化,其侧重点在于对秩序的关注,强调纵向、横向关系,强调对群体的责任、偏好、和谐和相互合作。(5)而这种对群体的责任、偏好、和谐和相互合作的中国传统家庭式创业倾向所表现出来的勤劳致富、诚信踏实、互惠合作等创业文化价值导向。在对西方化、现代化和体制的思考反思过程中,文化保守主义保守的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土壤,催生出更加符合我国创业型经济发展的新创业文化,必将开放出更加灿烂的民族创业文化之花。因此,重新理性审视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局限性和发展可能性,使其从呼吁归于传统的理想走向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的实践,从一味批判和激进反思走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能够反映新文化保守主义发展现实,并能够实现新文化保守主义局限性蜕变的创业文化成为最好的选择。最核心的是要弄清楚新文化保守主义促进创业文化发展的局限性,这是利用创业文化实现对新文化保守主义的创新性改造的重点。

第一,创业文化的开放性和文化保守主义的一元独断式狭隘思维是不相应的。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创业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性在于开放性的创造性转化,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包容发展,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不断创新拓展新的文化内涵。创业文化发展是在平等尊重的对话和互动中,求同存异、勇于创新、包容发展,激活交流融合发展的积极文化资源因素,使多元文化元素融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程。自本自根的新文化保守主义者在以倾力对抗西方“后殖民主义”为出发点的强调传统文化复苏和“复兴儒学”无可厚非。但是,单一挺立传统文化主体性的狭隘文化心态,并没有把我中国文化开放性的特质,一些文化保守主义者极端地持一元主义文化观,乾纲独断唯我独尊,以儒家“仁政王道”替代源自西方的民主,全面肯定传统、听任传统,甚至把马克思主义归于文化激进主义而否认马克思主义的合理性,否定革命和改革,把反对意见完全抛之脑后,一味强调继承而缺乏批判性的转化与创造,表现出“中西殊绝”的基本立场。新文化保守主义这种一元独断式狭隘思维阻隔甚至敌视外来文化,只能是自缚手脚闭门造车,结果也只能是停滞不前,甚至破坏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和特质而畸形发展。

第二,创业文化的系统性和文化保守主义的情绪化激进思维是不相应的。创业文化的发展因其关联创业实践的各个阶段和方面而具有系统性特性,全面考虑和配置有限资源以创造新产品、新服务的过程中,凝聚了更多的有志之士,才形成了丰富的创业文化内涵。从横向上的创业精神文化、创业物质文化、创业制度文化、创业行为文化,从纵向上的政府支持鼓励创业制度政策、创业者精神文化素养、社会各界尊重赞赏创业的文化环境等表现的系统性发展,肯定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意义的整体取向。然而,缺乏系统严密、科学合理的理论建构的新文化保守主义,在实践中倾向于内心深处的情绪化激进,甚至是“一种回归传统的躁动与情绪化的呐喊”,(6)尤其是在其文化立场、理论建设、发展规划等方面,还是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的不成熟不开放不理性的文化价值,使其往往陷入浅近的文化层面符号而冷落弘扬价值理性意义的困境。

第三,创业文化的引导性和文化保守主义的复归守旧思维是不相应的。创业文化的引导性特性一方面要求创业文化能够刺激创业行为和创业活动的积极发生,另一方面要求在创业文化均衡稳定基础上的科学创新而引领创业活动发展进程。文化保守主义一味复归传统保守旧制的思维不利于创业文化的创新发展,更不利于创业文化引导性特性的体现和发挥。因此,创业文化发展过程中要警惕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能盲目溯寻文化根植强调文化主体性。

三、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对发展创业文化的几点启发

新文化保守主义在现代文化思潮中虽然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市场,它对现代化的反思和倡导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和社会意义。但是,它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和表现出的独断性等负面影响,还需要进行深刻的理论积累和实践反思。创业文化发展在应对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时,应当时刻体现其系统性、开放性、引导性和规范性的特质,克服新文化保守主义非理性的单一观念,克服狭隘的独断对立,克服守旧的复归传统,克服激进的盲目发展,激发新文化保守主义促进创业文化发展的更多可能性,合理借鉴吸收多元多样的先进文化元素,利用创业文化实现对新文化保守主义的创新性改造,使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首先,系统多元,克服非理性的单一观念。创业文化的发展是创业者、创业企业、政府、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要克服非理性的发展观念,不能单一地强调创业者思想文化素质的培育和开发,更不能激进地依靠政府制度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创业文化的发展要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以创业者能力素质的提高为基础,以创业企业自身发展能力的提升为核心,以政府制度政策规划为导向,以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为支撑,统筹创业精神文化、创业制度文化、创业行为文化和创业物质文化建设,实现创业文化系统协调发展。

其次,开放创新,克服狭隘的独断对立。创业文化的发展是根植于民族文化且积极开放地吸收先进文化元素的过程,要克服狭隘的独断对立思想,不能拘泥于本民族传统文化当中停滞不前,更不能偏激地妄自尊大闭门造车。创业文化的发展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以本民族文化为根本,主动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元素,引进先进的创新科技和管理制度,开放吸收融合有利于创业文化发展和创业活动发展的有力因素,实现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推动创业文化的不断创新和永续发展。

再次,引导发展,克服守旧的复归传统。创业文化的发展一方面是对创业行为的反映,另一方面是创新创造的源泉,要克服守旧的复归传统思想,不断创新创造新的合乎实际的鼓励创新的创业文化。创业文化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深入了解人民群众在创业观念方面的新期待,细致把握人民群众在创业制度方面的新建议,动态追踪人民群众在创业行为方面的新模式,精准满足人民群众在创业物质方面的新诉求,不断培育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念,制定科学的创业制度文化,规范不合理的创业活动形式,建设鼓励创造的创业物质载体,持续提升创业文化品质。

最后,科学规划,克服激进的盲目发展。创业文化的发展是创业环境建设的一种重要方面,是一个严密科学的文化系统,是对创业文化建设规律把握的动态过程,要克服激进的盲目发展的思想,要实现整体协调的科学规划,不断发展完善和丰富创业文化内涵。创业文化的发展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科学合理的要求进行创业制度的顶层设计,采取先易后难、梯度推进的方法,统一部署、严密组织、有效监督、有序反馈,建立健全创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循序渐进地推进创业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系统协调的落实制度政策安排,有序有效地引导人民群众依法创业、合法经营,实现创业文化营造氛围、引领方向、凝聚力量、规范发展的功能,推动创业发展。

注释:

(1)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2)李翔海,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内涵、意义与困境[J],天津社会科学,1998(1):56-61.

(3)李翔海.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评析[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24-34.

(4)朱汉国.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第183-186页。

(5)Tsang,E.W.K.In seach of legitimacy:the private entrepreneur in China[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6:21(1):21-30.

(6)李翔海,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内涵、意义与困境[J],天津社会科学,1998(1):56-61.

作者简介:吴军宏,男,1987-,河南省林州市人,重庆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委2013年度软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市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KJ130627。

猜你喜欢

启发
语文课堂教学自主探究能力培养浅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优化
儿童心理学对幼儿园户外空间设计的启发
日本城镇化“绿色发展”新动力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发
杜甫的生态观对现代生态社会建设的启发
兴趣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单词教学中的作用
穷也兼济天下
愉快教学让音乐课堂轻松快乐
音乐课堂活动中教师的观察策略运用探析
生活环节中培养幼儿自主学习品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