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越文化交流历史渊源、新的途径及其当代意义

2014-12-31王小松

黑龙江史志 2014年23期
关键词:意义交流

王小松

[摘 要]中越两国是山水相连,人民世代友好的邻邦。长期以来,虽有争端,但和平往来一直没有断过,特别是文化交流方面。当前两国就南海问题,虽然摩擦不断、关系紧张。但是,和平发展依然是主线。因此,两国尝试新的文化交流途径,以便双方更好的沟通交流、化解矛盾。

[关键词]中越文化;交流;意义

一、历史渊源

(一)地缘

中越两国人民交往源远流长,跨境而居,关系密切。首先,中国与越南是邻邦。中越边境全长2449公里,其中广西段1118公里。我国广西、云南两省区与越南接壤,有1353公里的漫长陆地边界线,其中有一小段是以河流为界。其次,移民对文化的传播作用。由于两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古至今,广西人移居越南的很多。他们有的做官,有的经商,有的因为避灾逃乱等等。人口的流动,势必促进文化的交流、渗透。

(二)文化

中越两国具有共同的文化传统—儒家文化。首先,“郡县时期”或“北属时期”。秦汉之时,分别设立象郡和交趾郡对越南进行管辖,越南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郡县。此后,越南隶属于中国封建王朝统治之下长达一千年之久,史称“郡县时期”或“北属时期”。其次,“书同文,车同轨,形同伦”。儒家文化在越南得到广泛传播是在它脱离中国独立建国之后。越南在公元10世纪宣布独立于中国,但独立后的越南作为中国的藩属国,仍然与中国保持密切的来往,汉文化在越南的传播和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最后,汉字的没落。越南八月革命胜利后,国语逐渐在越南得到推广,汉字真正退出越南的历史舞台。但毕竟儒学已在越南传播了近两千年,儒家文化早已扎根于社会,成为越南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和民族价值的核心。所以说,中越两国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和基础。

(三)意识形态

中越两国具有共同的意识形态—马列主义。在历史上,中越两国形成了共同的传统文化基础;进入现当代,中越两国又形成了共同的意识形态基础,中越两国都有着共同的崇高目标:为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而奋斗。这两者对中越双边关系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越在传统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互动主要围绕现代精神文明的建设、党的建设以及经济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既有学术理论的探讨,亦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交流。由于中越两国有着共同的传统文化,因此,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上两国有着共同的关注切。2.文化与国家利益关系密切,它服务于国家利益,又从国家利益的维护中受益;而一些文化和文化现象,比如传统文化和意识形态,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可直接成为国家利益的组成部分。当共同的传统文化和意识形态与双方的国家利益,尤其是与双方的安全利益契合时,文化因素就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二、新的途径

长期以来,两国人民凭借着各自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形式各样的交流方式,既有政府形式的,也有民间形式的。当前,急需根据两国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创造出更多符合两国需要的交流方式。

(一)古代文化

古代中越两国的交流是长期的、全方位的,影响也是相互的。历史上,两国各自创造了人类优秀的文化,对人类的文明都做出了贡献。中越两国政府,应该设立中越古代文化交流史研究专门项目,发掘出两国共同拥有或相似的文化,如儒家文化、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引起两国人民的共鸣。通过学术界的交流,达成学者共识,以此教育两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为中越友好事业培养更多接班人。借助,中越青年大联欢、中越青年友好会见、中越青年知识竞赛等形式,来学习和宣传中越两国古代的优秀文化。使当代青少年了解两国的历史文化,增强两国人民的友谊,为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发展寻找历史根基。

(二)边境教育

近几年来,中越两国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增强,形式多样,其中两国高校合作办学、互派留学生或教师互访学习,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会等是主要形式。除此之外,两国还应该提高留学生的层次和质量、扩大留学生的规模,让那些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普通民众甚至穷苦人民的子女,也有接受异国教育的机会。他们的成材,必将为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两国政府尤其要对边境地区的民族教育实施特殊的优惠政策,在分配教育经费、安排教育项目时应该向边境地区倾斜。通过一些优惠政策,可以提高边境民众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边民教育知识水平,对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有重大意义。边境地区居住着两国共有的民族,他们或有血缘关系或有姻亲关系。生活习俗相同或相似,这就为民间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举办丰富多样的民间节日活动,如四月十四歌玗节、泼水节等,对两国文化交流有重要意义。

(三)旅游资源

相比之下,中国的历史和人文景点比越南多得多,而且得到了很好地保护。其中不少景点及相关典故故事,越南人民都有所耳闻,但未能亲眼所见,如北京故宫、醉翁亭、黄鹤楼等。越南的很多景点尚未开发,有其独特魅力的,尤其是沿海景点。两国的景点之中,最能唤起两国民众兴趣的是,在广西留下了大量保存完好的胡志明以及越南其他领导人的故居、遗物及相关物品。中越两国应该开发以下项目来扩大文化交流:1.以胡志明为代表的越南革命先辈们在中国大地上从事越南革命活动的足迹。2.开发两国丰富的历史遗址、遗迹资源。3.以开展红色历史遗迹为契机,弘扬两国传统友谊。4.在越南开发中国军队和越南人民共同作战抗击侵略者的历史遗迹。这些资源对中越两国人民来说尤为珍贵,对其宣传中越两国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两国政府应致力于旅游开发,通过旅游游客一方面能够进一步了解对方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日常生活、文化特色、地方特产等。另一方面,还将本国的价值文化带去,提升本国在对方眼中的形象,有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四)文化产品贸易

由于,中越两国移民历史悠久,人数众多且集中居住。华人华侨大多集中在胡志明市和湄公河地区,这对在某一地区传播文化非常有利。因此,在这一地区发展文化产品贸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主要内容:电影、电视、书籍、文学艺术作品等等。中国的电影、电视节目,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在越南深受观众喜爱。通过电影、电视及其他文化产品的交流,两国人民能够更好地了解对方人民的生活、感情、文化等情况。二、具体途径:1.推动新闻、出版、文化教育、广电影视等管理部门和企业交流合作。2.鼓励我国文化企业与越南开展文化产品生产合作,生产出符合两国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3.加大文化学作品的翻译和图书出版的发展。4.设立语言文化传播机构,如孔子学院,编写适合越南人民学习的汉语教材。5.举办大型文化活动,例如中越文化节、中越文化月、中越文化周等。6.相互之间举办文学、艺术作品以及各种图书展览活动。此外还有许多形式,如通过报纸、广播电台、电视等新闻媒体,对双方的文化及文化生活等情况进行专题介绍,这样可以为双方提供更多的有关信息。通过,中越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文化交流在这一地区会发展的更快更繁荣。

(五)民间交流活动

中越两国政府和民间的交流活动历史悠久,形式各样。然而,当前需要新的途径。2010年8月,中越两国建交60周年之际在广西举办了“中越青年大联欢活动”,类似于这样的交流形式应该多举行,比如青年文化艺术交流会、传统技艺交流会、厨艺教授等。这样一来,两国青年有机会相互学习除书本文化知识之外的日常生活知识,有利于增加两国青年之间的了解、信任和友谊。要突破政府主持的局面,各企业和个体也要参与其中,扩大影响。要活跃中越边境的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如广西龙州县金龙镇每年的四月十四歌■节,距今已举办了100多届1。节日期间,两国人民来往密切,边境贸易十分红火,两国人民增进了解,传播文化。要组织民间人士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如语言文化活动培训班,对消除语言和文化障碍有积极意义。要大力发展民间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泼水节等一些喜闻乐见的节日,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要在边境地区经常举行文艺联欢会,如广西凭祥与县与越南凉山市,广西东兴县与越南广宁芒街县等县市联合举办的各种文艺活动。通过这些文化活动,为两国的友好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中越文化交流的当代意义

加强中越文化合作,是双方共同的意愿,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要求,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利益均沾”。边境同源民族或跨境民族彼此通婚,成为亲戚,不仅能够消除语言障碍,消除隔阂,还能增进了解。每到圩日一到,边民大都会“趁圩”“赶圩”,甚至到对方圩市去从事买卖,顺便走访亲朋好友,这是中越两国边境地区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就慢慢演变成了边境贸易,并且得到不断的发展。

第二、“共同富裕”。中越两国边境贸易的互补与竞争关系是同时并存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比如中国需要从越南进口一些基础农产品,如亚热带水果等,同时越南也需要从中国进口一些机械产品,如摩托车等。此外,中越还发挥了地缘优势、边境贸易低运输成本、季节和气候的差别等优势发展农产品产业内贸易。通过产业内贸易,双方互相学习新技术,加强产业合作,逐渐形成多样化产品市场。

第三、“和平共处”。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期,中越关系恶化,严重影响了两国边民的日常生活,身心也受到重创,两国间的边境贸易额迅速下降,边境贸易甚至完全停止。如果能避免这些战争和争端,两国人民的关系会更加融洽,边贸的发展也会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古小松.中越文化关系略论[J].东南亚研究.2012年第6期.

[2]高剑平.中越“两廊一圈”战略的经济哲学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

[3]秦素茜,闰彩琴.“21世纪中越关系展望”——中越学者学术研讨会综述[J].南洋问题研究.2002年第4期.

[4]文丰义,凌莉.充分利用中越革命历史遗址遗迹资源开展两国“红色”旅游活动[J].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2010年第5期.

[5]张喆.中越公布李克强访问成果清单[N].东方早报.2013-10-16(A13)

[6]李婧.中越关系中的美国因素[J].东南亚之窗.2012年第2期.

[7]杨建娣.中国——东盟视野下中越边境贸易中的文化交流及建议[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猜你喜欢

意义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留学的意义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