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家长一道架起学生成长的桥梁
2014-12-30程玉华
程玉华
教师与家长沟通、配合得好,会给教学工作带来便利。有效的沟通,能促进家长与教师、学生与教师之间情感的互动,推进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为了使学生健康、全方位地成长,这里谈谈在与家长沟通、交流过程中应注意的几问题:
一、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状况
由于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的驱使,一些学生始终处于“被学习状态”,即整日上课、补课,正是这种状态,致使一些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的心理。不提学习什么都好,一提学习就抵触。这种情绪的产生,或者是由于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或者是由于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这类学生心理上的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调适、解决,时间长了,就会因为心理而非智力问题掉队。当然,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还不只这一点,如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学生和家长之间随时可能产生的交流堵塞,都可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老师和家长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要适时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
现在有许多的孩子,你如果问他(她)长大了做什么,有的竟然什么也说不出来或者说不知道,面对这样的学生你想这是不是理想教育的缺失呢?之所以学生不学习或学习没有动力,是不是从中可以找到答案?理想是前进的动力,是前进的目标,是人生的方向。教師和家长要解决好学生的理想问题,学生树立了理想,有了动力,有了目标,明确了方向才会不断努力学习。
三、让学生树立珍爱青春的观念
当前,一些学生只在意眼前的快乐而不在意青春的宝贵,得轻松且轻松,能玩则玩,学习只是凭好恶,目的不明确,学习起来不考虑效率,思想中不是给老师学就是给父母学,就是没有树立为自己人生学习奋斗的观念,更不要提为家乡为祖国而学习了。父母和老师也常常说“你好好给我学(做)”,时间长了,这些学生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会用“我还不给你学了呢”来要挟,这种理念下成长的孩子大多不考虑家庭、学校、社会的要求,不考虑学习机会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对这样的学生,家长、老师要悉心引导,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校和家庭相互合作,共同引导,使学生改变观念,思想进步,这样学生才能健康成长。
四、培养学生认真做事习惯
很多学生家庭条件不错,一些本应学生做的事常由大人包办,致使学生的自理能力低下。一些学生要求别人做的多,自己做的少;享受的多,创造的少;遇到难题图省事的多,主观努力的少。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的习惯、把事情做好的习惯,培养学生主人翁责任感,就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和家长要从长远考虑,共同携手,避免包办,培养学生积极努力做事、做好事的习惯。
五、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
由于家庭条件的优越,学生的攀比心理越来越强。日常生活中,如果自己在哪些方面差了,那是不可以的,从心理来说,必须比别人强,如有不如人处,就认为父母不好。时间长了,一些学生对家里给自己创造的幸福生活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缺乏感恩意识,消费水准越来越高。如此下去,学生饮水不思源,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只知消费,不知节俭,或节俭观念淡薄。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我们应有明确的目标。生活中的消费观念不是小事,关系到孩子将来的品质、为人处事方式,关系到孩子能否健康成长,这方面的问题不能等闲视之。教师应与家长勤沟通,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共同监督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
六、关注学法的交流、学习习惯培养
班级学生的成绩好坏不一,聪明与否是影响学习成绩好坏的因素之一,但更多的是学习的动力、学习的方法和习惯问题,致使学生成绩产生了差异。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和让学生时时准确掌握知识一样重要。教师可让成绩好的学生介绍一些好的学法给差一些的同学,更容易让学生接受。鼓励成绩好的同学的同时,也鞭策成绩差的,对班级学生整体进步非常有益,班主任可恰当安排,创造相互借鉴的环境,做好引导。习惯来自于自身的坚持,来自教师和家长的督促、要求和指引,教师和家长应携手并肩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七、关注学生饮食习惯的培养
班级里经常出现一种现象,学生上课吃东西。出现的原因有的是由于一些学生没有正常的饮食习惯,如挑食、偏食、身体不适等,有的来自家庭照顾不周。学生上课不能尽心,耽误自己学习不说,还影响其它同学,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待老师和家长的密切配合,帮助改正缺点。
学生的成长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和家长是学生成长的工程师,每一次交流都能解决一些问题,学生的成长过程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少,学生的成长就会越来越顺利。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是家长和教师的神圣职责,愿每一次的交流都能提升学生的成长质量,都能给我们家庭的未来带来新的希望。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