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现象:一个地域农资集群崛起的文化根源
2014-12-30孙立新,王旭,隋明斐等
在中国农资行业,“烟台农资现象”已经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从贸易商到生产商,从民营经济到国有经济,再到混合所有制经济,烟台农资人从烟台港出发走向全球,烟台农资人在良性竞争中为农资产业的变革树立了一个全新的榜样。10年前,中国农资传媒开始关注“烟台农资现象”,并进行了深入研究报道,10年之后,烟台农资圈又呈现出怎样的新气象?一个地域农资集群崛起的背后存在怎样的文化根源?本次论坛专设“烟台现象”访谈单元探寻答案。
主持人:
中华合作时报社编委中国农资传媒执行总编辑孙立新访谈嘉宾:
烟台港集团经营总公司副总经理王旭
烟台市农业生产资料总公司副总经理隋明斐
中农控股五洲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学江
烟台众德集团总经理王其选
烟台西瑞康集团副总经理张加领
以烟台港为平台,大家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烟台农资圈里的这帮人都很团结,大家通力合作。
烟台能发展起来的原因是先他人为师。
烟台农资现象是时代的产物,是与时俱进的产物。
以学习为主,走自己的路。
王旭:烟台港是汇聚精英的大平台
烟台港的历史与化肥发展史休戚相关。1978年烟台港做了第一个进口散化肥,那时候到港口来条件是有限的,基本上都是人工的分包,上世纪90年代初,烟台港引进第一套德国的自动化的灌装设备,1991年开始陆续投产,那段时间在全国都是比较先进,在进口化肥方面我们打下良好基础,2004-2005年,国内的氮肥才开始陆续出口,我们根据化肥的发展方向感觉到出口化肥的春天马上来了,专门安排队伍跑工厂和经销商,2003-2007年是我们逐步从出口67万吨慢慢发展到170万吨。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感觉到市场的变化可能后续还能再返高峰,所以我们不停地在进行分析总结。国内的生产能力、港口物流和国外的市场形势我们都做了分析,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可能这稍微有点低谷,2010年我们又上了一个台阶,逐年增加,去年做尿素380万吨,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是接了400万吨,取得这样的成绩与我们领导的重视和团队分不开。首先我们了解化肥行业,对这个行业有感情;其次严格履行合同,包括对外商签订的一批单子,必须在什么时间完成作业;最后,我们跟市场接轨,了解市场的发展方向和客户的需求。去年整个全球可能单一港口我们列第二,今年我估计这个量肯定能做到全球第一。
关于烟台的地域现象,关键是烟台有一帮做化肥的精英。现在化肥的集聚现象在烟台已经形成了,以烟台港为平台,大家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是鸡生蛋和蛋生鸡的关系,我们港口发展到现在确实离不开农资界的很多人,尤其是烟台农资圈精英对烟台港的信任和支持。
隋明斐:天时地利人和造就烟台特色
烟台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尤其是化肥市场从供不应求到目前的买方市场是经过了一个转型期,烟台以前一直是中国最大、世界最大的化肥进口港,现在是世界最大的化肥出口港,这首先是天时。地利是什么呢?在整个烟台港、港务局领导给我们提供的服务、物流、设施,这都是最好的,都是屈指可数的,当然还有大家的大力支持。人和是什么呢?烟台农资圈里的这帮人我们都很团结,第一个是快,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快,大家通力合作,大家经常聚在一起互通有无,相互合作,绝没有同行是冤家的说法,相互的竞争和排挤的现象是不存在的。总而言之烟台农资现象就是天时,依托烟台港的有利态势;地利,烟台港务局这么好的服务;再加上这帮烟台农资人,最后是人和,之所以有这三点才能有烟台农资特色。
王学江:创新是迎接挑战的必由之路
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大的环境,离不开它周围的土壤,烟台之所以会出现“烟台农资现象”,主要是与烟台这方水土有很大的关系,计划经济时期烟台港定位是一个进口的散装化肥港,当时国家花了重金从德国引进的灌装设备,因为有化肥在才有一批从事化肥的人,逐步地发展到现在。计划经济结束以后中国化肥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过去的进口转为出口,随着化肥出口的存在同样产生一批从事出口贸易的企业。
创新是迎接挑战的必由之路,烟台能发展起来的原因是先他人为师,并在学习中不断创新。嘉吉公司在烟台港建BB肥以后,我们就跟嘉吉公司学,觉得这将来是一个趋势和方向,虚心向别人学习,经过这几年不断地发展,BB肥行业现在已经脱离了几种原料单一混配的时代,几种原料单一混配同质化特别严重,竞争比较厉害。所以大家都在不停地琢磨,怎么把氮肥进一步加工形成缓释,把钾肥进一步加工形成一种带有活性物质的东西。这几年我们也是一代二代,三代,现在出来第三代BB肥,从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当中加了我们的BB肥当中,形成一种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BB肥。我们的口号非常明确,就是让所有人吃上海鲜大餐。
王其选:烟台现象的核心是竞合
烟台农资现象是与中国经济发展分不开的,是一种时代的产物,是与时俱进的产物。烟台港口是中国出口大港,这个地位决定了烟台农资企业的客观基础、地理优势,也给化肥企业带来了化肥经营的优势,这就是地利优势。国家经济的发展就是天时,开始中国比较落后不用化肥,用农家肥,1989年农业发展开始加快,因为人口多了,要解决吃饭问题,农业发展必须要快,化肥用量开始逐年增加。人和,我们烟台农资企业应该说是比较和谐的,大家没有说因为竞争而互相诋毁,我们认为竞争是必然,不竞争就不可能发展,但是合作是必要,只有在合作中才能产生群体现象,也就是说的“烟台农资现象”。
“烟台农资现象”产生肯定是有它的历史缘由,一个是地理优势,另外一个是港口化肥优势,还有一个是示范效益。烟台市化肥带头人是供销社,在计划经济时把化肥的经营量做的非常大,这么大的化肥量我们才有机会去发展港口化肥贸易,把今天的货物发出去,在这个港口化肥贸易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些企业是应运而生,产生了好多的一些物资企业。但是任何事情都是变化的,那是1998-2000年期间,化肥进口量急剧下降,形势变了,我们这些农资人就要跟着形势的变化而变,不变的话就会失去生存空间,在变的过程中这些企业都是根据自己不同的条件不同的情况在变。
张加领:在学习中探索“生之道”
我们公司主要是复合肥和BB肥两种,现在提出来的就是“小工厂大贸易”,根据形势发展,原来主要是做贸易,后来才根据情况进行了建设工厂,进行国内生产销售。随着这个市场发展我们现在提出来工厂和贸易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今年贸易和我们自己的品牌销量没有希望得那么高,我们也是逐步在发展。我们公司下一步发展“生之道”品牌还有西瑞康品牌,下一步走势根据我们公司发展情况,我们也会不断地总结国内农资市场发展情况,很多企业都各有各的特点,我们想走自己的路,但还是以学习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