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字当头特色育人

2014-12-30吴霓

当代贵州 2014年34期
关键词:兴农办学中学

吴霓

贵阳市白云兴农中学(以下简称兴农中学)创办于1993年,从36名学生、农房校舍的简陋办学,发展成为贵州省民办学校中的第一所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是贵州省规模最大、实力最强、办学条件最好、办学历史最长的民办全封闭寄宿制完全中学。其发展的核心,在于面向农村,着力培育中等生群体,并结出了累累硕果。

面向农村生源:从把握生存空间到升华教育理想

兴农中学大量招收农村孩子,既姓“民”又姓“农”,学校取名“兴农中学”,就是要为农民子弟服务,实施从农村打开缺口的战略。

建校之初,校长蒲邦顺创造性地提出了“争公办学校之不争,补公办学校之薄弱”的办学理念。他认为,地处西部贫困落后地区的农村教育相对薄弱,优质公办学校又不可能全都顾及得到,这便是兴农中学生存的广阔空间。只要办学质量上去了,而且服务周到,就不愁没有生源。

1993年建校初期招收的36名学生,全是贵阳市白云区附近农村的孩子。这些学生入学时学习基础很薄弱,有的连ABC都不会念。为此,蒲校长率领仅有的几名老师一头扎到学校里,为他们一一查缺补漏、巩固知识,短时间内大幅提升了这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成绩。1994年学校43名农村孩子有41名考上了中专,实现了跳“农门”的传奇。

1996年兴农中学扩大招生范围,招生对象除了原有的农民子弟,还扩大至公办学校无暇顾及的县、乡农村生源,此外还有在大多数学校最容易被忽略的学习成绩中等,甚至偏差的“中等生”。蒲校长认为,农村是最大的教育市场,农村的孩子有权利受到良好的教育,兴农中学应始终真诚服务于农民朋友。目前,兴农中学74%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学校为了支持他们稳定就学,每年都要拿出几百万元,资助其中20%以上的贫困学生。

在经济的支持、精神的鼓励、学校教育的培养下,自2001年开始,兴农中学每年都有学生走进清华、北大、复旦、浙大等名牌大学。学校采取“先下再上”的发展战略,以教育相对薄弱的州县市尤其是农村为立足点,扩大影响,积累实力。蒲校长说,“兴农中学这棵大树的根,应该伸到全省各县市,在那儿去汲取营养,才能枝繁叶茂。”兴农中学的生源在2005年覆盖了全省88个县市,这也为兴农中学赢得了兴旺发达的局面。

优差相帮、贫富相济:实现学校“内部良性循环”

在以“农”为核心的同时,蒲邦顺校长又适时提出了一条“优差相帮、贫富相济”,实现学校内部良性循环的办学理念。即把学校的中等生和农村优秀贫困生两种资源充分整合,既达到学校教育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取得社会效益;同时又解决办学所必须的积累,挖掘民间的经济潜力,支持学校的发展。蒲邦顺校长说,兴农中学以占学生大多数的中等生为主要生源,学校着力为他们“纠正习惯、补习基础、树立信心”,使他们在老师的教育下“品德有长进、学业有提高、升学有希望”,同时以在学费上“减、免、缓”等优惠政策,招收一定数量的品学兼优但家境贫困的学生,作中等生的榜样、行为的表率,让这两部分学生“优差相帮、贫富相济”。

在这一办学思想指导下,兴农中学让那些占60%“进重点中学、重点班无门”的中等生和20%学习偏差生在这里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起飞:优秀贫困学生完成了高中学业,几乎百分之百走进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重点大学殿堂,大多数中等生圆了他们及其家长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大学梦想。

分层教学+预科教育:特色教学因材施教

兴农中学在高中采取预科班、普通班、奥赛班、实验班等分层次教学,针对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模式的教学,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才的希望。在兴农中学,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采取小班制教学,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每个学生的培养计划。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高中预科教育。

初中毕业考不上高中,便会形成一个断层。这部分孩子不少流落社会,对他们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会造成隐患。2006年,兴农中学开全国之先河,首创高中预科班——在高中三年之前加设一年预科班。预科班的各门功课都是老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编写的。同时,精心配备教师,教学与教育并重。在预科班教育上,蒲校长的主导思想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树立应该是自编教材的核心内容。通过一年的预科学习,从知识上进行补充,从心态上进行调整,不仅使4年前中考300多分上不了高中的多数学生有了走进大学殿堂的机会,而且使更多的学生在这里走出了中考的阴霾,适应了高中的生活,收获了自信和树立了理想。据统计,在办预科的8年中,有学生高考超过一本线,三分之一以上学生高考超过二本线,85%以上超过三本线。

学校管理:以学生为出发点,全方位服务学生

兴农中学以“服务让家长省心,教育让学生安心,管理让家长放心,质量让家长信任”为治校方针并狠抓落实。兴农中学有一个严格的规定,学校为全体教师提供免费伙食,但教师必须与学生共同进餐,以此增进师生感情,同时维持就餐秩序,让教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学生。

以学生和家长为本的管理始终贯穿学校日常工作之中。学校规定:只要有10个学生以上的县份,不论有多远,家长会要尽量开到县上去;学生犯了错误,请家长来校必须通过执行校长或年级主任批准;学生生病住院,必须有班主任、校领导到医院看望,先由学校垫钱治病等等。学校以党支部牵头,总务处、教学处、教务处、德育处负责,定期开展学生家长问卷调查,收集对学校工作尤其是教师、员工的服务工作的意见,并设有意见箱,鼓励学生向学校领导反映情况。针对假期里远道回家不易的学生,学校设有专门部门和专职人员负责对留校生进行管理。不少教师把学生带到自己家里包饺子,做饭吃……

优质教育资源输出:领办学校  建立分校

为了充分发挥民办教育机构体制优势,贵阳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将一所只能容纳300多名学生寄宿的初中移交给兴农中学“零租金”领办。经兴农中学贷款投资1000万元装修改造后可容纳1500名学生寄宿。既增加了学位,又减轻了政府长期承担教育经费的负担。

国家级少数民族贫困县独山县高中教育质量一直上不去,大量优秀生源舍近求远到贵阳、都匀甚至省外“名校”求学,不但加重家长的经济负担,更严重挫伤了本土教师的积极性和自尊心。2013年5月10日,独山县政府和兴农中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国有民办的“独山县兴农中学”成立。

由于办学体制的改变,开办仅一年,独山县兴农中学在全州的统考和高考中名次迅速提升。秋季招生,优秀学生很少外流。过去在外地求学的学生不少转回独山读书,整个学校校风、学风、教风焕然一新,独山县教育出现了转机。优质民办教育资源对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输出,已经取得良好效果,独山县兴农中学的办学实践是符合国家改革创新精神的一种区域教育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探索。

铸造“兴农”品牌:为民办教育提供发展新思路

兴农中学通过智育与德育教育并举、兼顾效率与质量,不仅成为高分的制造者,更成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有效通道。2000年前,学校为中等专业学校输送了340多名学生。2000年有高中毕业生以来,为高等学校输送了二本以上学生近8000余人,其中重点院校近3000人。近5年来,学校二本以上升学率达72%左右,其中一本升学率达25%左右。连年有考入北大、清华、浙大、复旦等院校的学生。

在我国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兴农中学创新民办教育发展的经验,不仅迎来了学校自身发展的新机遇,更成为中国特色教育发展的一条可以借鉴的可行路径。

兴农中学立足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兼具民族、贫困、落后、边远多重特征,旨在服务于农村学生、中等生等处境不利群体,并实施素质教育,不但提高学业成绩,更培养学习习惯,建立学习信念等,为不同的学生设计“有教育关照”和符合“个体发展”的教育,并为他们筑起了通向成功的桥梁,使学生不但考上理想的大学,更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办公厅主任、原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在2010年11月25日贵州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专门强调:“如果我省各市、州、地都能有1—2所贵阳白云兴农中学那样的民办中学,……我省教育发展就会呈现出新气象”。(作者系教育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黄莎莎)

猜你喜欢

兴农办学中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庆丰收
天津农商银行“兴农助教”专项基金已资助6590名学生用款逾1568万元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工匠培训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