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生态蝶变
2014-12-30朱江
当代贵州 2014年33期
朱江
毕节地处乌蒙山区,千山叠翠,万木争荣。这片国土面积2.6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高原山地面积占了93%。
1988年以前,因为人口增长失控,“越生越穷,越穷越生”、“越垦越荒,越荒越垦”的恶性循环,导致林草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现象突出。
1988年,胡锦涛同志倡导建立的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成立以后,毕节把生态建设摆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作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及解决民生问题的实事来抓,坚持开发与扶贫并举、生态恢复与建设并进,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生态环境从不断恶化到明显改善的可喜变化。
如今的毕节与试验区建立之初相比,森林覆盖率从14.9%增加到41.5%,林木蓄积量从872万立方米增长到2214万立方米;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到1.5万多平方公里、土壤侵蚀模数每年每平方公里减少到2973吨;全市生产总值从17.8亿元增加到737.4亿元;财政总收入从1.98亿元增加到18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82元增长到4210元。 据统计,2013年末,毕节依托独特的喀斯特森林资源发展起来的森林生态旅游公园,从1993年的1个发展到现在的10个。以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花海旅游为龙头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全市年旅游综合收入已超过140亿元。
绿色产业的发展,使昔日的穷山恶水变为青山绿水,荒山秃岭变成了绿色银行。一曲“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迷人协奏,在磅礴乌蒙激越回荡!( 责任编辑/朱 江 版式设计/张 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