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教学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
2014-12-29吴宝菊
吴宝菊
[摘 要] 探究式教学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去发现科学结论并注意面向全部学生,关照个别差异,注重发挥教师的自身的指导作用,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要注意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连续性和艰巨性,注意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探究要求。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探究式教学 课堂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把学生看做“小科学家”,也就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去发现科学结论,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或完全靠书本来获取知识,而是通过一些资料提出问题并作出猜想,再通过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讨论后得出正确结论的。对于这些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与记忆,并应用到实际中去。
在理解并接受了“探究性学习”的基础理念,我较早的开始了探究性教学的大胆探索和实践,例如在学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一课中,老师先提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每逢下雨天,经常看到马路上的电子屏幕出现“雨天路滑,汽车小心慢驶”的字样,对于这一现象再请同学们联系最近刚学的摩擦力,想一想是什么影响了摩擦力?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情况加以分析,假设问题,提出猜想,然后设计实验,最后再小组讨论,分析比较数据得出结论。在这样的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得出的结论要比老师在上课时说的定义有更深刻的映象,也不容易忘记。这堂课结束后我也有了很多的收获和反思:
1.再老的课,只要花心思,总能找到新角度,上出新意来,关键在于要在教学上有所追求。
2.再新的设计,如果脱离学生的实际,就算不上是好的设计,不能让课堂流于形式。
探究式教学的应用范围已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的推进而越来越大,在应用中,我认为我们教师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一、面向全体学生,关照个别差异
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在小组中较少发言的学生,重视对这些学生的观测,尽可能弄清楚他们每个人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适当降低教学要求,减少作业要求和数量,要多鼓励少批评,让他们跳一跳可以摘到学习的果子,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
二、联系社会实际,设计探究问题
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之前首先要注意了解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再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设计、组织教学。
例如:学习液化知识前,让学生观察烧开水从壶嘴向外喷“白气”的现象,并思考为什么最接近壶嘴的地方却没有“白气”?让学生思考晨雾是怎样形成的?草上的露珠是怎样形成的?煮饭时冒出的“白气”、冬天我们口中呼出的“白气”、夏天冰棒冒“白气”是否一样?等等,这样既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也使学生思考问题有针对性,学生带着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究,在探究中我会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探究性成果进行总结,并让学生自主讨论交流。此时,对正确的结论予以肯定,对有争议的论点加以解释。通过这样的探究,使学生利用自己已学过的物理知识,了解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强烈欲望。
三、发挥教师作用,做好指导工作
探究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我们应该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比如在《声音是怎样产生》时,我用手将塑料尺的一端固定在讲台的边缘,尺子的另一端伸出讲台面,再用手拨动,让尺子发出声音。问:这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让学生对照课前预习,结合课本知识,并且与同学讨论。有些同学认为:“声音可能是塑料尺敲打桌面时,两者撞击发出的。”也有同学认为:“可能是塑料尺振动时与空气摩擦,空气发出的。”也有认为:“可能是尺子本身振动产生的。”有个别学生认为:“要是因为振动产生声音,那么为什么我的手在空气中左右振动却没听到声音呢?”不同的观点一一提出。这时我在教室内巡视,及时指导学生并与学生讨论,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并且回答学生所提出的“稀奇古怪”的问题,充分肯定他们独到的见解,保护学生的创造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服务。
四、强调学生合作,关注学生交流
探究中的合作、分享与交流,可以使不同的学生贡献出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学生完成一个学生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例如在探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时,我们先猜想出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后,就分别给四小组不同任务,依次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与液体温度,表面积大小和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因素关系,最后归纳出影响某种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使学生在合作中得出结果,使他们能兼容互补,相得益彰。
五、重视探究过程,培养探究品质
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和引导的,常常需要反复探究,不必强求一两次的探究就能水到渠成。在探究性学习的引导过程中,要让学生关注探究性学习的连续性和艰巨性。
6.注意学段差异,设置不同要求
初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对于这个阶段学生的探究活动主要是以系统的观察、对常见物体的摆弄、测量为基础,对物体及其属性的检验和定性描述,(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观察水沸腾时的特点等)从事分组和分类的活动,思考物体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要学会采用简单的设备和工具(尺子、温度计、钟表、放大镜、天平、弹簧秤等)收集数据,并学会以图示方式或书面方式报告和交流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
进入初三阶段,对学生的要求有所提高,学生除了应该学会系统的观察外,还应该能够进行精确地测定(定量描述)、完成实验。实验作为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要求学生经历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和得出实验结果等一系列步骤。对于探究性的实验,更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如在进行简单电路连接的教学中一系列实验学生都要自行设计完成。先将两盏灯接入同一电路得出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再设计用开关来控制两盏灯,得出串联、并联电路特点,干路和支路开关的作用,然后用电流表测出电路中的电流,得出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用电压测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得出串、并联电路电压特点,再用电流表、电压表测某一灯中的电流、电压来学习欧姆定律等。一系列的实验层层推进,使学生知识在实验中不断完善。
总之,探究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养成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