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家的不安来自何处

2014-12-29柳传志

现代阅读 2014年6期

很多人都会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企业现在的生存环境,和我当年创业时的环境相比,哪个更困难一些?其实,这两者有着很大的不同。当年跟我同台领奖的很多人,现在已经销声匿迹了。经历了那样一个大浪淘沙的年代,我深深感受到新、旧制度的强烈碰撞,以及中国的改革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

“联想”在20世纪80年代创办。对我来说,业务上的困难都不算真正的困难,最难的是,怎么适应环境,怎么让企业活下去。

那个年代,中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立法和执法不能自洽,计划内企业和计划外企业所能获得的资源有天壤之别。计划内企业拥有生产批文、拥有外汇指标,而像联想这样的企业,只能用高价买指标,到“黑市”上换外汇进口零部件,这么做需要冒很大的政策风险。企业要把自己的目标想清楚,把政策研究透,确定做事的底线。即便如此,联想也有过被处罚的时候。

回想起来,那时候的环境非常险恶,但即便被罚,我们的心态和现在的企业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没有愤愤不平,因为对方确实是在按照制度办事;我们也不觉得惭愧,因为很多规定与市场经济是相违背的;我们相信将来一定会改变。事实上,在我们因为“奖金税”被罚后没多久,这项规定就被取消了。

那个年代,计划内的企业没有真正的销售,采购渠道由国家提供,价格由国家确定,卖给谁也都分配好了,开一个“订货会”就全部解决。企业就是一个生产厂,人的积极性被禁锢,产品永远处在短缺的状态,企业没有竞争力,一个大浪就可能被冲得片甲不留。

而联想被关在计划体制外面,没有背景,没有靠山,困难得几乎寸步难行。但我们没有像体制内企业那样身上被绳子捆着,我们努力研究市场,研究环境,设定目标后,千方百计谋求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研究企业运作的规律、管理的规律,逼迫自己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联想才能够从那个年代里走出来,走到今天。

改革开放经过了30多年,中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个领域都确立了新的法律法规,改变了过去没有规定或者规定明显不符合市场经济的状况。但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执法不公、官员索贿的现象时有发生;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快慢之间差别很大,一些法规赋予了执法者很大的人为裁决空间等,这些“空间”会引起人的不安。

企业家为什么不安

联想创业的早年间,中国是完全没有规矩,大家可以胡来;而今天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有了规矩之后,有人按规矩办,有人不按规矩办,这就形成一种不公平。

选择性执法是当前企业家们抱怨最多的问题,也是不安全感产生的一个主要来源。人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担心:提了意见会不会得罪某些人?他们想找企业的问题,多多少少总还是可以找到的。另外,一些资源分配会带有个人关系色彩或一定的倾向性,有寻租的成分。

联想一贯注重说到做到,做企业要合法合规。我们从来不说过头的话,不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这可能是联想到地方投资还比较受尊重的原因。同时,我们有一套制定战略的方法,非常强调从战略上规避风险。联想控股目前所进入的行业,都是受国内外政治经济影响小、更依靠市场竞争的行业,比如农业、食品行业。国家鼓励土地流转之后,各地政府对发展农业都很支持,只要我们把获得的利益让利一部分给农民,同时又注重企业文化和产品质量等问题,就不太会受到那种“争夺资源”的困扰。

企业家对于“重庆事件”普遍有强烈的不安,地方政府不按规则做事。“打黑”维护社会秩序原本是好事,但根据其需求选择“打黑”对象并罗织罪名,这就太可怕。

企业家应在法律框架下认真发展企业,照章纳税,更好地解决就业,不断推动国家的经济建设,树立良好的商业道德风尚。在此之上,大的企业要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开展公益事业,这些是应当鼓励的。如果让企业家处于一种不安的状态,一些企业会变得更注重钻营与政府的关系,而不是好好运作自己的企业,这对经济发展很不利。所以,我们特别希望政府能够对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进行系统的设计。

禇时健曾将一个亏损企业做成了当时中国的利税第一大户。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我们是尊重他的。后来他因贪污被判无期。他贪污当然不对,但当年对他的处理,国家确有值得反思之处。像褚老先生这样的企业管理者,是一只能下“金蛋”的鸡。过去很少去考虑这样的鸡是怎么选拔和培养出来的,只知道鸡偷吃米就要杀掉,没有想过如何保护、扩大这种生产力。

企业与环境之间就像孵小鸡

我经常打这样一个比喻: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就像孵小鸡,最适合小鸡孵化的温度是37.5度,太高或太低都不行。

改革开放以前,好比是在90度的高温下,那个时候没有企业能够存活;等到我们1984年创业的时候,温度可能到了40度,只有生命力极其顽强的小鸡才能被孵化;后来温度逐渐朝着更适宜小鸡孵化的温度调整,不过近些年温度又有所升高。对于国家来说,不能要求小鸡的生命力有多么顽强,而应把环境的温度调整得更加合适,而企业作为小鸡则应该思考怎样使自己的生命力更顽强,能在较恶劣的环境中生长。

如何营造一个适合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这需要政府在“十八大”之后,从最高层推进切实有效的改革。这很不容易,需要最高领导层统一思想,进行系统设计。

企业家对环境的要求总体上就两点,一是产权有保障,二是把“规矩”定好,定正确,然后大家都按着规矩做事。定规矩时要减少可解释的空间,在执行中尽量减少人为因素。此外,政府本身的架构过于庞大,加大了财政支出,应该缩减。

我不担心的事情

对于现在很多人所说的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问题,我不担心。中国人非常聪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的能量逐渐发挥出来,表现出了“很强的模仿能力”、“很强的上进心”,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此外,我也不认为中国人“创新能力低”。我们才积累了多少年?我觉得只是时候未到。

中国的人口红利虽然在降低,但这些年来,国家积累了很多财富,中国企业家也积累了很多资本和经验。劳动力成本虽然增加了,但企业可以把总部设在中国,然后去国外设厂,还可以把欧美企业的管理经验跟中国企业的实践结合起来。

改革开放以后,外国企业在中国办厂,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管理人才。中国企业近些年也开始走向国际舞台,学习全球管理的经验,中国现在可以在全球视野下考虑发展的战略,中国企业家也逐步具备了全球管理的能力。这些都是中国现在拥有的财富,善加利用,给予正确的引导,我相信中国的经济一定会发生更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释放了中国人的积极性,换句话说,中国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动力,就是改革。如果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我们就还有进一步释放能量的空间。

“十八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说得对极了。政府主要是规则制定者,不要亲自动手,要尽量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对市场上的所有企业——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要平等对待。如果能处理好这些关系,中国经济就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我不同意“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将放缓”的说法。

比如说中国的房地产业,不仅是住宅地产,还包括商业地产、工业地产、旅游地产等,都还有发展空间。同时,这个行业还能拉动能源、建材、消费等一系列产业。中国农产品的价格,特别是品牌食品的价格也有可能进一步提升。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会升级,从吃饱穿暖到穿得更好,吃得更精致,各种电子产品都已经成为快速消费品。在这些基本消费需求之上,城市建设、清洁能源、医疗产业等都还可以做得更好、更精致。

联想控股已经制定了明确的中期战略,致力于在不同行业打造出更多的卓越企业,在2014年~2016年成为上市的控股公司。我们选定的几个行业,包括消费与服务、化工新材料和现代农业,都顺应了国家大的发展趋势。

但是我们不会追求短期回报,所涉足的实业,培育期短则四五年,长则七八年,有的还会更长。这样的布局能够使联想控股的力量逐渐爆发,保持企业利润的长期持续增长。我们希望联想控股上市后,能够给股市带来一股清新的风。

(摘自民主与建设出版社《中国2014:改革升档》 主编:胡舒立 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