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撤侨一个国家决定的产生
2014-12-29何建明
如果离开了自己的国家,你还会有什么?如果没有了自己的人民,国能是什么样?
黄屏,外交部领事司司长。他和副手、领事司副司长兼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主任郭少春等人已经两天没有回家了,这仅仅是大战开始的前夜。
利比亚的形势每天都在恶化,其发展速度根本无法预料。从2011年2月19日开始,我驻该国大使馆向国内发来的电文一封比一封加急:“利比亚政府已经失去对多个地区的控制,局势发展对我在利工作的数万名建筑人员和公民形成万分危急之势……”
“20日晚起,这里已陷入全面动乱状态……”
“形势已万分危急,我在利建筑工地多处遭遇袭击和破坏。有的公司财物被抢劫一空,并有数百上千人被暴徒残忍地赶到荒无人烟的沙漠之中……”
对黄屏和领事司的同事们来说,现在他们面临的这场战斗绝对是超级大战:要从远在万里之外的非洲战乱之地,将几万名随时处在生死危急之中的同胞接回来……
怎么接?什么时候才能接完?要动员多少人力物力?拖上十天八天,要是死了几百几千人咋办?
黄屏一说起当时十万火急的危急形势,语速快得就像连珠炮,脸涨得通红,情绪格外激动。
必须把同胞接回来!接到咱祖国的土地上!必须让他们平平安安地回到自己的家!
这是黄屏和领事司同志们共同的心愿,也是他们掷地有声的誓言。
黄屏深吸了一口气:昨天杨洁篪外长主持召开紧急会议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亚非司司长陈晓东汇报利比亚形势:“目前的判断,从利比亚的内部看,卡扎菲高压统治已经42年了,政治上四面树敌,经济建树也不多;从外部看,西亚北非政局动荡,来势凶猛,虽然卡扎菲本人试图讨好西方,但仍被视为异类,必欲除之。利比亚形势将继续恶化,很可能变成全面内战。”
“我同意晓东的看法,”国际司司长陈旭说,“从我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那边报来的情况看,西方国家正在酝酿出台有关利比亚的提案,意在整垮卡扎菲。”
“那么,如果局势恶化,我们人员撤离会不会受到冲突双方的阻碍呢?”外交部党委书记张志军提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肯定有困难,但总体上应该不会遇到阻拦,因为中利双边关系正常,反对派方面要争取国际承认,也很看重我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大国地位,不大可能得罪我们。目前我们在卡扎菲和反对派两边都有关系,只要工作到位,政治层面应该有保障。”外交部副部长翟隽说。
杨洁篪外长一直沉默地听大家的意见。张志军书记看看他说:“看来,我们要把工作往前赶,也要做最坏的打算。”
“看来要撤人了。”杨外长终于说话了,他用低沉的语气道,“人是第一位的,人命关天,首先要考虑的还是我们自己的人要安全。现在最要紧的事是,政策司、亚非司把情况搞清楚;欧洲司、非洲司先准备起来,关键时刻要能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成事。把这么多人撤出来需要时间,尽可能争取时间。”
杨外长抬头环视了一下在座的副部长和司局长们,指着财务司司长胡建中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先和财政部的同志沟通好,可能需要特事特办。”
“明白。”胡建中重重点头。
杨外长随即宣布:“现在部里需要成立处理我在利公民安全事宜的应急领导小组,请志军书记挂帅,宋涛、翟隽为副组长,黄屏、陈晓东和各部门一把手为小组成员。”
“好,大家按照杨部长的布置行动吧!”张志军书记说。
“听着,从现在起,我们这里所有人,除了上厕所,一刻也不能离开岗位!”按照惯例和业务职责,领事司和所属的领事保护中心,毫无疑问是具体行动的主要执行单位。黄屏在领事司说完这句话,小跑着赶到领保中心重复了同样的话。
“有多少人呀?”
“听说有1万多!”
“何止,少说两三万呢!”
领事司和领保中心的年轻人近些年也经历过大大小小10余次撤侨行动,但这么遥远,这么多人,又这么紧迫,他们可从来没有遇到过,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此等事态外交部没有遇到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没有遇到过。
21日早,黄屏和郭少春就从领保中心赶到部会议室参加应急领导小组碰头会。平日总是笑容可掬的杨洁篪部长也来到会上,此刻杨部长的脸上已经没有一丝笑意,他用极其深沉的语气再次强调:“继续密切关注利方局势发展,尽快做出撤离我同胞的方案。”
下午2时30分,外交部的部内协调会首先召开。各部门领导参加,并形成7点意见,其中最重要的是撤离方案,而方案已经涉及海、陆、空联动,甚至考虑出动军队……
4时整,由外交部牵头,公安部、安全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商务部、国资委、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民航总局、解放军总参谋部及相关公司负责人参加的部际协调会在外交部大楼召开。宋涛主持,并向各单位布置撤离事宜的相关任务。
会上出现了一些意外,某在利比亚工程建筑公司负责人汇报情况时说着说着,竟然哭了起来:“我们的工地从19日开始,已经被那边的暴徒们连抢了好几次。他们都是拿着枪的,我们有好几位工人被打伤了,可怜的是那些女同志,个个吓得不知咋办。刚才开会来之前,我又跟那边联系了一次,说他们已经顶不住暴徒们的洗劫了,撤到沙漠的营地里。几分钟前我连续又打了十几个电话,可再也联系不上……这几百号人要出了问題,我可咋向他们的家属交代呀!求求你们外交部,求求政府,快帮忙吧!”那是位平时说话气壮山河的国企大老板。他的哭求,让会议顿添几分悲忧。
国务委员戴秉国、杨洁篪部长、张志军书记前后脚进屋。
作为主管国家外交事务的国务委员,戴秉国曾在外交部工作了30多年。他听完关于利比亚撤离方案的简短汇报后说:“我在利比亚的人员到底是2万人还是3万人,或许更多?这么多人要在短时间内撤回来,形势严峻,事关重大,外交部恐难独立应对,应当上升至国家层面来研究。”
“要走国家层面,主席、总理必须点头。你们尽快准备好报告。”戴秉国指示道。
戴秉国只在外交部停留了不到半小时,但就是这半小时,完全改变了外交部原先的撤离预案。也就是说,一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海外撤侨战役,从外交部层面一下上升至国家层面!
“马上命令各部门按照戴国委的指示,迅速重新部署!”杨洁篪指示宋涛,当即以外交部应急领导小组的名义,向部机关和前方使领馆发出新的战令。
黄屏接到的部里命令是,要他马上成立以领保中心为主的外交部利比亚撤侨应急指挥中心,其任务为:全力配合和协助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利比亚撤侨工作。
领事司的内部动员会即时召开,三四十名业务骨干被抽调到领保中心的应急队伍之中。
副司长兼领保中心主任郭少春做出具体分工:“中心需要分为联络组、信息文电组、包机组、电话值班组……所有同志一律两班倒,24小时全程值班!”
“今晚要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和新闻频道上滚动播出我们领保中心有关利比亚撤侨的热线电话。”
几十分钟后,《新闻联播》节目开始,亿万人民都看到了屏幕下方一行不断滚动着的文字:外交部在利比亚中国公民领事保护中心应急热线电话:(010)65963747、(010)65964095。
从这一刻起,外交部领保中心的电话铃声,片刻都没有停息过,它连着亿万国人牵挂的心,连着世界各地……
从外交部出来,戴秉国赶着去钓鱼台参加一项重要的外交活动:陪同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某国总统。他要当面向胡主席请示,把利比亚撤侨战役上升至国家层面。前线形势越来越严峻,每一分钟的延误都有可能给我几万同胞带来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
“主席,关于利比亚撤侨的事需要向您请示……”傍晚,戴秉国见缝插针,在胡锦涛主席宴请总统的间隙,凑到胡主席身边,俯着身子轻声汇报。
胡锦涛不时点头,时而转过头,指示戴秉国……
外交部的撤离报告送至戴秉国手里后,随即被呈报到总理办公室。
总理温家宝神情严峻而凝重地在关于利比亚撤侨“一级响应”的请示报告上写下长长的一行重要批示……
一直等待最高领导决策的国务委员戴秉国,此时刚想脱下衣服往床上靠一靠,红机电话铃响了:“秉国同志啊,总书记和总理批示了,让我和你一起来指挥这场战斗……前方的形势很紧急,你看我们是不是明天……不对,现在已经过零点了,应该是今天一早就得开第一次国务院应急指挥部会议?”这是政治局委员、副总理张德江来电。
“好,我完全同意。不过建议今天的会比平时早一点开。”戴秉国说。
“那好,就定8点正式开会。我来安排人往下通知,你去眯一会儿……”张德江说。
副总理和国务委员之间的电话暂时放下。随即,中南海的电话将一个个相关人员叫醒。这一夜,中南海的许多人彻夜未眠,因为8点召开的会议上需要准备各种材料。
数十个部委的主要领导者同样不能睡觉,他们多数人接到电话通知后就知道中央必定有特别紧急的大事,谁还能睡得着呀?那些住在城郊的同志干脆在接到会议通知后,直接开始往中南海赶了……
6时50分,黄屏带着他与郭少春用几个小时准备和修改好的撤离草案,随杨洁篪、宋涛赶赴中南海。
“我们到国办会场时,还不到7点半,所有参与行动的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几乎到齐!”黄屏对那一天的会议情景记忆深刻。平时国务院开会,都是在9点开始的,2011年2月22日这一天例外。因为这一天的前夜,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正式做出了从利比亚撤侨的决定,采用的是“国家一级响应”。
何为“国家一级响应”?用通俗的话讲,即为国家最高级别的动员,与应对2008年汶川大地震同等级别!
8时整,国务院副总理、利比亚大撤离行动国家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张德江来到会场。
会议宣布张德江为总指挥,戴秉国协助张德江,国务院副秘书长尤权为总协调。各相关单位请战情绪高涨,外交部被指定为国务院应
急指挥部办公室,部长杨洁篪主抓,部党委书记张志军为外交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宋涛、翟隽为副组长。
外交部实际上担任了整个撤侨行动的前线指挥部职能。
战斗部署完毕,一场有史以来中国最大的撤侨行动开始了……
(摘自作家出版社《国家——2011·中国外交史上的空前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