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理论下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2014-12-29苏小娟
苏小娟
如今,虽然新课程的改革不断地推动着小学数学的教学发展,但是仍然有很多老师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言堂”。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初次接受知识的小学生没有实效性,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没有任何帮助。所以,作为老师应该要从实际出发,支持新课程改革,努力学习与实践构建理论,创造课堂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本文先浅谈了构建理论的含义,然后根据构建理论提出了自主学习小学数学的建议。
一、构建理论概述
“构建”就是建立,对于所有人来说,知识的获得都需要通过自我构建的一套学习方法,营造的舒适的学习环境,建立的适合自己的学习体系等途径来实现。小学教育中最主要的科目就是数学和语文,而小学数学又是学生今后学会生活、适应社会的一门重要科目。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没有生活经历,没有知识体系,当然也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思维体系,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大,因此老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引导方法决定了学生以后的思维方式。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老师需要构建课堂环境,利用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
二、在构建理论下实施自主学习的建议
1.采用实物教学,凭借事实说话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玩心重,初次步入课堂,接受知识教育,对大部分的知识点都是模糊的印象,因而如果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育,学生会对枯燥的课堂失去兴趣,进而会形成讨厌学习的习惯。因此这就需要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实物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上册的“认识物体和图形”课中,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物体和图形的印象均是模糊的,知道其名但不知道其物,知道其物但不知道其名。这时,如果简单地靠课本上的图形进行教学,学生便只是抽象的接受。因此老师需要结合课本,变抽象图形为具体实物,在课堂上呈现出长方形、正方形,并引导学生动手画出和剪出长方形、正方形。“实物教学,事实说话”既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动手,满足学生“玩”的心理,又能加深学生对图形的印象,帮助学生构建起认识事物的方式。
2.采取奖励教学,调动课堂气氛
小学是学生从儿童过渡到少年的阶段,在小学期间,学生的心智还未成熟。但是他们都非常积极的表现,因为他们都非常渴望得到表扬。受到表扬,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老师需要迎合小学生的心理,在课堂上设立问题要求学生举手回答,并对积极回答的学生给予一定鼓励。
例如,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圆柱、圆锥和球》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快速主动地掌握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老师可以分设三个问题,让不同的学生依次回答。(1)之前我们有学过哪些图形的表面积计算呢?(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呢?(3)既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表面积是指六个面的面积之和,那圆柱的表面积质的又是哪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呢?这三个问题层层相扣,教师可以让不同的学生回答,采取回答正确给予加分,回答错误不扣分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这样既能够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的思考问题,也能构建起学生的思维方式。
3.把握学生情感,构筑和谐关系
小学生的情感相当单纯,学生对老师的喜爱有时甚至多于对父母的喜爱,对于老师说的话基本上言听计从。所以老师应该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不能只对成绩好的学生有明显的偏爱,对于成绩差且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学生也要同样去关爱,同时老师还要常与每个学生沟通交流,洞悉每个学生的情感,如果学生出现错误,老师不能当面指出,避免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于表现的学生老师也应该适当地给他们提供机会,与学生沟通,让他们也把自己的能力表现出来。这样才能与学生建立和睦的关系,因为学生对老师产生兴趣自然就会对一门学科产生兴趣,他们的学习也会更加自主,所以与学生建立和睦的关系极为重要。
例如在讲到三年级的《面积》一课时,让学生讲述身边的事物并用面积单位表示出来。如果学生说“16平方毫米”时,老师不应直接批评,可以委婉地说道:“哇,你原来是袖珍公主啊,这么小的课桌都能用啊。”这样,学生便能立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应该是16平方分米。与此同时,学生也会因为老师的贴心与幽默而喜欢上老师,师生关系和睦,学生会构建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是学生的指路灯,因而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运用构建理论,为学生创造条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构建适合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医药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