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查综合素质的选做题

2014-12-29周志恩

高中生·高考指导 2014年12期
关键词:天性考查文字

周志恩

2014年高考湖南语文卷的选做题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回归教材,考查迁移应用素质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一次,妈妈忽见阿必一脸狼狈相,鼻子上抹着一道黑。问她怎么了,她装作若无其事,只说:“我囫囵着跌下来的。”“囫囵着跌下来”,用语是幼稚的创造,意思却很明显,就是整个人从楼上滚下来了。问她跌了多远,滚下多少级楼梯,她也说不清。她那时才两岁多,还不大会说,也许当时惊魂未定,自己也不知道滚了多远。

她是个乖孩子,只两件事不乖:一是不肯洗脸,二是不肯睡觉。

每当佣人端上热腾腾的洗脸水,她便觉不妙,先还慢悠悠地轻声说:“逃——逃——逃——”等妈妈拧了一把热毛巾,她两脚急促地逃跑,一迭连声喊:“逃逃逃逃逃!”总被妈妈一把捉住,她哭着洗了脸。

(节选自杨绛《记杨必》)

请为上文续写一段杨必“不肯睡觉”的文字。

本题源于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节选自杨绛的回忆性叙事散文《记杨必》,杨绛此文(节选)附在《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用书》的散文部分第五单元。试题考查的是简明、连贯、生动、得体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选修教材《文章写作与修改》涉及的训练内容。续写文字既要与原文内容保持紧密联系,又要与文中人物的个性和作者的行文风格保持一致。本题材料的选取与考点的设置,传递出湖南高考语文命题“回归教材,学以致用”的重要理念,意在引导师生重视语文教材(包括选修教材)的教学,关注那些不是必教部分的教材内容。考生倘若读过《记杨必》,那么续写阿必“不肯睡觉”的文字必然得心应手,十分容易。因为原文中有对阿必“不肯睡觉”的描写,考生可以凭印象获得一个明确的写作指向。当然,没有读过原文,或虽然读过但没有太深印象,也可以通过想象完成续写。续写的文字只要紧扣阿必“不肯睡觉”这一中心,能体现人物天真、可爱等特点,并符合生活逻辑即可。

备考启示:一要依“纲”扣“本”,着眼考纲,回归教材,全面熟悉教材(包括选修教材)内容,留心那些不教的、非重点的课文与材料。二要重视迁移应用训练,应该对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中的训练点多做一些迁移应用的训练,要达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目的。

二、研读经典,考查道德品行素质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礼记·曲礼上》)

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①敬起孝,说则复谏。(《礼记·内则》)

[注]①起:更加。

简述以上两则材料内容的联系,并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回答这类试题,考生一要读通选句,准确翻译,明确所写内容;二要读懂选句,准确把握内涵,弄懂所揭示的道理;三要感悟选句,联系社会现实与个人经历,深入思考对现实的警示意义与对人生的启示作用。

第一则材料的大意为:作为子女,出门时必须告知父母,征得父母的同意后方可出门,返回家时一定要当面告诉父母。外出游玩一定要有确定的去处,学习东西一定要有固定的专业。

第二则材料的大意为:父母有过错,要低声而面色和悦地进行劝谏。劝谏不听,要更加恭敬,更加孝顺,等到父母心情愉快时再进行劝谏。

回答第一问,考生需要在准确翻译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两则材料的内涵,从而明确两则材料内容上的联系:两则材料的内容都是子女侍奉父母的行为规范,都体现了古代的伦理道德及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回答第二问,考生则要联系现实谈对材料的感悟。第一则材料告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子女应该把对父母的尊重落实于外出道别、回家告知等细节之中,努力使父母宽怀、愉悦。在当代社会,做子女的应该更多关注、理解、尊重父母包括精神情感在内的多方面需求,并以不断完善自我来宽慰父母。第二则材料告诉人们,面对父母的过失,子女不应阿顺曲从,而应该和颜悦色地坚持规劝,帮助父母改正。当今社会,人们很有必要从古人的行为规范中汲取智慧,努力构建既明是非、讲原则,又知礼节、重亲情的和谐亲子关系。

备考启示:一要广泛研读传统文化经典,不仅要研读选修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涉及的篇目,而且要扩大阅读范围,广泛阅读《墨子》《管子》《淮南子》《道德经》《左传》《世说新语》《颜氏家训》等古代文化经典。二要善于从传统文化经典中汲取精神养料,联系现实感悟文化经典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行修养,在研读文化经典的过程中要对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内涵进行认真的梳理、整理和归类。

三、思考哲理,考查辩证思维素质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人的天性中不是生香卉,便是长野草。所以要适时地给前者浇水,将后者铲除。

(弗兰西斯·培根《谈人的天性》)

你说:“不值得作什么努力:无论你怎样努力,都无法达到完善。”但是要知道,你的使命不在于达到完善,而只在于越来越近地走向完善。

(列夫·托尔斯泰《生活之路》)

两则材料都谈了个人修身实践,请比较分析它们侧重点的不同,并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认识。

两则材料围绕“修身”话题阐述人生哲理,各有侧重,第一则材料侧重于“修身”的内容选择与实践方法(行动措施),面对人纷繁芜杂的天性,需要放开眼光,明辨好坏(“香卉”喻人的好的天性,“野草”喻人的坏的天性),正确取舍,果断行动。第二则材料侧重于“修身”实践的意义揭示与态度认识,要懂得通过努力的修身实践可以使人不断走向完善。

考生组织答案时,要包括如下要点:①前者谈的是人的天性中不是产生好的东西,便是滋生坏的东西,对其中好的要培养,坏的要铲除;通过设喻,侧重修身实践方法的揭示。后者谈的是人们应积极看待个人的修身过程,只要不懈努力,必将趋于完善;通过批驳,侧重修身实践应具的态度。②第一则材料启示人们,应常怀惕厉之心,反躬自省,辨善别恶,进而付诸行动,去恶扬善,提升自我。(或:第二则材料启示人们,应树立正确人生目标,防止消极怠惰、自暴自弃,只要积极行动,并持之以恒,就可不断接近理想目标)

备考启示:一要多读名著美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意林》《青年文摘》等刊物中的文章,一般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值得多读。广泛阅读名著美文,多积累富有哲理的中外名言警句,有助于汲取时人与先贤的人生智慧,从他人的社会经历与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中,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积累人生经验,从而树立崇高的理想,塑造健康的灵魂,培养高尚的情趣,形成正确的思想。二要学会辩证思维。要像时人与先贤一样,善于从日常生活事件中辩证地思考问题,善于透过事物的外表发现生活的本质,洞悉人生哲理。

(作者单位:湖南永州市四中)

(责任编校 曾向宇)

猜你喜欢

天性考查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热爱与坚持
梦中的文字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天性是人心的影子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