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逻辑联系及融合创新
2014-12-29高旭柴娇
高旭 柴娇
摘 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是二者的思想来源,因此,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联系。文章在分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青少年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价值理念、价值功能,梳理二者间可能存在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发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融合的实践途径,为创新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理论、实践参考。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5-0045-04
众所周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经过不断发展与提炼,形成了以武术为代表的一大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所提倡的“和谐自然”、“天人合一”、“侠肝义胆”等价值理念不仅使其项目本身经久不衰、延绵千年;而且这些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自由和谐、以人为本、爱国主义等相吻合统一。究其根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环境中产生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是二者的思想来源,因此,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联系,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角度拓展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具备一定的理论可能;此外,以武术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青少年在把握武术动作特征、锻炼身体的同时,更领略到中国道德理性的和合精神,这为促进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可能。据此,本文在分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青少年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价值理念、价值功能,梳理二者间可能存在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发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融合的意义及途径,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以及创新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理论、实践参考。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理念上的逻辑联系
1.二者在和谐价值理念上的逻辑联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语境中,所谓和谐,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良好互动、相互促进的关系状态。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理念与技术不仅时时体现个体与外界环境中的人、社会、自然良好互动、相互促进的关系状态,而且更强调个体自身的身心、内外和谐。例如,武术技术中的“六合”,要求“手与足合,腰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其运动过程中的“身法”则体现了躯干与四肢之间的协调、一致,表达了周身和谐的境界;长期的武术操练就是为了达到一种高度完美的技术和谐,体现表演的美感和技击的追求。此外,中国太极拳运动一直追求和谐,注重外在的动作与内在的心神意气的高度和谐,如何在运动中更好地体现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和谐,诸多流派表现各异。[1]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诠释和谐价值时是从个体自身内外和谐出发,发展到个人与外在环境中人、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相互促进。这种由内到外、由个人到自然的发展方式,不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理念相通,同时也是对该理念进行的较为形象的实践阐释。
2.二者在爱国主义价值理念上的逻辑联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家是家的扩大和集合,由家庭到家族到村落到国家,家国一体。”因此,爱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特点得以提倡、发扬。而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民族传统体育从业者,同样将爱国作为人生奋斗的最高目标,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其实现自身理想价值的人生准则。以强身健体和提高自身防卫意识为基本途径,诠释着对祖国深深的爱恋,特别是在祖国遭受外族入侵或受到侵略的时候,他们往往挺身而出、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体现了铮铮的爱国正气,振奋了民族精神。[2]因此,不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都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二者所蕴含、倡导的爱国主义情怀均根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以,利用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教学手段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精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即爱国,在理论上具备一定可行性。
3.二者在以人为本价值理念上的逻辑联系
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同时也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理念的核心,是其长期继承发展的基础。民族传统体育凝聚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本主义精神,其积极、独特的人文价值在培养各族人民优良的品质、强健的体魄、规范的社会行为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精神实质是:“以人为价值中心、价值原点、最高价值的唯人主义为至高无上的原则,以人为核心,维护人的健康权利,肯定人的健康在其生命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追求一种生活过程中的健康生活方式,追求人性真、善、美的高度和谐统一。”[3]由此可见,对人性的启迪与弘扬、对健康的关注与追求、对生活方式的改善与优化构成了民族传统体育人本主义精神的基本特征与内涵。因此,弘扬、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其实质就是在教育领域中充分践行“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间的逻辑联系由此展现。
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功能上的逻辑联系
1.二者在教育导向上的逻辑联系
“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公民要求、社会规范和国家战略三个层面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基本要求与价值取向,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明确了方向。而以武术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合到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中,其优势或许可体现为:教学方法的运动实践性以及教学内容的丰富生动性,即通过不同拳法、器械等运动技能的直观实践教学,伴随着教师武术价值、理念的传授,穿插着历史故事、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的呈现,学生在获得美的享受和身心愉悦的同时,道德品质得到了提升,价值观得到了改善。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流意识的构建,青少年积极全面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导向;而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学习形式,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的实践导向,二者在教育导向上的逻辑联系由此体现。
2.二者在道德提升上的逻辑联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观,不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代表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理念与内涵指明了方向,是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基础与保障。[4]从古至今,民族传统体育所蕴含的德育价值不断被人们挖掘、认同,例如:武术独特、突出的教育价值不仅体现为强身健体、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在武术文化理念体验过程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处世哲学得到改善,道德观、价值观得到改造,武术德育功能由此体现。此外,舞龙、舞狮、龙舟等群体性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对民族凝聚力、道德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教育意义,公正严明、遵纪守法、严格自律、诚实守信等道德观念在无形中内化为人们的道德素养,使体育活动中的自发行为转化为实际生活中自觉的行动,这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公民道德水平的提升。[5]因此,不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都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价值。
3.二者在文化传承上的逻辑联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吸收着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资源,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在多元文化、日新月异的今天,大力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以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理念,其实质是对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对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契合点,由此体现二者在传承功能上的逻辑联系。此外,从传承价值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角度出发,强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超越,其立足于时代发展,把握时代特征赋予的时代精神,引导社会前进方向,以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6]而民族传统体育从实践角度出发,为传承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具有征服力、感染力和渗透力的方法、内容,通过运动实践载体及其文化内涵形态表现完成文化传承的使命,在此过程中不仅是运动技术的传承,更为重要的是思想文化的传承。由此体现二者在文化传承上的共同价值及重要意义。
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合
1.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的意义
(1)提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化内涵 价值观教育本身是一种文化和价值现象,关涉文化价值的选择、传承、发展和创新,没有文化价值参与、没有文化价值根基的价值观教育,注定是一种“无根”的教育,而“无根”的价值观教育也注定是一种低效甚至无效的教育。因此,应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对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传统文化优质的育人资源为价值观教育服务。[7]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融合实质,是将民族传统体育所蕴含的教育、哲学思想、价值理念等文化精髓,通过外在的运动形式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例如:重视民族传统体育中重要节日、礼仪、人物、事件等资源的挖掘、整理,将其蕴含的文化精髓移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其意义不仅体现为拓展、丰富了价值观教育的方法、途径,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充分挖掘与利用,夯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提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化内涵,这对改善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效率及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丰富了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 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形成不仅受环境影响,更重要的是自身实践体验过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抽象的、理论性的,甚至是相对较为空洞的观点、理论转化为青少年切实需要、乐意接受、能够理解的教学实践形式进行传授,是开展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途径。如前所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宗同源,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二者在理念与功能上具有一定的逻辑联系,利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促进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备一定可行性。因此,基于实践性、体验性视角,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蕴含丰富、深刻的价值理念,直观、生动的教育教学手段融入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是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途径有意义的突破、创新。
(3)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及其文化的传承 文化的积累和传递,是文化系统运行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文化运行的一条基本规律,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就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9],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进步同样也离不开自身文化的积极传承及其项目的有效开展。因此,在面对西方体育思想文化冲击与民族传统体育自身形式和内容萎缩的形势下,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在保持自身民族性、传统性的同时,与时俱进,充分挖掘、整理其文化价值理念中与个人、社会、国家发展需要相联系的部分,并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实践中,指导个体的思想、行为,以彰显民族传统体育价值魅力与现实意义,进而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及其项目的开展。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理念、功能上的逻辑联系,不仅使其价值理念与时俱进,得到充分发掘、展现,更为重要的是为其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提供了理论保障。当前,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受到国家、社会、学校的高度重视,相关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因此,如能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有效载体、途径,其蕴含的文化理念及囊括的运动项目也必将得到弘扬与发展。
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合途径
(1)重视学校体育的主体作用 中国有3亿多在校青少年,因此学校成为传播、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场所,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列入并融为到日常学校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在经常性、科学性体育教学中不断感知它们所蕴含的价值理念,是民族传统体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融合、创新的关键,践行此观点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首先,应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相应的运动技能,在实践教学中能清晰准确地讲解、示范技术动作,更为重要的是应深刻领会技术动作所蕴含的传统价值理念、哲学道理,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通过边学边讲的“技道双修”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掌握技术动作的同时,逐渐认识、理解相关动作的思想内涵,引导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特征的接受、认同。其次,重视教学内容的制定与选择。生动有趣、符合青少年身心需要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制定、选择,不仅吸引着青少年踏入其中,同时也间接地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实施。在实践中,不同年龄学生的教学内容应区别对待,激发其学习兴趣,如:武术教学在小学阶段应以简单实用的基本技术、基本组合为主,目的是打基础,培养入门兴趣。初中阶段是以对抗性基本技术、基本组合练习为主,目的是培养学生勇于竞争、敢于拼搏的精神、气质。高中阶段应在对抗性练习过程中,增加一些由实用攻防组合而成的简单套路教学,并增添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内涵、哲理的讲解与传授。同时,在不同阶段教学内容制定、选择中,应有意识地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倡导的“和谐”、“爱国”、“诚信”、“友善”、“公平”等价值理念作为传授内容,将这些价值理念以技术动作内涵解释、历史人物故事讲授、民族文化风俗分析等多种形式,伴随着主要讲授内容,辅助性、间接性出现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理解、认同。
(2)重视家庭体育、社会体育的拓展作用 家庭体育与社会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拓展与延伸,是对学校体育的有益补充,利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促进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校体育的主体作用,同时不能忽视家庭体育、社会体育的拓展与延伸作用:首先,家庭教育是基于血缘关系的亲情教育,是一种长期性、终身性教育方式,作为家庭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家庭体育对青少年体育参与意识、动机、行为等有着深刻影响。民族传统体育源于生活实践,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在闲暇娱乐时间家长可以根据自身擅长引导孩子进行相应的本民族体育游戏,在培养孩子运动兴趣、促进身心发展的同时,从家庭体育角度拓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教学途径。其次,社会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能有效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进行,从社会体育角度拓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应重点讨论传统节日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密切联系,分析在传统节日中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意义。众所周知,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发扬,需要吸引人们参与其中进行认识、了解,在传统节日中出现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其自身具有的艺术性、表演性是吸引人们参与其中的重要原因如在舞龙、舞狮、龙舟等群体性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不论是参赛者,还是观众,都会将其融为团体中的一员,为团体成功而欢呼,为失败而沮丧,通过参与这样的团体性活动,民族凝聚力、民族精神得到了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以及团结协作意识受到了教育、得到了培养。
(3)重视政府主导作用 如前所述,民族传统体育是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途径,其开展程度、质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的持久性、有效性。因此,如何保护、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以此为基础进行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成为二者相互融合、实施的关键。纵观国外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成功案例,已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深受本国及他国人民喜爱的跆拳道的和柔道成功经验或许能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提供有意义借鉴。相关的研究表明:重视政府主导作用,发挥其支撑、协调功能,对于本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至关重要,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
首先,营造文化氛围,鼓励全民参与。民族文化的保护首先要唤起各民族人民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珍重与保护的自觉意识,有了这种自觉自愿,才能有效地使民族文化得到保护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全民的自觉意识与共同参与[8]。政府所承担的任务不是包办一切,取代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群众角色,而应是积极倡导、鼓励人们参与其中,即利用宣传、倡导、制定制度等方式使人们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文化保护与发展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人们形成自觉的文化意识、自愿的文化行为,以此促进全民参与。其次,重点扶持发展,做到以点带面。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不可能面面俱到,一一扶持,应选择那些具有代表中华特色、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以重点扶持与发展,使之成为民族的、地方的象征与标志,这样就树立起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品牌,通过标志性体育项目的重点扶持、发展及其品牌效应带动民族传统体育的全面发展、普及,做到以点带面的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 邱丕相,马文国.武术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的当代意义[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1-8.
[2] 马明.中国武术哲理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8(9):75-77.
[3] 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M].民族出版社,2004:68.
[4] 鄢新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及路径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8):75-76.
[5] 田祖国.人文精神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伦理教育价值[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5):66-69.
[6] 黎昕,林建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炼[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163-167.
[7] 吴增基,吴鹏森,苏振芳.现代社会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100.
[8] 郑晓云.日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及其启示[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43-48.
[责任编辑:庞 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