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国际化办刊道路 促进研究成果交流
2014-12-29徐阳熊建辉
徐阳+++熊建辉
摘 要:《中国教育学前沿》于2006年创办,全英文季刊,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与荷兰博睿学术出版社共同出版,主编是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副主编是华东师范大学丁钢教授,顾问编辑是加拿大学者许美德(Ruth Hayhoe)教授,编辑是香港大学杨锐教授和英国约克大学查强教授。在对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的专访中,顾先生认为,中国创办外文期刊介绍中国教育,是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同时,他还指出,中国外文期刊必须走国际化道路,《中国教育学前沿》虽然以介绍中国教育为主,但也不排除介绍一些外国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在对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学院教授、香港教育学院名誉校长许美德的专访中,许教授认为,书评可以极大地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对研究中国教育的国外学者具有重要意义,并认为《中国教育学前沿》具有较高的学术标准。
关键词:《中国教育学前沿》;中国教育;英文教育期刊;期刊国际化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顾先生,您好。2006年,您开始担任《中国教育学前沿》(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FEDC)的主编,这也是中国大陆第一本英文教育学学术期刊。首先,请您回顾一下当时创办这本刊物的背景是什么?在您看来,在中国创办这样一本英文期刊的意义是什么?
顾明远:中国教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由一个文盲充塞的国家变成一个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且有2.5亿名在校学生的教育大国。但是,外国朋友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和成绩不是很了解。我在访问许多国家时,都发现他们对中国、对中国教育知之甚少。因此,我早就想编辑出版一本外文期刊,介绍中国教育。这是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
《世界教育信息》:我们注意到,FEDC的编辑团队是个国际化的团队,与国内一般的中文期刊有很大的差异。请问,为什么要建立这样一支国际化的编辑团队?
顾明远:外文期刊必须走国际化道路,因为外文期刊是给外国人看的。但是,中国的文化与西方文化有很大差异,文字也不相同,要让西方读者读懂中国作者写的文章,就要了解西方学者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语言表达方式。聘请海外学者任编委,就可以提供上述方面的帮助。我们聘请的几位海外学者,都是学贯中西的。特别是许美德教授,她是研究中国教育的专家,可以担当沟通中西教育的桥梁的角色。
《世界教育信息》:FEDC在主题上有哪些侧重?特别是对于中国教育研究本土理论的生成有什么意义?
顾明远:本刊虽然以介绍中国教育为主,但也不排除介绍一些外国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教育国际化是双向的。通过不同的理论讨论,会使教育科学更加繁荣。
《世界教育信息》:今年,您的新书《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英文版)由荷兰博睿学术出版社出版,取得了不错的销量,也在国际教育学术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反响。您如何看待中国教育研究成果走向世界?在这其中,英文学术期刊,特别是我们中国人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顾明远:前面已经讲到,中国要走向世界,就要把中国教育研究成果翻译成外文出版。受篇幅限制,FEDC不可能全面反映中国教育研究成果,特别是许多专著,无法全文发表。因此,我建议FEDC从2013年开始专设一栏书评,介绍中国的重要教育专著和国外研究中国教育的专著。还可辟一栏,介绍中国的教育学者及其研究成果。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许美德教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作为一位与中国教育有着深厚渊源的比较教育学家,您从2009年起担任FEDC的顾问编辑,并在中国多本期刊承担编委工作。请问,您在FEDC中承担的工作与以往的编委工作是否相同?
许美德:多年来,我一直在多本期刊担任编委会成员,包括美国的《比较教育研究》(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和中国的《北京大学教育评论》、《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等。至于FEDC,我一开始是编委会成员之一,但从2009年起,我开始担任顾问编辑。我认为这本期刊在促进中国教育研究成果交流和中国教育学者进入更广阔的学术群体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的第一本英文教育期刊,FEDC在教育领域连接中国与国际群体中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这种连接于我而言是终生的召唤,因此,我愿意为FEDC奉献一己之力。我的工作主要涉及鼓励优秀的学者为FEDC投稿,帮助年轻的学者提升学术论文的质量,协助组织或构思学界感兴趣的专题。从2012年开始,我还负责为每一期文章做出版前终审,在语言和学术上进行最后把关。
《世界教育信息》:2013年,FEDC开辟了书评栏目。在中国,中文教育学期刊中的书评非常少,也有学者认为在中国教育学期刊中没有一个好的书评传统与机制。FEDC为什么要开设书评栏目?
许美德:我认为,书评可以极大地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对教育感兴趣的国际读者很难有机会接触到许多有趣的中文教育类书籍。通过介绍书籍的主要成果和提供批判性的观点,书评为中国教育打开了一扇更为广阔的窗口。研究中国教育的学者通过为中英文教育类图书写书评向读者提供了相关评论与视角,这些书评对其他国家研究中国教育的学者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书评可以被看作沟通中国与世界教育界的一座桥梁。
《世界教育信息》:香港大学杨锐教授在FEDC 2012年第4期发表的文章“Internationalization,Regionalization,and Soft Power: Chinas Relations with ASEAN Member Countries in Higher Education”获得了2013年度世界比较教育年会高等教育SIG(Special Interest Group)的最佳论文奖。您认为,这对于FEDC有什么意义?
许美德:高等教育SIG是世界比较教育学会中最大的SIG之一,它拥有众多积极活跃的成员。每次最佳论文奖评比都吸引了大量优秀的论文前来角逐,杨锐教授的文章脱颖而出证明了FEDC的高学术标准。因为我参与了整个评选过程,所以我可以和大家分享评选这篇文章的原因。大会评选委员认为,这篇文章在理论上、在高等教育区域化的定义上,以及对于中国欠发达地区与东盟国家关系的关注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而且在探究中国通过高等教育系统进行软实力外交时采用了非西方模式。这篇文章在一个十分重要并且尚未研究的领域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同时,它为一些学科,包括高等教育研究、中国研究,甚至政治科学等都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世界教育信息》:中国教育改革日新月异,教育实践吸引着世界的注意,中国教育研究的水准日益提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机遇下,在全球化与国际化的世界格局下,您认为研究中国教育的意义何在?
许美德: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与世界更多的交流,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教育,关注中国学生在国际测试(如PISA)中取得成功的原因,关注中国家长为其子女的学习所提供的坚强后盾。FEDC是站在这样的一个角度去阐释教育在中国社会中占据核心地位背后的历史和哲学传统,以及解释当前中国教育改革是如何在教学方法和知识组织上实现中西方模式融合的。
编辑 郭伟 许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