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级管理体制下高职教学考核体系探析

2014-12-28丁永久

机械职业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教学计划教学管理课程标准

◎ 丁永久

为了切实推行二级管理,高职院校应简政放权,不直接干涉二级学院的日常运行, 而是以目标管理的形式,确定二级学院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方面具体的、可测的目标,达到提高管理效能的目的。 其中,教学工作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工作目标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整个学校二级管理的成败,必须给与高度重视。

一、管理目标

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基本内容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教学评估、师资队伍管理、教学基本建设管理、教学管理与教学理论研究等六部分。 因此,教学工作目标管理也应设定六个方面的管理目标, 细分为教学计划目标管理、教学运行目标管理等。

学校一级承担的工作主要包括:规划建设,从总体上对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实训条件等进行顶层设计;制度规范,使教学管理有据可依、运行有序;指导监督,提供专业性咨询建议,监督二级学院运行过程和结果。 二级学院成为办学主体,负责二级学院内部教学的实施运行,接受学校的指导和监督,将学校的二级管理目标转化成二级学院办学的自觉行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科研和服务能力。 在不对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进行直接管理的条件下, 二级学院教学工作目标的考核就十分关键。

二、考核指标

某校以教学计划管理等六方面作为教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的一级指标如表1 所示。

表1 教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一级指标

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教学计划管理主要包括教学计划编制、教学计划执行;教学运行管理包括制订课程标准、课堂教学组织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日常教学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教学档案管理、学籍与成绩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与教学评估包括教学质量核查、督导过程管理、教学评估、教学信息采集和统计。 师资建设规划、双师队伍培养、兼职教师管理、教师工作量管理、教师聘任、师德建设和绩效考核纳入师资队伍管理。 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实训条件、学风和职业道德建设、 教学管理制度等属于教学基本建设管理。 教学管理与教学理论研究管理主要指公开课讲座等教研活动、技能大赛、教研课题、教改项目、教改成果管理等。

以上述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作为二级管理教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的二级指标。如此,Si 分值是该一级指标下所有具体统计指标即二级指标Mi 的总和,计算如下:Si=∑Mi+加分-减分。

这样, 整个教学工作目标管理的评分就落脚到二级指标考核点的设计,也就是教学计划编制、执行等具体怎么度量。 以教学计划管理为例,考核指标设计如表2 所示。

表2 教学计划目标管理考核指标

考核点分为定性和定量两个类型。 考虑到学校二级管理的目标指向、指标的可行性和可比性,依据SMART 原则, 即目标是具体的 (specific)、 可测的(measurable)、可执行的(actionable)、可实现的(realistic)和有时限的(time-limited),设计二级指标的考核点。 在表2 中, 定量目标包括课程标准编制率≥70%、课程增减率≤10%、课程时间变动次数≤3、调停课率≤10%、教室更换次数≤10、班级合并次数≤5。 定性目标包括编制流程合理、人才培养方案质量较高和网上录入质量高。 定性目标也要设定评价标准。 如编制流程合理的标准可以是:前期进行社会调研、4 月15 日前完成实践专家访谈会、5 月10 日前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答辩会, 实践专家访谈会和人才培养方案答辩会每推迟一星期扣一分。

参照学校和二级学院协商并达成共识的考核点标准,评价各二级学院的实际情况,定性指标以文字描述,定量指标以数据表示。

签于各个二级学院建设的基础和条件不同,在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中的地位也有差异, 导致了就某二级学院而言,一些指标是优势指标,另一些指标是弱势指标。 为了平衡各二级学院的差异,在二级学院实际情况中需要修正目标管理中某些考核点的指标数据, 考虑整个学校的平均值和各二级学院上一个期间的数值, 如公式所示:Ni=[(Xi-x)/x+(Xi-xi)/xi]×100%。 其中,Ni 是经过修正的二级学院的数据,Xi 是二级学院当期数据,x 是学校当期平均值,xi 是二级学院上一期间值。 在得到二级学院各个考核点的数据之后,根据二级学院实际情况在全校中的定位,基于与其它二级学院的比较, 确定二级学院每个考核点的得分在哪个等分中, 并给与相应的得分。

类似的,可以确定教学运行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与教学评估、 师资队伍管理、 教学基本建设管理、 教学管理与教学理论研究等二级指标及其考核点。

三、计算过程

从考核点开始,评价某二级学院的实际情况。 如二级学院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 经历了社会调研、实践专家访谈会、人才培养方案答辩会等环节,时间上符合学校总体安排,即可认为是教学计划编制流程合理。 如果没有经历必要的过程,则扣减分数。

又如课程标准编制率考核点。 该考核点为数值,只要以二级学院所有课程总数作为分母, 编制了课程标准的课程总数作为分子, 即可以计算出课程标准编制率。 因为这个数值各二级学院情况不同,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某二级学院可能经过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课程标准编制率高,但提高这个比率较难,而另一个二级学院教改相对落后,课程标准编制率很低,但从很低到较低的提高快,从而需要对考核点二级学院数据根据学校当期平均值和二级学院上一期间值进行修正。 假设A 二级学院课程标准编制率90%,去年是86%,全校平均70%,B 二级学院课程标准编制率65%,去年50%,则经过修正,A 的课程标准编制率是A3=[(90-60)/60+(90-86)/86]×100%=55%,B 的课程标准编制率是B3=[(65-70)/70+(65-50)/50]×100%=23%,这样,修正后的数值缩小了二级学院的差距,更具科学性。

假设参照达成共识的标准和全校情况,A 二级学院的编制流程合理,得9 分;人才培养方案质量较高,得8 分;课程标准编制率经过修正后为55%,可得5 分,则教学计划编制得分为22 分。 类似的,求出教学计划执行的分数,假设64 分。 则教学计划管理的分数是两者之和86 分,乘以权重10%,在二级学院目标管理中教学计划管理得分8.6 分。

四、几点思考

1. 考核点改变

对于某个特定的高职院校来说, 考核点的选择是不同的, 既需要考虑学校整体发展对于二级学院教学提出的目标要求, 也要考虑某个特定时期学校要在二级管理中解决的重点问题, 还要考虑二级学院既有的办学条件和特色。 考核点中涉及具体的量化标准, 也需要根据高职院校办学现状和二级学院的发展水平确立,应具有科学性、挑战性和指向性。各考核点的考核需要根据二级学院工作在全校这一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相应的得分, 这需要基于院校管理的实践经验进行调整。

2. 权重调整

将权重视为动态值是必需的。 当学校和二级学院的实际运行情况与设计的目标偏差较大时, 权重需要调整,以体现对教学工作二级管理的引导作用。二级学院某一指标普遍较高, 反映了这一指标建设的高水平和运行秩序的常态化, 不需要学校层面作为重点考核时,权重可下调。 反之,有必要提高二级学院得分普遍较低、 对学校整体工作十分重要的的某一指标的权重,增加其在考核体系的份量,引导二级学院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做好相关工作。

3. 领导作用

一些高职院校在设计考核体系时, 列入了领导作用,这是值得商榷的。 目标管理是一种思想和组织行为,领导必须起带头作用,以身作则,影响教职员工培养目标管理意识,形成目标管理行为,并提供顾问、教练、保姆服务。 因此,对于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领导作用是毋容置疑的。 但是,领导作用本身难以体现,一些高职院校将领导带头、二级学院工作有特色等考核点列入考核体系,显得较空泛,难以量化评价。 领导作用的发挥可以体现在二级学院专业、课程、教材等建设的成效,从专业、课程、教材等建设的成效出发可以考核领导作用, 不需要在目标管理中单列领导作用这一指标。 只要二级学院的专业、课程、教材等建设的好,领导作用自然就体现了。

4. 权利下放

教学工作目标管理的前提是二级学院是办学主体,相应的权利已从学校职能部门下放到二级学院。不能因为不相信二级学院的自主能力, 而部分下放某些权利,并制定苛刻的考核目标。 不下放权利而只是要求二级学院达到一定管理目标, 二级学院就会缺乏资源调配能力,办学主动性和积极性受损。 权利的下放要求真实、彻底,除了需要学校层级统筹规划之外的权利一律下放给二级学院。 改革需要一定阶段的调适期,只要方向是正确的,假以时日,在科学的目标管理运行体系下, 教学工作二级管理必然会呈现良性发展趋势。

[1]罗家国. 高校教学目标管理评估系统(ESTOM)建立和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6.

[2]金卫东. 高职教学研究工作二级管理的思考[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3]徐体高,胡效亚. 二级学院教学工作目标管理及考核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6).

猜你喜欢

教学计划教学管理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30米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
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深度学习与启示——以美国《埃及金字塔》教学计划为例
教师专业化视角下的“美国史教学计划”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制订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