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紫砂“福至尊壶”的追求及思考
2014-12-27陆松云
陆松云
(宜兴 214221)
宜兴地区出产的紫砂壶饱含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紫砂艺人凭借全手工技艺,创造出了紫砂壶精、气、神、形、美的神韵。评价一款紫砂壶,线条、比例是否流畅、有无气韵,紫砂壶是否为材质、工艺、造型、装饰、内涵的完美统一?这些都是考析紫砂壶艺术价值的主要方面。现以紫砂“福至尊壶”为例(见图1),探寻此壶的艺术价值与思想追求。
图1 福至尊壶
1 紫砂“福至尊壶”的造型工艺特点
紫砂“福至尊壶”的壶腹采用筋囊造型制成,筋纹器是从生活中所见的瓜棱、花瓣、云水纹等创作出来的造型样式。“福至尊壶”仿若编篓式的筋纹不仅体现了视觉上的变化,其俯视面上的形象更吸引人。紫砂筋纹器型制残片最早见于宜兴丁蜀镇羊角山古窑遗址出土器皿,历经宋、元及明代早期无数陶工的开掘,并逐渐演变,在明代中期,以无名氏陶匠为先导,以时大彬、李仲芳、陈仲美、徐友泉等为杰出代表的特有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宜兴陶器图谱》所录《砂壶考》云:“邓秋板砂壶全形拓本,刻大彬菱花式壶,工巧有致。大彬二字楷书款。”紫砂筋纹器历来为后代艺人仿造,成为楷模。这款紫砂“福至尊壶”其筋囊的规则是上下对应、身盖齐同、体形和谐、比例精确、纹理清晰、深浅自如、明暗分明、配置合理,观之则令人赏心悦目。
紫砂“福至尊壶”泥好工佳、造型奇特、独具匠心,该壶以桃枝做壶嘴、壶把、壶钮,枝和节疤布置合理、伸展自然、暗香浮动,老干新枝生机勃勃,把桃子硕果累累的思想表现地淋漓尽致。紫砂“福至尊壶”是将生活中所见的桃子、桃枝形态,透过艺术的手法设计成器皿造型的。这种壶艺造型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造型不仅具有适度性的艺术夸张,又着意于风格潇洒。因而“福至尊壶”塑造的桃子不仅形象生动、构图简洁,又巧妙地利用紫砂泥料的天然色泽来增强其艺术效果。
2 紫砂“福至尊壶”的艺术文化价值
紫砂“福至尊壶”的壶身装饰以寿桃为主体,寿桃的线条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均成抛物线状,圆润饱满,惹人喜爱。盖上塑多颗小桃,折枝为钮,桃枝为把,曲折有度;壶嘴短而上翘,直指青天,刚柔并济;壶把、壶流边贴小桃装饰,栩栩如生的小桃子与桃叶点缀在壶身周围,衬托得壶身精神抖擞。诸多的桃子让人会心一笑,其田园情趣则让人心神安宁。桃,鲜果也,老寿星手中捧着的就是一只大寿桃,民间传说能得到此桃者,必能福寿尽享,长命百岁。心灵手巧的制壶人常在茶盖上塑一寿桃为纽,精致小巧,惹人爱慕。然终究栩栩如生者多,得仙气者少。紫砂“福至尊壶”的桃子装饰硕果累累,以至到了“福至尊”的境界,故以此命名壶器。
从美学艺术角度讲,紫砂壶的创作逐渐从具象走向抽象的精神形态,为中国陶艺世界留下了光辉的一笔。紫砂“福至尊壶”的文化折射出了人们追求美好的愿望,并企及将这种愿望化为极致的追求,从这层意义上来讲,紫砂“福至尊壶”是人们精神上的一种寄托。此壶将中华民族传统中赋予长寿与富禄的桃子与紫砂筋囊相结合,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寓意明朗、和谐。所谓熟能生巧,只有掌握好制壶的技艺,才能巧用技术将自己的灵感展现在壶上。要在长期反复的训练中探索技巧、寻找灵感,体会制壶的快乐并培养自己的情操。前人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步地改变。因此,也要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融入现代人普遍能够接受的创意。不管艺术怎么发展,对吉祥寓意的思想追求不会变,正如这把紫砂“福至尊壶”,称之为“福至尊”并不过分,它折射出了人类对美好生活不变的追求。
[1]高俭.浅论紫砂壶的文化魅力[J].江苏陶瓷.2007(S1):12.
[2]蒋燕雯.寿满高堂,富比金贵——徐建军《寿桃壶》赏析[J].美术评论.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