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明代宜兴紫砂壶的特点
2014-12-27徐卫民
徐卫民
(宜兴 214221)
明代是紫砂茗壶的兴旺成熟期,名家辈出,时大彬、徐友泉等人创造的丰富多彩的壶式造型,改变了以往紫砂壶或方、或圆的单一造型格局,传世壶式多种多样,增添了紫砂壶艺的意趣,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1 筋纹器是明代紫砂壶造型的主流
筋纹器之所以成为明代紫砂壶造型的主流,是由于这个时期的陶艺人时大彬、李仲芳、陈仲美、徐友泉等人,将菱花、瓜棱、花瓣、云水等自然形态引入紫砂壶造型。以时大彬所制这把“菊花饰瓜菱形紫砂壶”(见图1)为例,制工严谨,以对称菱花瓣为造型特征,十二瓤纹清晰端正,是明代筋纹器的代表作。“菊花饰瓜菱形紫砂壶”质地褐中泛紫,夹粗砂,腹扁圆呈菊瓣形,盖与底均作菊花形,盖顶饰宝珠形花蕾钮,近三弯流,流下刻“大彬”两字竖行款,此壶现藏于柳州市博物馆。“菊花饰瓜菱形紫砂壶”从壶钮至壶身、壶脚均为筋纹,于变化中求统一协调,将紫砂泥料质朴优雅的特性发挥到极致,开创了紫砂陶艺史上筋纹器的新风尚。
图1 菊花饰瓜菱形紫砂壶
2 简洁、凝重的明代紫砂壶风格
紫砂壶的历史发展及其演变经历了由粗趋精、由大趋小、由简趋繁,复又返璞归真的过程,即经历古朴、华丽、淡雅三个阶段。紫砂壶在明代才开始兴盛起来,早期的紫砂茗壶风格简洁、凝重,其造型气度浑厚,壶器大、砂粒粗,整把壶器看起来沉稳,多数是光素器与筋纹器,极少出现花货。明代早期的紫砂壶款式很多是借鉴了“瓷壶”,例如明代的陶艺家陈仲美,其实就是瓷都江西景德镇民窑中杰出的造瓷民工。明代万历之前,人们喜欢使用比较大的茶壶;万历之后,紫砂壶型日渐缩小,越来越小,越来越矮,越来越圆润,越来越轻,越来越精致,乃至越来越便于“掌玩”,越来越“文气”了,这种演变是饮茶方式和喜好人群变化所决定的,所以后来传世的明代紫砂壶多以简洁、凝重的风格为主。明式家具简洁、凝重的风格,对紫砂壶的风格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以明代陈用卿制的“金钱如意纹壶”为例(见图2),此壶造型气度浑厚,比例协调,不附加装饰,仅以筋纹线的变化及开光加强装饰效果,泥质颗粒较粗,代表了当时壶艺家崇尚的简洁、凝重风格。
图2 金钱如意纹壶
3 形象饱满、器宇轩昂的明代紫砂壶特色
明代紫砂壶艺的造型风格高雅脱俗,线条流畅灵活,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独运、形象饱满、器宇轩昂、妙不可思。尤其是时大彬制的紫砂壶,粗而不媚、朴而大雅,这种质朴古雅的风格不仅赢得文人雅士的青睐赞赏,在紫砂业内也备受推崇。砂粗质古、朴雅坚致的大彬壶是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也是时大彬技艺功力、艺德人品的集中体现,乃至紫砂壶的一种最本质的艺术表现形式。时大彬制的紫砂壶代表了明代紫砂壶的造型风格,因此历来被壶艺界推为“大家”、“正宗”。
从明代中叶起,随着饮茶风气和品茶的提倡,宜兴的紫砂壶广泛流行起来了,并成为文人墨客、士大夫一致推崇的上佳茶壶。例如,冯可宾的《茶笺》曰:“茶壶陶器为上,锡次之。”文震亨的《长物志》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无土气,又无熟汤气。”文学家李渔在《杂说》中赞美道:“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而周高起在《阳羡苟壶系》专著中则称:“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又近人过前人处也。”由此可见,明代紫砂茗壶生产的发展、兴盛,借助于文人饮茶风尚的盛行和诸多著述家推崇宜兴的紫砂壶艺。当然,在文人墨客、士大夫的推荐下,加快了紫砂壶艺的发展。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促使明代宜兴的紫砂茗壶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
[1]吴季舟.浅论明代紫砂器发展中的人文因素[J].江苏陶瓷.2008(01):49.
[2]张拯.浅述紫砂茶具的文化价值[J].江苏陶瓷.2009(1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