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介
2014-12-27
加里·斯奈德(1930— )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利亚的旧金山,在华盛顿州的山区长大。他毕业于里德学院(本科)和印第安纳大学,专业为人类学和语言学。毕业后他回到加州,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在学习人类学时,他研究美国印第安人的文化传统;在学习中国古典文学时,他翻译了中国唐朝的禅宗诗人寒山的诗歌。20世纪50年代,他在加州加入了雷克斯罗斯、克鲁雅克、金斯堡等人的诗歌圈子,促成了著名的“加利福利亚文艺复兴”。他的诗歌集包括《抛石路面》(1959)、《神话与文本》(1960)、《边远山区》(1968)、《龟岛》(1975)、《斧柄》(1983)和《留在雨中》(1986)等。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批评意识,常常希望用印第安和中国等古文化来抗衡西方文化的偏颇。他像一个古代巫师,在企图治愈社会顽疾时,希望能够借用大自然的神力,恢复人与自然的联系;同时引导人们回归到世界上最古老的价值体系,以挑战当代世界的主流价值。
《抛石路面》一诗描写斯奈德熟悉的森林生活和山区劳作。斯奈德说,他的抛石路面是指在上山的道路中那些“光滑而倾斜的大石头上铺上石块,为马匹铺出一条道路”。显然,这些大石头光滑而倾斜,铺上石块路面之后,马就不会打滑。“抛石路面”由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石块铺成,要铺成这样的路面,需要将这些石块巧妙结合起来。这个工作显然需要技艺和智慧,需要能工巧匠之力。斯奈德认为,这样的工作与诗歌创作有一定的可比之处。
从某种意义上讲,诗人就是能工巧匠,因此有人将诗人称为匠人。诗人“铺路”的材料不是石块,而是文字。不同形状、不同意义的文字被他们放置在一起,相互连接,形成一定的音韵和节奏,从而产生一定的意义。这就是诗人所做的工作,与铺“抛石路面”一样,这同样需要巨大的技艺和智慧。斯奈德曾经做过许多与森林和大山有关的工作,包括伐木工、木材检尺员、森林火警监视员、油轮的水手。他也喜欢户外运动,喜欢爬山和远足,他说他的诗歌创作与他不同阶段生活的节奏密切相关。《抛石路面》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旧金山,那时他已经是一个诗人,但是当他回忆他在大山和森林里的生活,他发现了两者的相似之处。诗歌体现了诗人两个阶段的生活既不同、又承前启后的关系。
从这一意义上讲,这首诗描写的不仅仅是森林生活和山区劳作,它也是一首以诗论诗的精彩之作。“把这些文字放置 / 在心灵前,像石块一样”。诗人像工匠铺设“抛石路面”一样,将文字放置在“精心选择的位置”。而这些文字经过思想的“火和力的锤炼”,最终“在炽热中凝聚”,它们镶嵌在一起,形成一种特别的图案。这样一首诗歌就产生了,正如诗人最后所说,“一切都改变了,思想,还有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