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4-12-26颜利平

新课程·中旬 2014年10期
关键词:良好习惯问题意识物理教学

颜利平

摘 要: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想问、敢问、善问、会问、常问。

关键词:物理教学;问题意识;良好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开始,离开了问题,思维就成了无源之水。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问题意识”淡薄,不能发现问题,或发现问题也不敢问、不会问的现象。教师应唤起学生问题意识,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技能,使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其探究知识的灵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题能力呢?

一、设置良好情境,使学生“想问”

在物理教学中,恰当地营造情境,有助于学生产生问题意识。设置的问题应该尽量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准确定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努力有意呈现令学生困惑或感兴趣的问题,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例如在“圆周运动”教学时,先让学生观看水流星杂技表演,当碗口向下而碗里的水并未流出。学生提出了“碗在竖直平面内做什么运动?”“当碗口向下时水为什么不会流出?”等问题,从而引入新课教学。在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时,提出这样问题:“为什么电池用久了,小灯泡就不亮了呢?”学生回答是电池没电了,电压变小了。用电压表直接测量新、旧电池两端电压,结果几乎都是1.5 V,学生都想知道是为什么,这样就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物理学教学中适时创设问题情境,有意识地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至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敢问”

在教学中营造积极、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教师要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去探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扶一把,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真正经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动机,而且能引发思考,进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也由不敢问到敢问,再由敢问到善问,扩大了创新思维的空间。

三、适时点拨引导,使学生“善问”

教师要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善于提出问题。教师还要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对学生的质疑能力作肯定的评价鼓励学生的质疑。最初学生的疑问往往是零散的、浅层次的,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引疑工作,使学生能将疑问设在重点处、难点处,设在新旧知识的结合处。如果前面学生说错了,就说:“我对他的说法有意见……”这样学生在评价其他同学时,也学会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在学习“电动势”时,书本的说法是:电动势等于电源的开路电压,就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要说开路?”“电路开路和不开路电源电压不是一样吗?”电源两端的电压总是不变的发生了思维碰撞,如果学生没有一种问题意识,干脆就理解为“电动势等于电源电压”或“电动势就是电源电压。”教师需要经常诱导和启发学生改造、重组和重新解释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并且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问,不断发现尚未解决的新问题。

四、传授问的技巧,使学生“会问”

质疑问难是培养创新精神的一把金钥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可以很好地挖掘每学生的潜能。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质疑的氛围,让学生警觉问题时时处处都存在,提倡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由不敢质疑到敢于质疑,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会问,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自感”教学时,演示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演示,会对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并且很自然地产生疑问:①在通电的瞬间,为什么并联的两个灯泡一个先亮,另一个后亮?②在断电的瞬间,为什么与线圈并联着的灯泡熄灭前比原来还亮?由演示创设了启发学生发掘问题、思考问题、探索事物本质属性的物理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培养良好的习惯,使学生“常问”

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源于生活,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去提问,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物理教学中我们经常性地通过此类开放性问题的探究,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更深刻地掌握了所学物理知识。例如,①人在行走时,前脚与后脚摩擦力的方向各是怎样的?②摩托车爬坡为什么要减速?③为什么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④抛出去的物体为什么还要落到地球表面?⑤磁生电的原理是什么?如何利用这一原理来制造发电机?等,把物理课堂教学伸向社会,拓宽培养问题意识的渠道。

“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有利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敢“问”、会“问”。要鼓励学生提问,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这样一来,必然会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杨淑萍.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7).

?誗编辑 段丽君endprint

猜你喜欢

良好习惯问题意识物理教学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小学生学习英语良好习惯培养策略
良好习惯与成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