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2014-12-26庞兵
庞兵
摘 要:现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在强调师生互动、倡导合作学习、重视学习兴趣以及主动学习、重视主题构建等等策略的同时,更加关注的就是教学的有效程度,也就是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提出,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指导学生选择课程,制订学习计划目标,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同时对于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以及课程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要注重。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育理念;培养兴趣;自主参与;鼓励式教学
“有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所谓“有效”,主要指的就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内的教学之后,学生们所能够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者发展。也就是说,检测我们的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有没有发展或者进步。在我们目前的教学改革中,“有效课堂”是很多教师所努力的方向。其中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1)教师需要教得有效。这就是说,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开展有效的研究性学习。(2)学生学得有成效和兴趣浓厚,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来学习好高中数学呢?
一、改变教育理念,适应新课改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我们教师的角色需要发生转变,不能够仅仅固守着过去老式的教育理念不放,而是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的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我们教师已经从传授者变成了学生们学习的交往者、督促者以及研究者。我们需要从自己的心理层面上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只有心理层面上发生了改变,才会引导我们在教学实践上发生变化,才会做到处处以学生为根本,处处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
传统的教学观念集中体现了“为教而教、为知识而教”的理念。而现代的教学观念集中体现的是“为学而教,为育人而教”和“为人的发展而教”的理念。我们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根据每位同学的特点去引导、去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交给学生们学习的方法。
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学习什么科目,只要学生们的兴趣盎然,其思维就会积极,就不会半途而废,就能够坚持到底。兴趣就是其最好的精神支柱。我们可以假设问题,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多多鼓励,增强学生们学习的自信心;积极引导,启发学生们的创造力;拓宽教学知识面,引导学生们思维的多元化。
比如,我们学习“导数”的时候,就可以先给学生们讲讲“导数”的起源。大约是在1629年,法国数学家费马研究了作曲线的切线和求函数极值的方法;1937年左右,他写了一篇手稿《求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方法》。在作切线时,他构造了差分f(A-E)-f(A),发现的因子E就是我们所说的导数f ′(A)。我们先让学生们对于“导数”的起源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来勾起学生们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鼓励学生自主参与
我们需要在课堂教学时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们敢说、敢想、敢问,并促使学生们形成一个健康的学习心态,从而调动其自主参与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我们教师在组织学生们参与学习活动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好胜以及好动的心理特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们自主参与的潜能。
比如,我们在学习“函数”这部分内容,需要我们先联系导数的概念。导数是微积分中的重要基础的概念。当函数y=f(x)的自变量在一点x0上产生一个增量?驻x时,函数输出值的增量?驻y与自变量增量?驻x趋于0时的极限a如果存在,a即为在x0处的导数,记作f ′(x0)或df/dx(x0)。我们可以要求学生们根据对“导数”的理解,将“函数”与“导数”联系起来,并且亲自绘制“函数图象”,然后请同学们自己观察后大胆地说出“函数图象”的特点以及“函数”与“导数”的关系。
四、多种鼓励式教学
如何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也是我们新改革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环节。假如不能够恰当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就会打消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是失去对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正确地对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式教学是我们所必须实行的。评价的真正目的就是最终促进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正常的考试,我们可以了解学生们掌握知识的水平,可以有的放矢的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去有针对性的辅导学生。同时在学生们取得进步后,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积极的鼓励学生,能够增加学生们学习的自信心。
学生们在学习高中数学的时候,除了上课要认真听老师讲解外,要找对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完成作业,做好总结,并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多做课外题。总之,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尽量照顾到每位同学,争取全面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
成绩。
参考文献:
欧燕红.新课程改革下如何落实“有效课堂”教学[J].新课程,2013(3).
?誗编辑 王亚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