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幼儿语言发展的探索

2014-12-26贾霞

新课程·小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幼儿

摘 要:为培养幼儿语言发展能力,把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课程资源的基本内容,通过俗语教学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会大大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俗语教学;幼儿;因材施教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是幼儿开展思维活动、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幼儿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积累各种精神财富都要利用语言来完成。在语言这个符号系统中,俗语是一种以极少的文字反映多信息的语言形式,言简意赅是它的优势。它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随着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新事物的大量涌现和新概念的相继产生,人类语言变得日益丰富。由于每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不同,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习惯用法和表达方式,俗语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具体、生动而有趣,从而达到使幼儿易于理解和掌握各种知识的良好效果。于是,我们提出了“俗语教学对中大班幼儿语言发展的研究”这一微型课题。

二、研究设计

1.研究目标

让幼儿会用歇后语谈话、交流;注意倾听并能理解俗语的意思;能清楚地用俗语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看图片说出俗语。

2.研究方法

(1)运用故事学习俗语,激发幼儿对作品的兴趣并加深理解;(2)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兴趣、需要等进行自由选择图片说出俗语;(3)运用俗语编出小故事、动作等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研究原则

(1)游戏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参与性原则;(4)直观性原则;(5)启发性原则;(6)循序渐进的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8)整合性原则。

三、研究措施

1.激发幼儿学习俗语的兴趣和愿望

让幼儿通过表演、讲述等方式来表达故事内容,从而学习俗语。在选材方面就应注意多选取一些主题突出,易于表演的内容。如,大班可选用故事《铁公鸡请客——一毛不拔》《王婆卖瓜——自卖自夸》《麻雀下鹅蛋——瞎吹》等素材来让幼儿轻轻松松地学好歇后语。

2.通过直观有特点的场景、道具帮助幼儿熟悉俗语内容

利用好道具可以代替教师过多的语言指导,幼儿既感兴趣又易于理解。如,在教幼儿“猴子捞月亮——一场空”这个歇后语的时候,我利用《猴子捞月亮》的故事碟片来进行教学,幼儿看了碟片后就能轻松地学会歇后语,并且还编了许多歇后语。

3.教学形式多样化

幼儿掌握了一些俗语以后,我运用了以下这些方法进行练习:(1)幼儿抽图片,根据图片上的内容让幼儿说出俗语;(2)运用故事让幼儿编俗语;(3)运用猜谜的形式让幼儿说出俗语;(4)运用俗语让幼儿画图、编故事;(5)请能力强的幼儿带动不爱讲话的幼儿。

4.创设丰富的支持性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形成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基本条件,教室的环境布置以俗语教学为主题。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俗语材料,运用图片、汉字与幼儿共同制作挂件,既可以装饰环境,又能加深幼儿对俗语的理解。這样幼儿会感到十分满足,从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创造性能力。

四、研究成果

开展“俗语教学对中大班幼儿语言发展的研究”课题的研究之后,幼儿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课题组教师学习、研究的热情高涨,科研意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也显著提高,教育观念和行为有了较大程度的进步。根据两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还编写了适合幼儿学习的《俗语教学精粹一本通》及《幼儿身边的俗语》。

五、反思与推进

1.幼儿、教师之间形成研究共同体,保持相互“协作”与“支持”是课题研究顺利开展的基础

2.科学有效的研究过程是课题研究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3.观摩、研讨与反思是行之有效的课题研究方式

4.利用家长资源,在园本课程中渗透家园合作教育

总之,在两年的研究中,我在反复中尝试,在尝试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我知道:成功的希望与思考的时间和实验的次数成正比。

参考文献:

细益.俗语大全[M].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06.

作者简介:贾霞,女,1982年5月出生,现任如皋市磨头镇中心幼儿园教师,曾撰写多篇论文并发表或获奖。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巧抓课文及学生特征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