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区域活动合理布局的几点思考

2014-12-26石少婷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0期
关键词:幼儿活动区域活动

摘 要: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能让幼儿自由体验与探索,不仅能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与主体性,还能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将从幼儿区域合理布局的重要性及区域活动布局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幼儿园区域活动合理布局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区域活动;合理布局;幼儿活动

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区域活动已经成了当前幼儿园推进幼儿教育改革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活动形式。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合理的区域活动布局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空间,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一、合理规划活动区域对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现行的幼儿教育不仅注重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动态,更注重幼儿个体的发展与能力培养,提倡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由幼儿自主选择学习。区域活动是一种强调教育环境,注重幼儿教育主体与开放教育的活动。目前,幼儿园积极开展区域活动,开展方式主要依托于情境、道具来实现活动的多样性与自由性,教师可利用其独有的教育价值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由此可知,抓好区域活动布局的建设工作,是保证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布局现存的问题

1.区域布局过于主观化

在进行区域活动布局时,部分教师都是根据自己的想法与意愿,结合活动环境的结构布置固定的游戏形式,并没有充分考虑这种布局是否符合幼儿的意愿与兴趣,最终导致许多区域活动的设置成为摆设。

2.材料投放目的不明确

游戏区域的材料更新频次太长,且素材单一、缺乏多样性,导致幼儿兴趣缺失;许多材料层次分辨不清,有些材料并不适合幼儿通过游戏进行学习。

3.教师自身定位不准确

许多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无法正确自我定位,常常主观性地将幼儿分成若干组,然后分别根据区域内容进行辅导,使区域活动变成分组活动,区域布局毫无目的性可言;还有部分教师在安排幼儿进行区域游戏之后,放任幼儿在区域内自行玩乐,偏离开展区域活动的目的。

三、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合理规划活动区域的布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表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性的发展,要相互渗透,整合各领域各个目标,全面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不能片面追求某一方面。因此,在规划活动区域的布局时,应该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1.各领域合理设置,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当中,一直暗含着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教师以教育为基础,适当把握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当中所蕴含的价值,为幼儿创造合适的活动区域。基于兼顾五大领域的理念,在区域活动中,应该设置三大类区域:(1)学习性区域。以教育目标为前提,结合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适当的活动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进行自主学习活动,这个区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与对环境的认知能力;(2)社会性区域。在这个区域要设置适当的角色扮演环境,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3)运动性区域。这个区域中进行游戏时要注意幼儿的年龄与爱好,提供多种安全的适合幼儿的运动器械,培养幼儿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身体素质。

2.合理布置环境,让幼儿与环境有效互动

活动种类的多少与活动区域的大小并没有硬性规定,只要能够以“全面发展”为原则,包括动作、语言、科学和社会性等方面,使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按照《指南》要求开展活动,使幼儿各方面都得到平衡有效的发展。让幼儿与环境互动的前提是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读懂环境。区域活动的环境对于幼儿来说相当于一个指示牌,如果这个“指示牌”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就会朝着预期的目标在区域内进行活动;反之,幼儿就会曲解“指示牌”的意思,按照自己的理解行动,偏离活动目标。

案例:某幼儿园小班教师布置了一个剧场活动区,区域的两边是由积木搭成的台阶,中间的舞台上面摆放着很多表演道具。在活动中幼儿跟着背景音乐的节奏反复上下台阶,甚至都没有理会舞台上的表演道具,教师预期的活动目标完全达不到标准。后来有经验的教师建议该小班教师将积木台阶撤掉,让几个教师一起坐在“舞台”的椅子前面安静地等待。果然,幼儿拿起了道具随着音乐的节拍跳舞。在这个案例中,首先该教师没有进行语言上的指导,造成幼儿对于区域主体的误解;其次,以台阶包围舞台的形式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创造的,这个设计的出发角度是成人眼中的舞台,因为成人知道需要通过舞台两侧的台阶才能进入舞台,但是在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中对于剧场并没有太大了解,只知道台阶意味着上楼与下楼,因此,造成幼儿反复上下台阶的现象。

因此,教师在对活动区域进行设计时,要合理地考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以幼儿为本地设计活动区域环境,做到环境能与幼儿对话,这样才能让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积累经验,从而全面发展。

3.以幼儿为本,进行活动区域布局

活动区域的布局设计应“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合理设置区域情景。设置清晰的活动区域范围与界限,使幼儿能够轻易辨认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书柜、地毯等设备作为各活动区域之间的“隔墙”,让幼儿能清楚知道自己的需求应该到哪一个区域内得到满足。

案例:一位幼儿园教师常常对幼儿说“不可以这样!你看你……”“拼图应该在桌上玩,不然会弄丢的!”“不要乱跑,会撞到人!”就这样,该教师每天都在花大量的时间纠正幼儿的行为或者维持活动秩序,她无法理解为什么幼儿总是不听话。直到有一次她仔细看着活动区域的布局,才发现自己所安排的环境就是造成幼儿“不听话”行为的真正原因。教室中最大的缺点就是各区域之间完全没有隔离,幼儿可以四处奔跑,同时也使幼儿不知道何种活动该在何处进行,因此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吵闹与破坏,加大了管理的难度。于是,该教师针对这个问题,找来分区专用的隔离板,并将它们涂上不同的颜色,不仅将各个区域进行明确划分,还为教室增添了活泼的色彩。经过一个星期的适应以后,教师发现幼儿的行为真的改变了不少,都变得开始喜欢探索并且非常乖巧能干。

4.宽松的心理环境,为幼儿保留独处空间

为了让幼儿能够感到放松与自由的氛围,需要安排他们独处的时间与空间,教师需要在活动室里布置一个相对安静且安全的区域,让幼儿在此区域内能够放松自己。幼儿在进行自己的“独处”活动时,往往是因为在周围环境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需要“独享”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为幼儿创造独处条件,根据幼儿的需要在活动区域内开辟“独处角”“涂鸦墙”“放松屋”等场所,这些空间能够满足幼儿独处的需要,例如,“涂鸦墙”能够让幼儿通过画画发泄自己的情绪,“放松屋”能让幼儿如同在自己家中一般躺着或坐着,放松自己的心情。还可以在充满阳光的玻璃窗旁打造一个小小的图书馆,将柔软舒适的沙发椅放在书柜旁边,创造出温暖柔软的感觉。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想要休息时,就可以在此区域内安静地看书或者看风景。

总之,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是教育的基本任务,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因此,幼儿园的活动区域合理布局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园自身条件,为幼儿创设一个科学的活动环境,并且积极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创设环境,使活动区域真正成为幼儿喜爱的学习园地。

参考文献:

[1]许冰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对区域活动的再思考[J].福建教育,2013(37):20-22.

[2]徐艳贞,赵汝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引领下的区域活动指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6):73-75.

作者简介:石少婷,女,1975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职于福建省沙县实验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园区域活动生活化实践研究。

编辑 董慧红

猜你喜欢

幼儿活动区域活动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