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也是好样儿的
2014-12-26孟春芳
孟春芳
“老师,我也可以是好样儿的,是吗?”听到这个稚嫩的声音,看到那种渴望被赞赏的眼神,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他叫李军(化名),一个由于智力障碍从普通小学四年级转到培智学校的男孩子。
还记得去年刚入学时,李军的奶奶絮絮叨叨地跟我介绍了他的情况。从那一大堆的描述中,我总结出了家长眼中的李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多动、学习差、爱惹祸、贪吃、肥胖。从交流中我感觉到了家长的失望、无奈和些许放弃。可在细细地比较了班级的其他七名孩子后,我当时觉得李军比他们自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强好多倍,不会像他奶奶说的那样无可救药了吧。怀着一种不服输的心态我开始了对李军的教育。
住校第一个星期,李军的种种表现就印证了家长的说法:课堂上坐不住,随便插嘴说话,啃手指甲,与聋孩子打架,床铺又脏又乱……每天我几乎都要处理和他相关的琐事。当时我心里狠狠地想这孩子毛病太多了,一定要告诉他的父母,回家好好整治整治。可随后的一件事情却改变了我的初衷。
周五中午,孩子们都收拾好衣物,做好回家的准备了。望着一张张因即将回家而兴奋的笑脸,我盘算着该如何向家长反馈每个孩子的表现。突然,李军一改往日的顽皮,慢慢地走到我的面前,支支吾吾地对我说:“孟老师,今天你不会跟我奶奶说我不听话吧?”他这出乎意料的举动着实让我吃了一惊。转而一想,这应该是一个教育他改正坏习惯的契机呀。于是我说:“李军,你为什么不让我告诉奶奶啊?”“我怕奶奶生气。以前我在学校不听老师的话,学习也不好,还跟同学打架。爸爸妈妈说了再在聋校不听话就不管我了。”我一听连忙顺机引导:“那你觉得自己这星期表现好不好啊?”这时,李军低下了头,想了一会儿说:“孟老师,我错了,我不该管不住自己。以后我好好做。”“好,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慢慢改掉坏习惯的。今天我不会告诉你奶奶的。”“谢谢孟老师!”他笑了,笑得很灿烂。我的心中不由得涌起了一股怜爱和希望。
从那天的约定之后,李军还真的有所进步了。但毕竟是一个只有10岁的孩子,他还经常犯以前的老毛病。不过我已经有了足够的信心和耐心。我首先选他做了班长,经常性地安排他完成一些任务。比如值日、管理同学等;又抓住他爱唱歌、善长表达的优点,鼓励其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更让人想不到的是,班里的刘宇(化名)因脑瘫行动不便,李军竟然主动地要求和他同桌并随时照顾。谁说李军没有优点呢?又有几个孩子能不嫌脏不怕累地帮助同学大小便呢?在一次与家长的交谈中,我郑重地表扬了李军。家长说:“没想到这孩子还能受到表扬呢。因为智力不行,在以前的学校里受到的多是批评,每次被老师叫到学校,总能从教室的后门看到别的孩子在认真听课,唯独李军在后面玩耍。后来老师也没精力管他了。现在看到孩子总算能坐住学习了,觉得送到聋校也不丢人了。”
听了奶奶的话,李军笑了,笑得很灿烂。是啊,人类本性中最深刻渴求的就是赞美。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得到别人的赞美和期待。赞美和赏识让孩子生活在希望自信之中,只有有希望、自信,人才会更好地生活下去。
学期末,李军获得了“全面发展的好学生”称号。他高兴极了,大声对我说:“孟老师,我以前从没得到奖状。现在我也是好样儿的是吗?”我使劲点了点头。是的,孩子,你也是好样儿的。你的点滴进步都让老师感到欣慰。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认识到:教育是一项“育人”的工程,“育人”就是对孩子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的给予。这份赏识虽然没有彻底改变李军的学习习惯,但是至少让他觉得自己也是一个有很多优点的好孩子。对于这些有障碍的孩子,我们更应该去鼓励和欣赏他。帮助他们克服因受轻视而造成的自卑、敌视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让他们抬起头来勇敢地走路应成为我们永不停止的追求。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