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要点分析
2014-12-26李晓宏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内涵,特别对于高年级学生,必须重新审视语文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新一轮的改革创新,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利用更风趣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更积极的学习动力和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两方面分析了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要点。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要点
语文是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小学语文从低年级的拼音识字逐渐过渡到高年级的阅读理解和写作,各个年级阶段的教师都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确保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程度与接受能力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展现出语文这门人文学科的魅力,才能充分利用语文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人文情怀等。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要立足高年级学生的语文水平,逐渐朝着培养学生能力的方向发展。
一、丰富学习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充足的字词量,多数学生也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语言语料库,拥有了一定的阅读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高年级语文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内教材。但从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调查评估来看,知识面窄、阅读量少依然是制约小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一大因素。在这样的客观形势下,教师就更应该尽可能地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引入课外资料,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年龄段、符合学生认知能力与发展方向的阅读材料,通过课外阅读,一方面使学生来夯实自身的汉语语言基础,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运用能力,另一方面拓宽自身知识面,开拓自身的文化视野。
教师需要参照学生具体情况、所学内容、兴趣倾向等,有目标、有计划地安排课外学习内容:
1.科学优选合适的课外学习资料
课外学习资料的选择十分重要。俗话说:一本好书能成就一个人,相反,也可能毁灭一个人。教师应该优选一些编辑严谨、文字规范、思想积极上进、有正面教育引导意义的课外读物。例如,名人传记、励志故事等,因为这类书籍能够给学生正面的激励和积极的教育,振奋他们精神和斗志。同时,为了能够进一步夯实学生课内所学知识,教师还可以寻找一些同课内学习相关的阅读材料。例如,学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鲁迅先生的一些知名作品,如,《祝福》《孔乙己》等,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体会到鲁迅作为一代革命家、文学家的风范,从而对课文更感兴趣。
2.指导学生科学阅读
课外知识学习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不同于课内教材的精度,要根据课外读物的类型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方法。
二、善用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形式
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领域注入了新鲜活力,各类现代化教学工具,如,多媒体、计算机等都极大地支持了教学课堂,为师生教学与学习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带来了积极的效果和成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也要积极借助这些现代化技术和手段,为学生打造出一个生动、传神、趣味丛生的教学课堂。
1.利用多媒体营造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高年级小学生正值少儿时期,思想天真、烂漫,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喜欢形象化的思维模式。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借助多媒体技术,结合所要学的知识,通过网上搜索与信息采集等,为学生呈现一幅幅生动、形象、传神的画面,并配上声音,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
2.依托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文学情感
语文作为一项文学科目,其学习需要情感的投入,因为只有全身心的情感投入,才能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才能理解文学作品的真谛,体会到作者的写作目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资源与技术培养并塑造学生良好的文学情感,使他们能够融入文章世界,体会文章中作者思想、人物内心,达到心与心的交流,培养学生的知性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现代技术将抽象、晦涩的语文知识演变成生活化、熟悉化的情节,并带领学生走入情节中,获得最直接的心灵感受。例如,讲授《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威尼斯的风光图片,对当地的水上小艇文化进行形象的展示,使学生融入其中,看图片赏风景,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对威尼斯优美风光的向往,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深层次理解。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培养高年级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迎合了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要求,高年级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自读文章,自学生字、生词的能力,教师要明确意识到这一点,注重学法指导,充分挖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任务艰巨,教师要明确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新要求,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展开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拓展学生的视野,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婷婷.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科学:教师论坛,2012(03).
[2]李维楷.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3(09).
作者简介:李晓宏,女,1974年4月出生,大专,就职于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第二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编辑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