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班区域活动的有效性
2014-12-26李军静
摘 要:活动区域创设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幼儿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与人交往经验的提高,更关系到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锻炼。在区域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创设和利用区域活动呢?现将三年来开展以小班区域活动的经验体会总结如下,与各位同行及关注幼儿的教育者共同分享。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为本;指导反思
环境与孩子的成长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加上幼儿本身极易被周边环境和习惯同化。所以,蒙式环境教育理念中提出环境是养育幼儿的第一要件。在幼儿园提供充分硬件条件后,如何有效、合理地利用区域空间来进行环境创设就成了决定养育行为成效的重要因素。小班幼儿感知事物的经验少,动手能力较弱,多数幼儿不能单独活动。因此,区角数量不宜设置得太多太复杂,应在不同的功能区域设置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少而精的设置。我们借助活动区游戏的类别与功能进行分区域:语言区、科学区、操作区、美工区、运动区等。
一、区域活动的内容选择要坚持以幼儿为本
1.区域活动的内容与主题活动内容融为一体
区域创设应紧密结合教育内容和目标,与教育活动同步,把创设区角的过程变成教育教学的过程。例如,在主题活动“美丽的春天”时,指导和鼓励幼儿在美工区利用吸管、纸条、橡皮泥等多种材料做出不同的大树,还用五彩的纸折出不同姿态的郁金香和金盏菊,并请幼儿把做好的树和花布置到我事先布置好的墙面上,一副小花园的图片立刻呈现在幼儿的面前。带领幼儿向社区里的居民宣传爱护小区绿化,强化幼儿从小养成爱护家园、爱护绿化的环保理念。幼儿在这些活动中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培养了自信心和成就感。
2.以主题内容为背景,提供多元操作材料
对小班幼儿来说,活动材料的提供直接影响到幼儿学习兴趣和欲望。所以,在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多层次、多递进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这些材料中获取各种经验,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
(1)提供材料时,既考虑“吃不了”的幼儿,又兼顾“吃不饱”的幼儿。如,为了帮助幼儿小肌肉的发育和培养其细致操作能力,设置了“夹玻璃球”的内容。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夹进瓶中,能力弱的幼儿可选择夹进盒中。对于年龄小、动作发展相对缓慢的幼儿,可以用勺子把玻璃球舀进盒中,完成较快的幼儿可进行第二区角内容,如在小班的主题“认识花”中,就可以提供画花、花拓印、插花等。
(2)提供层次性与多样性的活动材料,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在主题“大鱼带小鱼”区域活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先是为幼儿准备美观的美工纸,让幼儿观察示意图进行折叠。对于已经掌握了折叠技能的幼儿,我们就投放一些没有图案的彩纸或白色的美工纸和油画棒,让幼儿给小鱼穿上漂亮的衣服,最后我们还为幼儿提供一面墙、不同大小的蓝色圆形,让幼儿用自己制作的大鱼小鱼来装饰墙面“大鱼带小鱼”,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习整体画面的布局,尝试与同伴互助合作的快乐,体验自己创作的成就感。
3.适时选择设计更换区域内容
活动区角要切实做到日新月异、常设常新,要确保幼儿的浓厚兴趣。同时,还要积极扩展区角空间,有的放矢,依据对幼儿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在开展某一区域游戏前,先与幼儿共同探讨,再根据幼儿的认识特点、兴趣及教育目标,共同制定区域游戏的规则。例如,开展“美丽的服装”主题,幼儿对各式各样的服装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就生成了“漂亮宝贝摄影室”这一游戏区,让幼儿自己选择衣服、设计造型照相,并把幼儿的照片展示出来。我们与幼儿共同讨论了游戏的玩法,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区域活动中观察、指导、反思的提升
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工作特点和班级各方面的情况进行观察和指导,并适时进行反思调整。教师应以观察为基础进行指导: 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首先应对幼儿想做什么,怎样做和幼儿有可能做什么要有心理准备,其次,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后,通过观察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评价。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加强指导的艺术性,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促使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并能根据观察结果调整区角的内容,使其更适合幼儿。值得注意的是,工作工程中要适时、针对性地应对问题。一份新材料的设计不仅要坚持操作性、可行性,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操作的情况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并及时为幼儿做出调整,教师要成为幼儿的观察者和支持者。
在区域活动中出现问题是很难免的,关键是教师如何正确处置,对每个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策略,把区域活动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活动,不断开拓活动空间、解放幼儿,让幼儿在玩中求发展,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使区域活动真的“活”起来。
参考文献:
毕茂阳.幼儿如何开展科学活动[J].考试周刊,2008(49).
作者简介:李军静,女,1977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职于福建省南平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研究方向:小班区域活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