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在小儿先天性幽门狭窄及痉挛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2014-12-26王娜李红娜曲晓峰
王娜 李红娜 曲晓峰
先天性幽门狭窄是婴儿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 其与幽门痉挛极易混淆, 容易造成临床误诊。本文对本院收治的小儿先天性性幽门狭窄及痉挛给予超声检查诊断,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月本院确诊为先天性幽门狭窄的20例患儿及幽门痉挛的1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 分别记为A组和B组, 选取同期15例正常婴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15例, 男9例, 女6例;年龄21~90 d,平均年龄(40.5±2.2)d;A组20例, 男12例, 女8例;年龄20~95 d, 平均年龄(45.2±2.1)d;B组15例, 男10例, 女5例;年龄16~94 d, 平均年龄(44.2±2.0)d。三组婴儿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IU22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超声检查, 探头频率3~7 MHz。禁食3 h, 确定无胃潴留时进行检查, 婴儿取左侧卧位, 探头置于腹部左侧, 待液体充盈婴儿胃部之后,根据液体移动情况判断幽门管内径和厚度, 并测量其长度和肌层厚度[1]。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幽门管平均长度及环肌平均厚度分别为(10.78±0.51)mm、(2.30±0.22)mm, A组分别为(16.14±0.41)mm、(5.62±0.15)mm, B组分别为(11.51±0.77)mm、(2.61±0.05)mm。A组幽门管平均长度及环肌平均厚度均高于其他两组, 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先天性幽门狭窄是婴儿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 多数先天性幽门狭窄婴儿表现为幽门括约肌增生, 有硬质纺锤状肿块,而不良的增生会挤压幽门管, 进而导致幽门狭窄。先天性幽门狭窄婴儿出生1个月左右表现为呕吐, 严重地甚至导致婴儿死亡, 因此, 临床要给予积极的诊断治疗。
小儿幽门痉挛临床多表现为呕吐, 这种临床症状与幽门狭窄临床症状相似。从超声声像图来看, 超声诊断声像图显示二者没有显著的差异, 容易造成临床误诊, 但临床经验指出, 通过动态观察发现幽门痉挛呈现开放状态, 其与幽门狭窄有明显的不同[2]。为了明确鉴别小儿先天性幽门狭窄和痉挛, 临床采用超声检查时要通过测定幽门长度、横泾以及管壁厚度等方面综合判断, 相关研究指出, 诊断幽门管壁厚度能明确区别先天性幽门狭窄及痉挛, 有利于临床诊断。本文对2011年6月~2013年本院确诊为先天性幽门狭窄的20例患儿(A组)、幽门痉挛的15例患儿(B组)及同期15例正常婴儿(对照组)分别给予超声诊断, 研究结果显示, 幽门狭窄组患儿的幽门管长度及环肌厚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婴儿,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痉挛组婴儿和正常组婴儿在幽门管长度及环肌厚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 在实际临床诊断中, 可把幽门管长度和幽门管环肌厚度作为先天性幽门狭窄及痉挛的鉴别诊断标准, 这也说明了超声检查在小儿先天性幽门狭窄及痉挛方面有极为重要的诊断价值。此外, 超声影像不仅能正确把握幽门狭窄和幽门痉挛的区别, 也能准确观察出胃内液体形态变化及流向变化, 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3]。
综上所述, 采用超声检查准确测量幽门管长度及环肌厚度, 有助于鉴别诊断小儿先天性幽门狭窄及痉挛, 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王培忠, 张文波, 刘志辉.超声诊断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临床应用.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11):231-233.
[2]于威, 朱芳芳, 甘娜.变频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分析.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2, 13(6):255-256.
[3]姬红丽.超声对小儿先天性幽门狭窄及痉挛的鉴别诊断价值.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10):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