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现代商住景观在传统文化景观上的回归
2014-12-26何伟
何伟
摘要:中国建筑在高速发展的大前提下,传统民居建筑的研究也已提到一定的高度。很多人都在寻找一个现代建筑空间与传统民居建筑精髓融合互补的方法,延续中国住宅的文化精髓并且同时具有丰富的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以此为出发点,以社会文化生活与居住的关系,住宅建筑本身和室外环境的关系为基础,探索社会和文化及风俗习惯在现代居住形态中的影响。
关键词:符号化;文化回归;本土标识
改革开放后初期,我国的建筑发展明显呈现出“西化”和“怀旧”两种特征。 “西化”是80年代和90年代初普遍的社会和文化思潮。但是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既是对历史的一种重建,又是历史在当下的绵延。从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历程上看,任何一个国家、地方的建筑都会经历首先是本土建筑,然后又变成现代建筑,最后在现代建筑身上找到本土文化标识,这三个阶段都是必须经历的。 而现代楼盘如何以召唤过往的历史生活,再现传统的市井图貌,让人们在建筑园林的文化符号中找回自己的根,传达出独特的建筑哲学和意味可能是我们所需要思考的。
一、传统建筑经验在应对时间的过滤后如何形成独特的本土标识。
数百年前中式宅院的设计思想与营造法则与今天的建筑规范截然不同,以西方建筑学说为基础形成的现代建筑规范将怎样容纳中国传统建筑的风尚,应用了现代建筑规范的中式住宅还是传统居所吗?要想在现代建筑身上找到本土文化标识就必须强化传统符号,做到现代建筑样式的多元化。
(一)符号化
符号化是一个对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和传统居住形态的抽象过程,经由对具体形象的精华化概要后提取部分建筑元素,应用于新的建筑之中,用以传达中式住宅的神韵。
以成都芙蓉古城为例:粉墙黛瓦,灰白相间。但是走进后你会发现,芙蓉古城大面积石材在外立面的使用,大面积装饰砖雕的铺陈,以及通过彩绘,让整个建筑使人眼前一亮。同时将大宅门的元素放在重要位置,入户大门为京派大宅门朝门或大户公馆八字门,门檐安装雀替,门上设门钉、匾额、对联、石狮等彰显主人地位的饰件;门槛包铜皮,图案为“鲤鱼跃龙门”之意,大门中间用铜皮制作的“龙凤呈祥”图案的装饰。门楼高巍、门扇厚重、精雕细刻、重彩辉映。商业区以颐和园苏州街为蓝本的商业街,红墙黄瓦,画栋雕梁,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气势磅礴。
(二)多元化
在北京出现了“观唐”、“香山甲第”等北方四合院式中式别墅,深圳出现“万科第五园”等现代中式别墅,这些中式别墅都在市场获得了巨大成功,这似乎也正昭示着中国居住的历史演进规律。明清建筑的风韵在他们当中被发现,唐宋建筑的某些特点也融在其中,历代中国古典园林在这些商住楼盘中也显示出某种当代性。 同时将官式建筑的奢华和气派展露无遗,把出与入、开与合、收与放、显与藏的中国的哲学思想运用娴熟自如。
正是这样的多元化的发展和演变,使这一类型的商住楼盘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也无疑给我们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延续民族精髓,塑造时代特征,多元化发展,在传统和现代中找到最适合中国的发展方式。
二、传统居住生态在应对居住形态冷漠化后如何形成独特的人文情怀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楼房成为主要的居住形态,也正因为这样的居住方式,打破了中国人千百年来的居住生态。古人有言:远亲不如近邻,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邻居不来往,家人不同住,传统的人文情趣早已淡漠。在现代住宅中增加人文关怀,崇尚传统住宅生态,势必成为未来建筑、景观的主旋麦。
(一)族群化生活
中式建筑物强调全面系统的呵护着所居的族群和家庭,从自然到超越自然的信仰各个层面。因此,现代中式住宅必须强调精神内涵——德威并举的礼孝文化。但在尝试中国传统空间意境的住宅的同时,也不能让那个够停留在对传统作简单保留和复制“老古董” 上面,要将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因此,必须做到有取舍的继承传统,理解中式宅院的精华, 保留其中符合时代精神的地方,屏弃不合时宜的封建糟粕,在传承中有创新。例如,其认为“空间”的组织方式是中国传统住宅的特长,空间的共享、层次、虚实、渗透等丰富的语言运用到了炉火纯青,但同时传统空间中也有封闭、森严、低效、呆板等不好的方面。所以尊重传统的同时,也要把传统所包含永远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区别出来。
(二)院落生活
现代中国人虽然在生活方式的表象上已近现代化,西方工业文明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但在文化根基上是脱离不开几千年的沉淀,思想深处认同的还是华夏文明。尤其是以家族、以亲情、以礼、乐、孝等为基础的儒家文化深植在人们的思想中。只有找到这种文化认同的产品才能真正触动中国人内心深出的共鸣。 “铺金贴银”、欧风美雨”只能满足国人一时的感官刺激, 而无法长久打动中国人的内心。 尤其是在高度工业化和高节奏的今天, 回归自然、 回归乡田、和谐和宁静的中国传统居住理念更显珍贵。 因此, 对传统宅院的怀念和继承成为必然的选择。
中国著名建筑评论家、上海同济大学博士李翔宁认为院落生活方式一方面满足了中国人对高楼大厦的抗拒感,一方面又满足了高端别墅居住的尊贵感。从这个角度,中式建筑不仅仅是一种能彰显其地位的尊贵居所,是人的审美习惯和生活习惯的载体,也是一种情感的回归和文化的追随。
为此现代住宅坚持将院落文化、邻里文化、街区文化作为产品规划的灵魂,坚持三世同堂的家庭居住文化,才能将住宅品质推到一个更加人本的高度。以家庭为单位,关注人的家庭亲情需求,才能创造出一场适合现代社会,同时关照历史传统的居住方式。
(三)文化回归
在全球化一体化成为世界趋势的时候,在国外建筑形态迅速侵入的时候,如何回到传统的建筑哲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挑战。芙蓉古城在川西平原上建了一个1400多亩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群落,不但是形态上的回归,也有文化上的意义,象征着成都人文化的自觉和追求,四合院就是成都老院坝文化的承接,有一种怀旧的情怀在里面,以对抗现在后工业社会的邻里关系。当开发企业不拿修房子当修房子,而是当成一种文化的创造,房子并不单纯是一个空间,大家在里面睡觉吃饭,房子是建筑,建筑又是文化,所以把修房子当成文化创造,恰是企业责任的体现。我们都知道建筑是文化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对城市文化的第一印象,就是建筑。
中式建筑表达的其实是一种文化上的怀旧。她可以说是对以高层建筑为主流的现代建筑过分强调私密性、人情味缺失的一种回归。追求的是一种街坊文化式的亲密性。
为此,中式建筑的回归符合中国自信心回归的现实情状,符合深刻变动中的中国市场需求。当中式建筑以具有时代感的形式演绎出中国人的自信与荣誉,西方也许像历史中的某些段落一样需要重新研究、学习并发现中国,中国人的居住形态将成为世界的骄傲,并可能受到新的模仿!
【参考文献】
[1]<中国地产劲舞中国风?中式别墅大汇演>《决策情报》总第58期本期特别专题
[2]刘启芝.从成都“芙蓉古城”谈中式住宅的古今取舍[J]蓝天园林,2005(05)
[3]置业者联盟之纸上园林.宝安地产网
[4]刘文帅.大宅门·紫微园引领中式别墅第三次浪潮[N].成都晚报,2009(07)
[5]黄小鳘.中国消费网·四川频道﹤舍得功夫,舍得投入,乃成“因雅而豪”别墅[N].成都商报
[6]《华西都市报》第038版:特刊,记者:王相香
【作者单位: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