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秋季养生之道
2014-12-25宁蔚夏
宁蔚夏
秋天天干物燥,温度和湿度梯次下降,对于适应能力较差的老人来讲,在暑往寒来、气候变化无常的“多事之秋”,要顺应天时的变化,尤其是晚秋要加强养护,以确保身体安然无恙。
衣着:初秋深秋有差别
秋天温差较大,早秋湿热,晚秋寒冷。在中秋前后较长时间,虽凉风习习,却不甚寒冷,根据我国传统养生“秋不忙添衣”的观点,不要一下穿得太多,捂得太严,可适当让身体“冻一冻”。这样既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守的需要,防止厚衣覆盖而致身热汗出,损阴伤阳,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人体御寒能力。但到了深秋则需要注意保暖,特别是老人,因生理功能相对较差,抗病能力较弱,不可一味追求“秋冻”,应适时增衣。深秋随着气温迅速下降,常常会有强冷空气和寒潮侵袭,使得气候发生骤然变化。此时要加强头、背、腹、足等部位的保暖。早晚务必穿好外套,并逐渐增添内衣,为使腹、背不受凉,最好内着一件毛背心,由于寒多从脚下起,同时还要穿好鞋袜,以防虚邪贼风侵入。
饮食:清润甘酸为宜
伴随自然万物水分蒸发、干枯萎黄,秋天人体也会出现口鼻咽喉干燥、皮肤干裂、大便干结等津干少液的“燥”象。因此,秋日饮食应以清润甘酸为宜。根据“燥者润之”和“少辛增酸”的原则,可适当多吃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如蜂蜜、梨、甘蔗、柿子、香蕉、荸荠、百合、银耳、豆浆、乳品等,以养肺阴;另外酸甘化阴,还宜进食一些带有酸味的食品,如葡萄、石榴、苹果、芒果、杨桃、柚子、猕猴桃、柠檬、山楂等,既可化燥,还能防止肺金过甚对肝木的克伐。同时,应少吃辣椒、花椒、胡椒以及葱姜等辛辣食物,尤忌如麻辣火锅之类大辛大热之品,以防助“燥”为虐,化热生火,加重秋燥。秋天除适食时令蔬果之外,尤其提倡食粥,最好是将上述润燥之品与粳米或糯米同煮,既可补充营养,又能增液去燥,实乃一举两得。
起居:保证充足的休息
入秋后,因夏天过度的消耗未能及时补偿,人体常出现浑身酥软,精神疲惫,饮食不化,睡意绵绵等“秋乏”表现。这时应根据“秋冬养阴”的法则,适当调整生物钟,将夏天晚睡早起的作息时间调整为早睡早起,做到起居有时,劳逸适度,保证充足的休息,注意不要熬夜,以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需要注意的是,心脏病患者不宜“起早”,肝病、肾病、胃病患者莫要“贪黑”,切忌过劳。室内可盆栽些花草,以调节空气湿度。中、晚秋入寝时要注意关好门窗,适加薄被,以防虚邪贼风侵入,发生伤风和中风。
运动:户外运动为佳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轻风阵阵,菊黄枫红,景色宜人,既是运动锻炼健身的好时期,又是饱览大自然绮丽风光的好季节。我国民间素有九九重阳登高的习俗,在此季节,宜外出登山旅游,不但“练腿脚防衰老”,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机体耐寒及抗病能力,还能增添雅趣,陶冶情操。同时,应多出户外开展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如快走、慢跑、骑行、游泳、打乒羽、太极剑、交谊舞等,在室内宜练呬字功、吐音导引功、健鼻功,并洗冷水浴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室外运动后,要及时擦汗、穿衣,以防感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