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致富的“金疙瘩”
2014-12-25方进东张娜
方进东+张娜
多少年来,每到春耕时节,卓资县的农民就会将上年储藏在地窖里的马铃薯取上来,切块成籽播入大田。这样的马铃薯既是食用薯也兼作籽种。食用兼作籽种的马铃薯科技含量低,缺乏抵抗病虫害和病毒的能力,而且再生功能弱、产量低,严重制约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致富。农民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吟唱着马铃薯春种秋收冬藏三步曲。
2010年以来,内蒙古民丰薯业有限公司在卓资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马铃薯种薯革命入手,不断创新机制,提升种薯品质,催生了马铃薯产业的大发展、大变革。一向不起眼的马铃薯,变成了卓资农民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为实行种薯革命,卓资县委、政府在政策、项目、种薯推广、土地整合等方面给予民丰公司极大的支持帮助。民丰公司每建一亩智能日光温室,县财政为其补贴2万元资金,每建一亩大棚,补贴5000元资金,每繁育一斤籽种,补贴0.5元。在种薯推广方面,全县各乡镇社区均建立试验示范基地,老百姓从示范基地实实在在看到了使用民丰薯业公司生产的种薯能大幅提高产量,同时也从试验示范中学会科学种植马铃薯的技能。在土地整合方面,相关部门、乡镇,全力推行“公司+农场(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利益联结模式,通过“反租倒包”“承包经营”“聘民为工”等方式,先后为公司流转繁育种薯所用土地15000亩,旱田改水田6000余亩。在设施配套方面,县电力、水利、农业、科技等部门通力协作,为民丰薯业公司新打机电井32眼,公司的种薯繁育基地全部用上了滴灌、渗灌等现代化节水灌溉设备和智能化温室调控设备。在用工方面,民丰薯业公司聘用农民工以及近年来返乡大学生8000余名。2014年,县农牧业局30余名干部职工带上馒头和锅灶,义务为十八台薯业基地打工办实事。县科技局调派10名科技特派员,常年在基地开展技术指导,每年为种薯基地的农民提供免费技术培训。在物资配备上,县委、政府也向各种薯基地倾斜,配套部分农资和机械。
民丰薯业公司不断加大机械化改造力度,投入近亿元从国内外购置播种机、收获机、中耕机、喷药机、施肥机、杀秧机、GPS导航仪等大型现代化农机设备,还先后投资4800万元,在卓资热电公司附近建成5568亩的双拱双层连栋温室,3840亩可年产两季400万粒原原种的智能温室,并投资1300多万元建成年储藏能力1万吨马铃薯的智能储藏库。
县委、政府的倾力支持,薯业公司的不懈努力,促进了马铃薯种薯事业的快速发展。公司建起4个标准化脱毒种薯生产农场,种薯繁育面积达到1万余亩,累计为全县繁育优质原原种种薯10余万吨,种薯繁育亩产达2.5吨,年总产量达2.5万吨。
种薯革命带来卓资县马铃薯产业的兴盛。2010年以来,卓资县每年规模化种植马铃薯30万亩,其中绝大部分使用民丰薯业公司繁育的种薯。种薯不但从根本上消除了马铃薯病菌病毒,消除了腐烂霉变等致病因素,还大幅度提高了马铃薯种植的单位产量。这几年,凡使用民丰公司繁育的马铃薯种薯的土地,每亩产量较过去增加50%以上,全县农民由此创收1500万元,人均增收1500元。如十八台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共种植马铃薯300亩,使用民丰薯业公司繁育的“克新”“夏波蒂”“狄西瑞”等优良品种,并严格按照公司提供的科技流程种植,亩产达到2500公斤,每亩收入5000多元,比用老品种增收2500元,成为农民致富的“金疙瘩”。
这几年,卓资县通过马铃薯这项主导产业,盘活土地1万余亩,民丰公司每承租农民1亩土地,给农民240元。同时,民丰公司每年招聘上千名农民工在种薯繁育基地打工,他们的平均月收入都在2000元以上,其中百名长期工的月工资达4000元。马铃薯产业的不断扩张,拉动了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和市场交易等第三产业,卓资县每年有200多辆机动车从事马铃薯贩运、仓储和销售,收入十分可观。
(作者单位:卓资县委宣传部)
(本栏编辑/周居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