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变绿洲 穷乡结富果
2014-12-25谢玉英
谢玉英
笔者来到科右中旗巴彦淖尔苏木欧李基地,方圆几里的欧李郁郁葱葱,田间里有上百名工人正在给树苗除草、浇水,井、机、路、林、渠合理设计的高科技现代化欧李基地展现在面前。看着这美丽的生态园景色,该苏木党委书记包哈斯高兴地向笔者介绍:“这里曾因为盐碱、沙化、超载放牧等原因变成了一块不毛沙地。通过这两年建设,已经建成3000亩欧李基地。计划五年内将整片沙化地建成万亩欧李基地。”
巴彦淖尔苏木是科右中旗南三个贫困苏木之一,全苏木有47万亩草牧场,其中6万亩草牧场已经荒漠化。如何摘掉贫困帽子,是该苏木历届党委、政府的第一要务。几年来,苏木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发展绿色产业,走稳农兴牧的发展道路。从2012年起,为了加快发展地区经济,苏木党委、政府决定建设中旗最大的欧李生产基地。
盐碱沙地卖天价
走进苏木所在地巴彦淖尔嘎查,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新建的砖房,全嘎查456户农牧民全部住上了新房,一条柏油路从村西直通到村东的欧李基地和养殖小区。2012年初,为了改造盐碱沙地,改善生态环境,让农牧民真正得到实惠,苏木党委决定将巴彦淖尔嘎查1万多亩严重沙化的草牧场建成欧李基地。经过苏木、嘎查两级干部多次做宣传思想工作,嘎查218户农牧户自愿长期转让草牧场承包经营权,由内蒙古金格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蒙林公司长期承包,第一批征地5000亩。当2000多万元转让承包金全部拨付到农牧户“一卡通”上时,218户农牧民脸上乐开了花,他们祖祖辈辈生存在这片草原上,从来没有得到过这么多钱,一片盐碱沙地卖出了天价,全嘎查当年就有49户农牧户盖上了新房,有20多户买了小轿车,还有一部分农牧民买了牛羊发展养殖业。就连村里有名的困难户胖阿也于2013年建了新砖房,彩电、冰箱更成为全村家家都有的普及用品。巴彦淖尔嘎查从贫困村一跃成为全苏木最富裕的嘎查。
农牧民就地能致富
几年前,巴彦淖尔嘎查村民基本上靠天吃饭,只能种植玉米、葵花等农作物,由于土质差、干旱等原因,十年九欠收,一部分农牧民迫不得已外出打工,日子过得很困难。自从家门口建设欧李基地后,依托龙头企业,农牧民不再外出务工,而是到欧李产业基地打工。自2012年建设欧李产业基地以来,每年吸纳当地400多村民就业,年创收500多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3500元增至2014年的6520元,增幅达70%以上。村民常巴达拉胡说:“如今,我们嘎查的村民不用往外跑了,在家就能找到工作,2013年打工收入超过15000元。”有了龙头企业的带动,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快速增长,而且当地农牧民变成了企业工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致富的梦想。
不毛之地变绿洲
过去,巴彦淖尔嘎查自然放牧,生态破坏严重,一年四季黄沙漫漫,村民苦不堪言。自从欧李基地建成后,嘎查村民不仅享受到应得的经济收益,而且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更是明显。全嘎查一万多亩沙化地得到有效治理,保障了15000多亩优质良田不再被风沙侵扰。同时,为了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有72户牧业大户以自愿入股的方式,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规模化舍饲养殖小区,将牛、羊通过改良后,全部集中舍饲养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养殖方式。为充分发挥欧李产业示范带动效应,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带动了欧李种植业的规模化发展。此外,以欧李产业研发加工为重点,将巴彦淖尔嘎查打造成欧李自然景观村和发展农家乐旅游业,几年内将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现代化新农村。
看到昔日的不毛沙地,变成田陌纵横、绿荫覆盖的欧李之乡,怎不让人由衷赞叹。建成一个支柱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干群同心协力,共筑致富梦想。欧李产业基地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作者单位:科右中旗巴彦淖尔苏木)
(本栏编辑/周居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