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大灌区春小麦品比试验初报
2014-12-25李卫民王国宇
王 平,李卫民,王国宇,魏 珑
(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甘肃 兰州 730010)
秦王川盆地是兰州周边最大的一块高原盆地,盆地内整体地势平坦,属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平均海拔高度1 910 m,年平均降水量300~350 mm,年蒸发量1 880 mm,农业与生活用水主要以引大水为主。小麦是引大灌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0%以上。近年来由于品种单一、土地退化,给当地春小麦生产造成较大影响。为加快引大灌区春小麦良种的更新换代,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于2014年进行了春小麦新品种(系)品比试验,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参试春小麦品种(系)共9个,编号分别为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10-07、10-08、10-09,均为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提供。以当地主栽品种宁春15号为对照。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在兰州新区中川镇赖家坡村进行。属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阳光充足,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多风少雨,夏无酷暑,秋季温凉。海拔1 910 h,年平均气温6.9℃,年降水量300~350 mm,年蒸发量1 880 mm;年日照时数1 744~2 659 h,日照率60%,无霜期139 d。夏秋多东南风,冬春多西北风,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年平均风速2.3 m/s。土质多为黄绵土,土层深厚,表面土层平均厚度0.5~3.0 m,自然植被稀疏,最大冻土深度约1.1 m,农作物为一年一熟制。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9 m2(3 m×3 m),每个品种为1小区,每小区种15行,行距20 cm,走道宽30 cm,四周设有1 m保护行。密度600万株/hm2,前茬为豌豆。结合整地基施腐熟农家肥45 000 kg/hm2、复合肥600 kg/hm2、磷酸二铵225 kg/hm2。试验于3月21日采用畜力耕耙撒播,7月29日成熟。苗期结合灌头水追施尿素150 kg/hm2,拔节至孕穗期结合灌二水追施尿素75 kg/hm2。拔节期、灌浆期清除田间杂草,其余管理同当地大田。观察记载物候期,小麦乳熟期记载抗倒伏性和抗病性(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取长2 m,随机调查100个叶片,推断严重度,判定反应型)[1~5]。收获前在每小区中间行随机取样20株考种,按小区单收计产。
1.3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Excel 2003软件处理,SPSS21软件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从表1可以看出,参试品种(系)的生育期为130~136 d,其中以10-04最短,为130 d,较对照品种宁春15号短6 d;10-01、10-06、10-07、10-09次之,均为132 d,较对照品种宁春15号短4 d;其余品种(系)较对照短1~2 d。
2.2 主要农艺性状
从表2可以看出,参试品种(系)的株高均较对照宁春15号高,以10-04最高,为95.40 cm,较对照高16.15 cm;10-03次之,为93.45 cm,较对照高14.20 cm。穗长均较对照短。小穗数除10-05与对照相同外,其余品种(系)均较对照少。穗粒数除10-03、10-05较对照多外,其余品种(系)均较对照少。单株穗重除10-04、10-08较对照低外,其余品种(系)均较对照高。千粒重除10-04、10-08外,其余品种(系)均较对照高。有效成穗率除10-03外,其余品种(系)均较对照高。对条锈病性10-01表现免疫,10-05与对照表现中抗外,其余品种(系)均表现高抗。抗倒伏性除10-09与对照表现差外,其余品种(系)均表现较强的抗倒伏能力。所有品种(系)的粒色均表现为红粒。粒质除对照为半硬粒外,其余品种(系)均为硬粒型。穗型除10-01为纺锤形、10-09为圆锥形外,其余品种(系)均为长方形。芒形除10-03、10-09表现无芒、10-05表现顶芒外,其余品种(系)均表现长芒。
表1 参试春小麦品种(系)的物候期及生育期
表2 参试春小麦品种(系)的主要性状
2.3 产量表现
从表3可以看出,参试品种(系)折合平均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以10-07最高,折合产量为5 755.56 kg/hm2,较对照增产33.51%,居参试品种(系)第1位;排第2、第3位品种(系)分别为10-04、10-02,折合产量分别为5 744.44、5 722.22 kg/hm2,分别较对照增产33.25%、32.73%。方差分析表明,除10-05与对照品种宁春15号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品种(系)与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表3 参试春小麦品种(系)的产量表现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9个品种(系)以10-07、10-04、10-02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5 755.56、5 744.44、5 722.22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宁春15号增产33.51%、33.25%、32.73%,居参试品种(系)的1、2、3位。这3个品种(系)综合性状好,生育期适中,田间表现生长整齐,落黄正常,抗病抗逆性强,适宜引大灌区推广种植。10-03、10-06、10-09表现较好,其余品种(系)表现一般,有待继续试验或进一步改良。
[1] 贾春霞,张光全.旱地春小麦品比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3(6):21-22.
[2] 薛福元,袁 伟.泾川县冬小麦品比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3(1):26-28.
[3] 张 晶,张定一,王姣爱,等.小麦单株有效分蘖数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6):17-19.
[4] 蔡玉生,陆增根,秦建国,等.提高小麦单穗重的增产效应及其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1999(2):46-48.
[5] 任喜宏.静宁县冬小麦品比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4(4):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