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探索与研究

2014-12-25雷敬炎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年11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收费考核

邓 敏,雷敬炎,刘 昕

(武汉大学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湖北 武汉 430072)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础条件,是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重点。高校利用“211工程”、“985工程”、“2011协同创新工程”等契机,购置了大量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仪器设备,数量大,种类多,是许多重点高校出现的新情况。针对高校丰富的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切实提高对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管理体制,形成开放共享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提升大型仪器设备服务水平,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手段现代化,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是大型仪器设备管理部门重要的工作任务。

1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总体框架

武汉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总体框架分为“四个体系[1],七个层次”,如图1所示。武汉大学通过积极构建共享体系、管理体系、服务体系和评价体系,积极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社会与学校、学校与师生互惠共赢的和谐之路。

图1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总体框架

2 整合资源,构建开放共享体系

目前国内高校在推进大型设备的开放共享方面采用比较普遍的运行模式有3种:一是集中型校级管理,建设由学校集中管理的设备共享中心或分析测试中心,在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等方面多由学校直接负责,独立运行;二是由学校规划建设,委托某一个学科或院系管理;三是虚拟型管理,设备由各学科自行规划购置,学校建设虚拟的网络分析测试中心,要求各学科的设备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对外开放服务。这些方法在促进设备共享方面都有其积极有效的一面,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2-4]。

武汉大学根据学科门类齐全、设备存量大的特点,以及各个单位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体制不一样、没有一个模式能够在全校推广的现状,确立了“统筹规划、分类建设、专管共用、资源共享”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思路,并根据仪器设备应用范围与服务领域,整合资源,通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模式,构建了校、院两级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及各类重点实验室学科共享平台,实行校级公共平台、院级共享平台以及学科研究平台三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共享体系,鼓励国家级平台加大开放共享力度。

武汉大学将一些通用性强、服务面宽的大型或特大型仪器设备集中在校级公共平台管理,由学校投资建立了分析测试中心、医学结构中心、纳米研究中心、电镜中心等校级共享平台,依托相关学院管理,面向全校师生和社会开放服务;物理、化学、生物等大型仪器设备规模较大的学院,建立院级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将学院共用的大型仪器设备集中管理,在优先保证学院或学科内共享的前提下,向院外和社会开放服务;重点实验室、研究院所、中心等由学校重点资助大型仪器设备建设的研究实体,集中管理一些专业性强、使用面窄的大型仪器设备,在优先保证科研的前提下,向校内和社会开放服务[1]。

3 统筹规划,健全设备准入机制

教育部“211工程”、“985工程”、“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中央高校发展长效补助机制”等专项建设极大推动了学校的发展,有效提高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近年来,学校仪器设备资产以每年2亿元左右递增。截至2013年12月31日,武汉大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4.5亿元,178 490台(套)。其中1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总金额13.2亿元,占总数53.8%,总台数3 215台(套),占总数1.8%;4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8.4亿元,811台(套);12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4.3亿元,159台(套)。为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学校还需统筹规划,再购置一批“高、精、尖”大型仪器设备,支撑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学校制定了如下举措:

(1)在审议购置学校已有同类大型设备或多人同期提出购置同类大型设备时,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协商,讨论共同购置的可能性。

(2)校、院级公共平台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计划应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导向。校级公共平台新购置10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需得到至少3个学院的支持;院级公共平台购置10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需有至少3个不同学科专业方向教授的共同提议。

(3)凡利用“211工程”、“985工程”等专项资金购买价值20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时,需由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和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共同组织专家进行论证。论证的内容包括购置的必要性和科学性、共享的可能性、房屋和水电等配套设施、管理人员和管理措施、学校同类大型设备的开放共享情况,申请人名下的大型设备的开放共享情况等[5-7]。

4 破解难题,健全运行维护机制

武汉大学积极推动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运行的制度化管理,先后制定完善了近20项规章制度,明确了购置审批、专家论证、招标采购、技术验收、运行维护、效益考核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保障仪器设备管理有序进行。

在运行维护机制建设中,大型设备价值高,也易损坏,损坏后的维修费也相应较高,学校虽设有大型仪器维修基金,但额度少,且来源不稳定,大修保障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有钱买,没钱修”运行维护存在困难的问题,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设备运行的可持续发展。学校二级财务管理体制下缺少统一政策支持的问题,成了近年来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过程中的难点。

针对学校实施二级财务管理体制下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模式的现状,学校制定了统一的政策,明确了哪些应该由学校公共财政来资助,哪些由二级单位来保障,哪些应该由院级共享平台或中心支付,尽量保障校、院两级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及各类重点实验室学科共享平台,每年都能获得持续投入以保证稳定的发展。例如开放共享设备的日常管理和运行维护由学院(系、重点实验室、中心)负责,并保障开放共享的正常运行。对于纳入学校大型设备开放共享网络平台的设备,学校在维修改造、功能升级等方面给予一定经费支持。学校设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补贴经费,调动机组和用户双方的积极性,重点支持由新引进的科研人才、科研处于起步阶段的青年教师主持的项目和学校的重点基础研究项目。

5 技术创新,健全开放服务机制

目前大部分高校所建设的仪器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局限于仪器设备的账务管理及仪器设备资源信息的网络共享,对于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的信息化管理尚缺乏成熟有效的技术手段。通过采用高效便捷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实现仪器设备使用全过程的自动化管理必然是大势所趋[8]。

为加强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为跨地域、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研究与开发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资源共享环境,学校在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中创新技术手段,经过前期多次调研和论证,研发了“武汉大学大型设备共享平台”,发布大型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应用领域、收费标准等相关信息,实现网络预约与信息化交流,实现信息发布、网上预约、实时监测、经费结算、成果统计、专家系统等功能。

(1)提供武汉大学大型仪器设备的展示,即使不参加共享的教学科研类大型仪器设备也加入共享平台,用财政拨款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有义务让纳税人了解设备的详细信息,同时让部门和师生了解学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分布状况;

(2)用于用户预约使用和预约委托测试,统计、查询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员所管理的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计算工作量及各种用机和测试费用统计;

(3)用于大型仪器设备绩效考核,自动统计年度使用机时、年度培训人数、年度使用和测试收入等信息,在线提供获奖情况、发表论文、公共服务等支撑材料;

(4)用于统计分析,可以统计大型仪器设备所在单位的机时信息、年度仪器设备机时信息,也可通过预留数据接口提供上级主管部门需要上报的数据。

6 打破壁垒,健全有偿使用机制

大型仪器设备实行有偿使用制度是各高校的通行做法,一般是以“按需预约,有偿使用”的方式对校内外开展共享服务。开展大型仪器设备的有偿服务,对于调动大型仪器设备机组的积极性起到了良好作用,但由于缺乏统一核定的收费标准,使得收费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同时,测试方由于缺乏合理的渠道将预算的测试费用于科学研究之中,导致学校很大部分的大型仪器设备被无偿使用,日常维护不能给予经济支持。机组方,尤其是那些在教学科研之外有富余机时的机组,由于没有明确的收费制度而缺乏开放共享积极性,导致人员和仪器空闲,无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除少数校级、院级共享平台外,其他分布在学院、系的大型仪器设备的收费基本无章可循,收费情况透明程度偏低,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方法也导致收费服务难以全面开展[9]。基于此,学校规定:

(1)收费原则。凡国家或省市物价管理部门有统一定价的,对外,原则上按统一定价收费;对内,由各单位根据仪器设备的消耗费、劳务费、折旧费等确定本单位各台仪器设备的校内结算和校外收费标准,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批复后执行。

(2)收费标准。校内结算标准主要基于测试单个样品或在单位机时内测试样品所需的成本费用(包括:耗材、水电、房屋占用等),同时参考本地区高校同类仪器设备的校内收费标准,上下浮动比例不得超过15%;校外收费标准参照校内结算标准的150%~200%制定,对校外一次性测试量较大的用户,可以进行适当优惠,收费标准参考校外收费标准的70%~95%收取。

(3)收费模式。由学院(系、重点实验室、中心)与用户洽谈测试项目及方案,并签订合同。开放共享服务对校内用户采用一卡通模式,进行身份识别、工作时间记录、计费、缴费等。开放共享服务对校外用户采用上机卡模式,记录工作时间并计算费用,由财务部门开具有效票据。

(4)收费管理。收费试行收支2条线,专款专用。学校提取总费用的10%作为管理费,用于效益考核的奖励、开放补贴、购置论证、评估验收等,其余的90%则返到各单位,用于大型设备的水、电、材料消耗、大型仪器设备的维修、升级改造等。

7 以评促建,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推进开放共享,提高使用效益,武汉大学开展大型仪器设备效益考核工作已经4年。效益考核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会同有关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并实行考核年度报告制度。共享设备的效益考核内容主要是开放共享的服务量、影响力和贡献度。现场考核工作主要是由工作组听取仪器负责人关于仪器管理、使用和效益情况的介绍,详细查阅使用记录本、成果等各项支撑材料,对仪器设备工作状况进行实地考察,并从机时利用、人才培养、服务收入、承担项目、论文与获奖情况、管理与安全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定,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考核结果每年在全校范围内公开,与共享平台的机组人员的考核、晋升和待遇挂钩,并与平台经费支持挂钩;考核结果同时作为学院(系、重点实验室、中心)购置论证的重要依据。效益考核优秀的机组和学院(系、重点实验室、中心),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效益考核2年不合格的设备,原则上强制由校级共享平台集中管理[10]。

2013年,学校根据2010年、2011年、2012年效益考核工作的经验体会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相应调整:一是考核学校2000年以后购置的部分大型仪器设备;二是加大对学院(系)的考核力度,充分调动院系的积极性;三是对部分专业性强、难以开放共享的设备,不纳入考核范围;四是对少数长期闲置不用以及因发生故障无法正常运行的设备,不纳入考核范围。

考核得到的数据显示,大型仪器设备存量资源进一步盘活,机组开放共享意识进一步增强,仪器设备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同时涌现出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单位。存在的问题中,除少数单位对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仍然不够重视、部分机组管理不到位外,最突出的问题是部分仪器设备老化现象严重,许多设备故障频发,正进入维修的高峰期,势必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绩效。

8 分层分类,健全人员激励机制

8.1 人员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学校的设备管理和技术队伍在其总体结构上开始向合理化、专业化、年轻化发展,整体素质也有了较大提高。然而,学校设备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校领导和学院领导关注不够,在人才培养、使用、晋升、生活待遇等方面不能进行客观的测算和公正的评价,在人员培训、人才引进、经费投入等方面也考虑较少,其结果是学院设备管理和技术人员流失。

(2)设备维修和管理人员也认为自己在学校属于弱势和从属群体,没有把工作与教学科研结合。由于长期以来在观念上没有把这支队伍看成是教学与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足够的重视,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和培训机制,造成设备管理和技术人员积极性不高、队伍不稳定、发展缓慢,甚至这支队伍的整体水平跟不上设备硬件建设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备的先进功能在教学和科研中的充分发挥。

(3)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实验技术人员的结构不合理问题突出。人员素质不高,年龄老化,供需矛盾突出。一方面学院的实验技术人员编制严重超标,一方面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缺乏急需人才。

(4)实验技术人员考核体制不健全。目前实验技术人员评职称,基本上还是参照教师的办法,强调文章、强调项目,使得他们无法专注仪器设备的管理、功能开放以及优质的技术服务[11-13]。

8.2 激励机制策略

武汉大学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1)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优化队伍结构,提高队伍素质。设立“首席技术专家”岗位,鼓励高水平人员从事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服务工作;鼓励博士与博士后参与仪器设备的管理与服务。学校定期组织机组人员开展学习交流;对共享设备(设施)管理人员参加国内外培训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鼓励共享设备(设施)管理人员开展仪器功能开发和技术研究,在校内自主科研项目中设立相关项目供其申报。

(2)对大型仪器设备技术人员进行分层分类管理。在大型仪器设备规模较大的学院设立专职管理秘书岗位。人事部和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共同制定大型仪器设备技术人员的职务职级晋升标准和年度考核评价标准。根据岗位特点,把管理与服务工作的质量作为晋升与考核的主要内容。

(3)鼓励共享设备管理人员实行“一专多能”、“一机多人”、“一人多机”相结合。共享设备(设施)管理人员打破学院和学科的界限,实行无障碍流动,有效解决“忙闲不匀”的弊病。

9 结束语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学科发展、体制机制、平台建设、技术支撑等多个方面整体规划、协调发展。制定科学合理政策,引导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依靠经济调控手段推动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加强现有资源的整合,同时做好新增大型仪器设备规划和建设工作,加强协调,形成合力。

[1]刘昕.武汉大学构建“四大体系”积极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EB/OL].(2011-06-20).http://benet.whu.edu.cn/html/a/2011-06-20/396238525.html.

[2]高禄梅,贾申利,杨帅,等.推进大型设备开放共享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217-220.

[3]闻星火,杨树国,黄乐.高校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构建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0):8-11.

[4]蓝闽波,叶肇敏,陈新.高校大型仪器共享管理平台构建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4):268-271.

[5]毕卫民,夏建潮,范家才,等.科学规划 建设师生满意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9):421-424.

[6]周海涛,程蕾,陈敬德,等.贵重仪器共享服务平台的体系化建设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202-204.

[7]李云峰,汪成楚,张文璐.一种可行的校内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4):439-441.

[8]罗剑梁,叶李艺,陈晓兰,等.高校贵重仪器设备运行网上全流程管理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251-254.

[9]雷建兰,阮慧,项晓慧.大型仪器有偿服务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379-381.

[10]邓敏,雷敬炎.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绩效考核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0):228-230.

[11]陈步云,林明河,贾延江,等.入网贵重仪器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1):15-18.

[12]李蕾,姜卫平,庄汇文.高校科研基础设施与装备条件共享平台的评价与反馈系统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9):128-131.

[13]徐一新,刘乔,赵邦枝.构建科学管理制度与机制,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9):176-178.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收费考核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行政法上之不利类推禁止*——以一起登记收费案为例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内部考核
自由流收费技术解决方案的创新应用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论高速公路收费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收费服务设施的完善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